華文網

《人民的名義》中那些親子教育反面教材,家長看出來了嗎?

2017年第一部火爆網路的電視劇,竟然是一部反腐題材的電視劇,沒有小鮮肉,一水的老戲骨。一開始觀眾們被老戲骨侯勇的精湛演技折服,沒想到後來一心只為GDP的達康書記成了流量擔當。

雖說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正能量,但卻是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暴露出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的問題。

缺位的父親——達康書記

達康書記抓GDP是一把好手,當父親可是非常不稱職!達康書記的老婆歐陽菁被抓,在美國的女兒佳佳誤會是李達康下令抓了媽媽,不接李達康的電話,從中可以看出,李達康和女兒並不親近。於是李達康求助朋友王大路,王大路答應了會給女兒打電話,

如果不行還可以專門飛趟美國。

其實從李達康之前與歐陽菁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對女兒的關心少之又少,

李達康說過,他確實虧欠了妻子和孩子。從小,都是妻子在帶孩子,為了他的工作,孩子光小學就換了好幾所。從這些小細節上看出,他一直是一個忙於事業的人,忽略了對家庭的付出,對孩子也是只管生,很少有精力養。導致他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他的父親角色一直處於缺位元的狀態。

父親忙事業、母親管孩子,這是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的問題,然而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雙方都參與其中。

焦慮的母親——鐘小艾

侯亮平的老婆鐘小艾在現在播出的劇集中,出現次數不超過10次,從中可以看出,兩人在兒子然然的教育上持完全相反的態度,侯亮平想讓孩子享受童年的快樂,鐘小艾則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侯亮平出發去漢東的那個晚上,想讓妻子小艾給孩子少報幾個補習班,覺得4個補習班已經足夠了;侯亮平從漢東回北京探親,兒子數學考了全班倒數第十,妻子又給兒子多報了一個數學補習班,在報名的時候卻發現所謂的名師是騙子。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百分百正確的教育模式。但是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一定是充足的安全感,滿滿的幸福感,

並且讓孩子有足夠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教育好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隔代教育——小皮球

陳海昏迷後,兒子小皮球的教育就落到了陳岩石夫婦的身上,其實小皮球應該是爺爺奶奶帶得多,母親去世、父親陳海作為反貪局局長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管孩子。

小皮球闖了禍,陸亦可找侯亮平去學校處理小皮球的問題,侯亮平問,為什麼不通知他的爺爺奶奶,而讓他去。陸亦可回答,他們能管得了他嗎?小皮球在學校行賄、受賄,連美術課都能被老師留下來,即使陳岩石對待群眾舉報、反腐反貪的態度那麼強硬,在面對孫子時也無計可施了。還有奶奶去接小皮球放學的那一段……

在中國,大多數隔代教育給了孩子太多的溺愛和縱容,要做到真正教育孩子則很難。殊不知,慣子如殺子,很多事情,不在孩子從小就讓他養成習慣,日後碰了釘子再去修正,必然是事倍功半,難上加難。

哭窮的家庭——趙德漢

國家某部委項目處長趙德漢這個人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雖然當了處長,封官加爵,坐享榮華富貴,但仍然是“窮怕了”。

“貧窮”的思維就像一種遺產,如沒有摒棄,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戶頭上。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向孩子哭窮。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一部電視劇包羅萬象,但也折射出許多中國家庭教育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提倡:爸爸媽媽都要參與其中,孩子教育問題媽媽要保持理性,長輩可以幫忙帶孩子但要立規矩不溺愛。

避開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當方法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極大,教育得當能促進孩子成長、成才;教育不當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影響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應避免以下四種不當的方法。

1.威脅

成人用威脅的口吻對孩子說話:“你再....我就....”儘管這類威脅在大人心目中認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卻不一定有效果。因為威脅是對孩子自主權的挑戰,只要孩子有點自尊的話,他必定會故意與大人對著幹,以此來顯示他不是個膽小鬼。

2.保證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如果父母必須依靠保證來強調自己說的是真話,那麼變相地承認自己沒有保證過的話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證會使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父母也不應誘導或要求孩子保證今後循規蹈矩或絕不再犯某個錯誤。當孩子作了一個並非出於自願的保證後,他等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我們不應鼓勵這種欺騙行為。

3.收買

收買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孩子,如果他做了(或不做)某件事的話,就能得到獎賞。如“如果....就”的許願方法,有時能刺激孩子而暫時達到某個目的,但卻不能激勵他作堅持不斷的努力。

對孩子來說,這些話就意味著懷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導致孩子討價還價,以“你不給我獎賞,我就不規規矩矩”來要脅大人,從而提出更無理的要求。有益的、受歡迎的不是以收買形式出現的獎賞,而是事先沒有許諾過的、出乎意料的,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賞識而得到的獎賞。

4.諷刺

父母諷刺孩子,極大地阻礙了他的進步。它往往為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有效交談設下了牢固的障礙。挖苦的語言會招來孩子的反擊,會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築起一層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應用諷刺和挖苦的語言,不應該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三種教育方法 孩子樂於接受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2.多引導,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3.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

小皮球闖了禍,陸亦可找侯亮平去學校處理小皮球的問題,侯亮平問,為什麼不通知他的爺爺奶奶,而讓他去。陸亦可回答,他們能管得了他嗎?小皮球在學校行賄、受賄,連美術課都能被老師留下來,即使陳岩石對待群眾舉報、反腐反貪的態度那麼強硬,在面對孫子時也無計可施了。還有奶奶去接小皮球放學的那一段……

在中國,大多數隔代教育給了孩子太多的溺愛和縱容,要做到真正教育孩子則很難。殊不知,慣子如殺子,很多事情,不在孩子從小就讓他養成習慣,日後碰了釘子再去修正,必然是事倍功半,難上加難。

哭窮的家庭——趙德漢

國家某部委項目處長趙德漢這個人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雖然當了處長,封官加爵,坐享榮華富貴,但仍然是“窮怕了”。

“貧窮”的思維就像一種遺產,如沒有摒棄,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戶頭上。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向孩子哭窮。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一部電視劇包羅萬象,但也折射出許多中國家庭教育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提倡:爸爸媽媽都要參與其中,孩子教育問題媽媽要保持理性,長輩可以幫忙帶孩子但要立規矩不溺愛。

避開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當方法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極大,教育得當能促進孩子成長、成才;教育不當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影響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應避免以下四種不當的方法。

1.威脅

成人用威脅的口吻對孩子說話:“你再....我就....”儘管這類威脅在大人心目中認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卻不一定有效果。因為威脅是對孩子自主權的挑戰,只要孩子有點自尊的話,他必定會故意與大人對著幹,以此來顯示他不是個膽小鬼。

2.保證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如果父母必須依靠保證來強調自己說的是真話,那麼變相地承認自己沒有保證過的話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證會使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父母也不應誘導或要求孩子保證今後循規蹈矩或絕不再犯某個錯誤。當孩子作了一個並非出於自願的保證後,他等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我們不應鼓勵這種欺騙行為。

3.收買

收買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孩子,如果他做了(或不做)某件事的話,就能得到獎賞。如“如果....就”的許願方法,有時能刺激孩子而暫時達到某個目的,但卻不能激勵他作堅持不斷的努力。

對孩子來說,這些話就意味著懷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導致孩子討價還價,以“你不給我獎賞,我就不規規矩矩”來要脅大人,從而提出更無理的要求。有益的、受歡迎的不是以收買形式出現的獎賞,而是事先沒有許諾過的、出乎意料的,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賞識而得到的獎賞。

4.諷刺

父母諷刺孩子,極大地阻礙了他的進步。它往往為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有效交談設下了牢固的障礙。挖苦的語言會招來孩子的反擊,會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築起一層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應用諷刺和挖苦的語言,不應該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三種教育方法 孩子樂於接受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2.多引導,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3.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