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孩子不隨意評判他人,是最好的教養

熟悉了很久的朋友,有一天發現他竟然有你一無所知的另一面,你為此感到驚奇。

很多第一印象不錯的人,接觸下去之後發現原來他的樣子與你的第一印象相差甚遠,或者許多第一印象一般的人,

長久相處之後你會越來越喜歡他。

總有好多事情在刷新著你的判斷。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你實在太著急了。

來不及瞭解全面,來不及仔細考慮,你就對事情、對他人做了判斷。

最近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徐靜蕾的報導,有人拿她的不結婚、不生孩子、不用費盡心思取悅男人來當做其女權主義的特徵。

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她只是沒有按大家認為的標準來做事情。

這只能說明,價值觀是多元化的,人與人的想法和追求是不一樣的。

別人只是活得灑脫了些、隨性了些,沒有被一些世俗的標準固化而已。

因此,不瞭解別人,真的不能僅僅憑幾個行為就去斷定什麼。

評判關乎教養,你很難完全地瞭解別人,因此你便不能用一種固定的思維去評價別人,所有的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你要做的就是保持一種新鮮的、客觀的思維去看待事情。

02

最近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陸亦可問候亮平對高小琴的看法時,侯亮平說:

在沒有確鑿的證據的前提下,不要先入為主,不要隨意給別人定性,不要因為偏見,影響客觀的判斷。

這是檢察官該有的客觀的思維,什麼事情都講究絕對的證據,不能被外在的行為和偽裝所矇騙。

生活中,雖然我們不需要像法律要求證據一樣的嚴謹苛刻,但是我們仍舊應有一種客觀的心態,

以一種包容的、耐心的狀態去瞭解判斷。

你可以瞭解他人,但請不要輕易地評判他人。

侄子三歲的時候,我們兩個在客廳玩耍。玩得高興間,我看了會手機,再抬頭時,他已不在眼前。

我站起來從臥室門縫往裡看去,他正拉開我的皮包好像在翻什麼東西。

於是我內心本能地產生一絲淡淡的不快,心想:這小傢伙好像不太有禮貌,他在我包裡翻什麼呢?

等他出來之後,我裝作沒事似地笑問:“小寶,你去我臥室幹什麼了?”

他回答說:“姑姑,我往你包裡放了一盒餅乾,你明天坐火車的時候在火車上吃吧”。

聽他說完,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是啊,我說什麼呢?

我誤會了一個孩子的天真與善良。

當我看到他打開我包的時候,我的本能反應是這孩子怎麼翻我的包呢?

這種本能不可否認地帶著懷疑、猜忌的情緒。

我沒想到我所質疑的孩子正在做一個如此溫暖善良的舉動,而且偷偷地給了我一個浪漫又驚喜的感動。

與此同時我的羞愧在於即便我很耐心地跟他玩耍、交流,但是卻仍舊用麻木的慣有思維去懷疑他。

03

看情感訪談,一位年近六十歲的大爺說,自己和妻子都是清潔工人,一月工資加起來3000塊錢,家庭比較貧困。

妻子最近有些異常,經常孤身一人出去並且很晚才回來,家裡的存摺上少了幾千塊錢。

他來求助這個節目以弄清事情的真相。

妻子在現場說,其實她之前有過一段婚姻,因為前夫是間歇性精神病人,發作起來經常打人,兩人就離婚了,把兒子留給了前夫。

她一直沒有告訴老公自己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兒子,現在兒子來找她了,她這幾次出去都是去見兒子。

兒子經濟狀況不好,因此跟她有個協定,每個月從她這裡拿1500元生活費。

主持人問兒子:

你媽媽是清潔工人,她的家庭本就貧困,現在要把一個月的工資都拿來給你。而你已經具備賺錢的能力,你還會一直要下去嗎?

兒子低下了頭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現場的很多觀眾立馬對兒子進行了批評,批判他已經成人並且自己也有收入,而母親年齡大了,工作辛苦,待遇低,不應該再去向母親要錢。

就在這時,兒子眼眶紅了。

他說自己也不想這樣,可是自己得了尿毒癥,父親住進了精神病院,每年需要不少的一筆費用。

他怕萬一自己有什麼不測,沒人照顧父親,因此他想先把父親的住院費攢夠。

因為沒有其他的親人了,他只能開口向母親要錢。

這一次,令現場的觀眾愕然。

大家太著急地去判斷了,在兒子沉默時便自以為是地認為他不孝順,不勞動,去索取母親的錢財,可是何曾想到他是出於一種無能為力又時刻為父親著想的深刻的無奈呢。

04

《聖經》反復告誡人們不能彼此論斷,因為人和人的相互瞭解往往膚淺、局限而片面,能夠做出公正的評判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假如這樣的上帝果真存在的話。

隨意對他人進行評判,是人性的劣勢。

當遇到好的事情或者成功之時,人們容易把功勞歸於自己,當自己犯錯誤時或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往往會把原因歸結在外界。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自己一直跳脫不出自我,以狹隘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站在一個有高度的、客觀的位置上想問題。

另外,你實在太著急了,不但生活節奏快,而且思想觀點的表述也著急。

這種著急的後果就是遇到事情你根本來不及深入思考,看到表面的現象和行為你就急於去下定論,你總是來不及沉澱和反思便脫口而出,或者雖然嘴裡沒有說出來,心裡已經定了性。

隨意的評判他人,更多的恰恰是暴露了你的缺陷。

你仍然不知道他的想法、他的經歷,你所評判的只是他的外在行為。

因此,不要以你的所見去評判別人。

你所看見的,可能也只是他們想讓你看見的。

不隨意評判他人,是最好的教養。

在評判面前,你應該有所敬畏,放慢腳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瞭解,去溝通,去培養傾聽別人、瞭解別人的耐心,去涵養知人不評人、寬容又客觀的精神品質。

是啊,我說什麼呢?

我誤會了一個孩子的天真與善良。

當我看到他打開我包的時候,我的本能反應是這孩子怎麼翻我的包呢?

這種本能不可否認地帶著懷疑、猜忌的情緒。

我沒想到我所質疑的孩子正在做一個如此溫暖善良的舉動,而且偷偷地給了我一個浪漫又驚喜的感動。

與此同時我的羞愧在於即便我很耐心地跟他玩耍、交流,但是卻仍舊用麻木的慣有思維去懷疑他。

03

看情感訪談,一位年近六十歲的大爺說,自己和妻子都是清潔工人,一月工資加起來3000塊錢,家庭比較貧困。

妻子最近有些異常,經常孤身一人出去並且很晚才回來,家裡的存摺上少了幾千塊錢。

他來求助這個節目以弄清事情的真相。

妻子在現場說,其實她之前有過一段婚姻,因為前夫是間歇性精神病人,發作起來經常打人,兩人就離婚了,把兒子留給了前夫。

她一直沒有告訴老公自己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兒子,現在兒子來找她了,她這幾次出去都是去見兒子。

兒子經濟狀況不好,因此跟她有個協定,每個月從她這裡拿1500元生活費。

主持人問兒子:

你媽媽是清潔工人,她的家庭本就貧困,現在要把一個月的工資都拿來給你。而你已經具備賺錢的能力,你還會一直要下去嗎?

兒子低下了頭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現場的很多觀眾立馬對兒子進行了批評,批判他已經成人並且自己也有收入,而母親年齡大了,工作辛苦,待遇低,不應該再去向母親要錢。

就在這時,兒子眼眶紅了。

他說自己也不想這樣,可是自己得了尿毒癥,父親住進了精神病院,每年需要不少的一筆費用。

他怕萬一自己有什麼不測,沒人照顧父親,因此他想先把父親的住院費攢夠。

因為沒有其他的親人了,他只能開口向母親要錢。

這一次,令現場的觀眾愕然。

大家太著急地去判斷了,在兒子沉默時便自以為是地認為他不孝順,不勞動,去索取母親的錢財,可是何曾想到他是出於一種無能為力又時刻為父親著想的深刻的無奈呢。

04

《聖經》反復告誡人們不能彼此論斷,因為人和人的相互瞭解往往膚淺、局限而片面,能夠做出公正的評判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假如這樣的上帝果真存在的話。

隨意對他人進行評判,是人性的劣勢。

當遇到好的事情或者成功之時,人們容易把功勞歸於自己,當自己犯錯誤時或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往往會把原因歸結在外界。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自己一直跳脫不出自我,以狹隘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站在一個有高度的、客觀的位置上想問題。

另外,你實在太著急了,不但生活節奏快,而且思想觀點的表述也著急。

這種著急的後果就是遇到事情你根本來不及深入思考,看到表面的現象和行為你就急於去下定論,你總是來不及沉澱和反思便脫口而出,或者雖然嘴裡沒有說出來,心裡已經定了性。

隨意的評判他人,更多的恰恰是暴露了你的缺陷。

你仍然不知道他的想法、他的經歷,你所評判的只是他的外在行為。

因此,不要以你的所見去評判別人。

你所看見的,可能也只是他們想讓你看見的。

不隨意評判他人,是最好的教養。

在評判面前,你應該有所敬畏,放慢腳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瞭解,去溝通,去培養傾聽別人、瞭解別人的耐心,去涵養知人不評人、寬容又客觀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