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怎樣恰到好處的公關能力會讓企業事半功倍,達到力挽狂瀾的效果?

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新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任何一個關於食品品質問題的出現都有可能被誇大宣傳,從而對品牌影響力產生不利的影響,而恰當的危機公關總是能達到力挽狂瀾的效果,

那麼,在危機來臨時,作為食品企業應該怎麼應對呢?

在談及危機公關時,有的企業可能會說危機公關玩的就是套路,但我想說的是這些把消費者當“傻子”的企業總有一天是要被淹沒在消費者的口水中的。

就這次在315晚上“餓了麼”被曝光事件來說,

為什麼發了聲明、表了態、事件卻在不斷發酵升級?

從發佈時間來看,“餓了麼”其實並不算快,但也是抓住了危機公關的恰當時間。

從內容來看,聲明除了很明顯地套路之外,最重要是沒有態度——短短的幾句話竟然沒有道歉的意思,而食品安全作為一個敏感的社會話題,消費者也必然會擔心以後在此平臺訂餐的安全問題,而餓了麼卻沒有提到具體的善後措施,第一份聲明就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從而失去了第一時間和消費者溝通、解釋的機會。

在從危機內部監管來看,

在危機發生後,“餓了麼”沒能及時要求員工接受媒體採訪和以公司名義發表任何關於此事件的評論而對公司造成了二次傷害。

總體來說,“調侃央視”和“漲粉言論”是“餓了嗎”危機公關的兩大敗筆,給後續解決問題埋下新的雷區。

同樣作為與食品有關的洽洽食品在應對危機公關中要顯的成熟的多。

在被曝光食品衛生、香精生產等問題後,面對媒體質疑洽洽食品在第一時間及時給與回應。

洽洽的一篇回應可以說是食品行業公關的要點集錦。

一、回應時間非常及時,在被媒體報導當日,洽洽食品就針對該事件作出了相關聲明。

二、洽洽的聲明是通過財經類和其他有影響力的媒體發出,一來顯示出權威性,二來傳播範圍廣傳播速度快,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將問題範圍縮小,善於將事態最小化。通過將未辦理健康證的員工最小化,讓消費者認識到洽洽食品只有5個人沒按規定辦理健康證,這樣就將事態的影響最小化。

四、借助公關事件進一步傳播品牌及領導地位。在公關聲明的最後,洽洽強調其公司一直堅守品質是企業生命的理念,並歡迎和感謝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提供寶貴意見,還提到了“創造美味食品,傳播快樂味道”的理念,無形當中又為洽洽打了一次免費的廣告。

還提到了“創造美味食品,傳播快樂味道”的理念,無形當中又為洽洽打了一次免費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