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大對決,是什麼決定了歷史的方向?

人類對海洋,始終有著特殊的情感。自大航海時代以來,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對海權的爭奪,從未停止過。而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艦船也經歷了帆船時代、鐵甲艦時代,再到戰列艦的時代。

嚴格來說,戰列艦這個名字,特指使用戰列線方式作戰的主力大型戰艦,並不是像鐵甲艦這樣是強調艦船的裝甲。鐵甲艦是剛剛脫離風帆時代的戰艦的稱呼,隨著技術的發展,“鐵甲”在海軍的艦隊中已經算是基本的裝備,用不著特別指出了。

現在我們都知道,現代戰爭中,戰列艦的地位早已被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所替代。但是戰列艦所代表的巨艦大炮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牢牢佔據著統治地位。即便是在航空母艦投入使用的初期,大家也僅僅認為航空母艦只能承擔偵查、護航和襲擾的職責,作為戰列艦的從屬,很少直接參與到海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航空母艦才真正發揮出令人戰慄的威力。

第一次航母大對決

歷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的對決,是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珊瑚島海戰。珊瑚島海戰發生在1942年5月,此時距離珍珠港事件過去差不多半年。在日本人看來,美國雖然工業實力強大,但是轉入戰時狀態也還需要時間。按照日本人的估計,美國在1943年的夏季才可能組織反攻。

實際上,美國人通過破譯日本的密碼,已經逐漸利用分散的情報捕捉到了聯合艦隊的動向。

當時,日本人打算對莫爾比茲港實施登陸,而掌握這一情報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決定組織日本人的行動,命令弗萊徹海軍少將率領第17特混編隊進入珊瑚海領域進行阻擊。

當時美日雙方的實際參與戰鬥的兵力對比如下:

美軍:2艘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3艘巡洋艦。

日軍:2艘大型航空母艦瑞鶴號和翔鶴號,1艘輕型航空母艦翔鳳號,4艘巡洋艦。

戰鬥在5月3號開始,一直持續到5月8號。這是第一次航母之間的對決,以往的海戰,都是雙方軍艦在近距離發射炮彈和魚雷,而珊瑚島海戰,雙方是在視線之外展開的戰鬥,沒有開炮和發射魚雷。雙方的軍艦距離百公里以上,依靠艦載機進行攻擊。這在海戰的歷史上,

尚屬首次。

這一戰,美軍損失了1艘大型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1艘驅逐艦,1艘油輪,65架飛機,543人陣亡。另外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受傷。而日本損失了1艘輕型航空母艦翔鳳號,1艘驅逐艦,77駕飛機,1074人陣亡,翔鶴號航母受傷。

從直接結果來開,儘管日軍的傷亡人數多於美軍,但是他們以輕型航母翔鳳號為代價擊沉了大型航母列克星敦號,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第二次航母對決

在珊瑚島海戰之後僅僅一個月,日軍就將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因為日本人很清楚美國的工業實力,山本五十六就曾斷言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只能速戰速決,超過一年就註定會失敗。所以日本聯合艦隊一直在尋找機會與美軍決戰,將美國太平洋艦隊一舉殲滅。

儘管只有4.7平方公里,中途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島距離美國三藩市和日本橫濱均為2800海裡,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中途。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一旦失守,美國本土就會直接遭到日本海軍的威脅。

但是日本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珊瑚島所犯下的嚴重錯誤,那就是密碼和情報的洩露。美國海軍情報局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成功的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得悉‘AF’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由約瑟夫·羅徹福特少校領導的夏威夷情報站認為‘AF’是中途島,但華盛頓海軍情報處堅持認為是阿留申群島。然而任憑聯軍解碼科技多麼的先進,也仍然無法破解‘AF’的正確位置。

夏威夷情報站的分析員賈斯柏·赫爾姆斯想到了一個能夠確認‘AF’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發報,說中途島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結果羅徹福特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截獲並破譯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大將從海上發往日本大本營海軍部的一份密電:“據報‘AF’缺乏淡水,攻擊部隊帶足淡水。”這樣‘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儘管美軍掌握了這個重要的情報,但是依然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由於約克城號在珊瑚島戰役中重傷,沒有人相信它能趕上這一次戰鬥。所以在日軍的站前評估中,美軍最多只有2艘航母參加戰鬥。而日本則派出了4艘重型航母。在日本人看來,此戰勝券在握。但是日本人低估了美國人維修效率,在經過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之後,約克城號奇跡般的恢復了戰鬥能力。

此戰中的雙方主力艦隊兵力對比:

美軍:三艘大型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還有剛剛修復的約克城號),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

日軍:擔任攻擊主力的南雲忠一中將率領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蒼龍號),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其他編隊則負責佯攻、策應和登錄任務,這種戰術佈置實際上造成了兵力的分散,而佯攻行動由於情報已被美軍掌握,完全沒有起到效果。

戰鬥從6月4日淩晨開始,由於美軍準確的掌握了情報,所以一開始就全力搜索日軍的航母動向。而日本並不清楚美軍的兵力投入,不確定是否會有航母參加戰鬥,所以對於攻擊的重點一直搖擺不定。而且重巡洋艦利根號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起飛時間耽誤了半個小時,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這家飛機的搜索路線正好在美軍航母的上空),從而給日本聯合艦隊買下了禍根。

在發現美軍埋伏的軍艦之前,日軍向中途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7時15分,由於中途島的美軍頑強的抵抗使得南雲決定發起第二次攻擊,於是將原本已經裝好魚雷準備攻擊軍艦的飛機重新改裝對地的高爆炸彈。

7時30分,南雲收到偵察機的報告,發現了美軍的艦隊。南雲下令暫停了魚雷的換裝,以等待偵察機確認敵人的艦隊中是否有航空母艦。此時,40餘架從中途島起飛的美軍轟炸機襲來,由於缺乏戰鬥機的護航,很快就被零式戰鬥機擊退。

8時15分,南雲終於收到確認的報告,美軍的艦隊中確實有航母的存在。南雲下令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安裝魚雷。為了趕時間,卸下的炸彈都直接堆放在甲板上。

8時30分,空襲中途島的轟炸機需要返航降落,護衛航母的戰鬥機也需要降落加油。在權衡之下,南雲下令先接收飛機的降落,從而推遲了向美軍艦隊發起攻擊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2個小時裡,美軍向日軍的艦隊發起了多次的攻擊,9時25分,一對從大黃蜂號起飛的魚雷轟炸機襲來,但是由於沒有戰鬥機護航,很快被零式戰鬥機和高射炮擊落。

9時30分,從企業號、約克城號起飛的28架飛機襲來,但是在損失了20架飛機之後,所投魚雷無一命中。

10時20分,日本人的好運氣到頭了。此時,從無畏號起飛的33架俯衝式轟炸機趕到南雲艦隊的上空,幾分鐘之後,從約克城號起飛的17架俯衝式戰鬥機也趕到了。幾分鐘之內,赤城、加賀和蒼龍,就變成了三個巨大的火球。

10時40分,18架俯衝轟炸機和6架零式組成的攻擊編隊從飛龍號上起飛,在飛向美軍艦隊的途中,他們發現並尾隨了一對正在返航的轟炸機,由此順利的發現了約克城號,並發動了攻擊。約克城號再次受到重創,但是在美軍的極力搶修下,約克城號恢復了航行能力。

13時40分,10架魚雷攻擊機和6架零式從飛龍號上趕來,對約克城號發起了第二次攻擊。約克城再次受到重創。

14時45分,美軍偵察機發現了飛龍號。16時45分,從企業號上起飛的俯衝式轟炸機終於成功的攻擊了飛龍號,飛龍號命中4顆炸彈,當即化作火海。

至此,日軍主力攻擊艦隊中的4艘航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能力,6月5日淩晨2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下令停止中途站作戰。

此戰的結果是,日軍的4艘重型航母,全部被擊沉,其中赤城號和飛龍號最後由於無法挽救而被日軍自己擊沉。美軍的約克城號雖然屢遭重創,但是依舊恢復了航行的能力,最後在返航的途中被日軍潛艇擊沉,同時被擊沉的還有1艘護航的驅逐艦。

戰損資料如下:

美國:1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哈曼”),147架飛機(多為被擊落),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1艘重巡洋艦(“三隈”),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被炸毀於航母約280架,僅被擊落42架),3500人陣亡。

中途島海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航空母艦大對決,改變了太平洋地區美日雙方兵力的對比,從此,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中途島戰鬥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並且給日軍高層造成了難以癒合創傷,直到二戰結束,他們再也無法對戰局做出清晰的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慘敗,避免挫傷國民的士氣,6月10日日本電臺播放了響亮的海軍曲,並宣稱日本在戰鬥中獲得了勝利,“成為太平洋上的最強國”,東京甚至還舉行了慶祝勝利的燈籠遊行。

在珊瑚島海戰之後僅僅一個月,日軍就將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因為日本人很清楚美國的工業實力,山本五十六就曾斷言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只能速戰速決,超過一年就註定會失敗。所以日本聯合艦隊一直在尋找機會與美軍決戰,將美國太平洋艦隊一舉殲滅。

儘管只有4.7平方公里,中途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島距離美國三藩市和日本橫濱均為2800海裡,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中途。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一旦失守,美國本土就會直接遭到日本海軍的威脅。

但是日本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珊瑚島所犯下的嚴重錯誤,那就是密碼和情報的洩露。美國海軍情報局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成功的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得悉‘AF’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由約瑟夫·羅徹福特少校領導的夏威夷情報站認為‘AF’是中途島,但華盛頓海軍情報處堅持認為是阿留申群島。然而任憑聯軍解碼科技多麼的先進,也仍然無法破解‘AF’的正確位置。

夏威夷情報站的分析員賈斯柏·赫爾姆斯想到了一個能夠確認‘AF’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發報,說中途島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結果羅徹福特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截獲並破譯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大將從海上發往日本大本營海軍部的一份密電:“據報‘AF’缺乏淡水,攻擊部隊帶足淡水。”這樣‘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儘管美軍掌握了這個重要的情報,但是依然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由於約克城號在珊瑚島戰役中重傷,沒有人相信它能趕上這一次戰鬥。所以在日軍的站前評估中,美軍最多只有2艘航母參加戰鬥。而日本則派出了4艘重型航母。在日本人看來,此戰勝券在握。但是日本人低估了美國人維修效率,在經過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之後,約克城號奇跡般的恢復了戰鬥能力。

此戰中的雙方主力艦隊兵力對比:

美軍:三艘大型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還有剛剛修復的約克城號),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

日軍:擔任攻擊主力的南雲忠一中將率領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蒼龍號),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其他編隊則負責佯攻、策應和登錄任務,這種戰術佈置實際上造成了兵力的分散,而佯攻行動由於情報已被美軍掌握,完全沒有起到效果。

戰鬥從6月4日淩晨開始,由於美軍準確的掌握了情報,所以一開始就全力搜索日軍的航母動向。而日本並不清楚美軍的兵力投入,不確定是否會有航母參加戰鬥,所以對於攻擊的重點一直搖擺不定。而且重巡洋艦利根號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起飛時間耽誤了半個小時,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這家飛機的搜索路線正好在美軍航母的上空),從而給日本聯合艦隊買下了禍根。

在發現美軍埋伏的軍艦之前,日軍向中途島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7時15分,由於中途島的美軍頑強的抵抗使得南雲決定發起第二次攻擊,於是將原本已經裝好魚雷準備攻擊軍艦的飛機重新改裝對地的高爆炸彈。

7時30分,南雲收到偵察機的報告,發現了美軍的艦隊。南雲下令暫停了魚雷的換裝,以等待偵察機確認敵人的艦隊中是否有航空母艦。此時,40餘架從中途島起飛的美軍轟炸機襲來,由於缺乏戰鬥機的護航,很快就被零式戰鬥機擊退。

8時15分,南雲終於收到確認的報告,美軍的艦隊中確實有航母的存在。南雲下令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安裝魚雷。為了趕時間,卸下的炸彈都直接堆放在甲板上。

8時30分,空襲中途島的轟炸機需要返航降落,護衛航母的戰鬥機也需要降落加油。在權衡之下,南雲下令先接收飛機的降落,從而推遲了向美軍艦隊發起攻擊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2個小時裡,美軍向日軍的艦隊發起了多次的攻擊,9時25分,一對從大黃蜂號起飛的魚雷轟炸機襲來,但是由於沒有戰鬥機護航,很快被零式戰鬥機和高射炮擊落。

9時30分,從企業號、約克城號起飛的28架飛機襲來,但是在損失了20架飛機之後,所投魚雷無一命中。

10時20分,日本人的好運氣到頭了。此時,從無畏號起飛的33架俯衝式轟炸機趕到南雲艦隊的上空,幾分鐘之後,從約克城號起飛的17架俯衝式戰鬥機也趕到了。幾分鐘之內,赤城、加賀和蒼龍,就變成了三個巨大的火球。

10時40分,18架俯衝轟炸機和6架零式組成的攻擊編隊從飛龍號上起飛,在飛向美軍艦隊的途中,他們發現並尾隨了一對正在返航的轟炸機,由此順利的發現了約克城號,並發動了攻擊。約克城號再次受到重創,但是在美軍的極力搶修下,約克城號恢復了航行能力。

13時40分,10架魚雷攻擊機和6架零式從飛龍號上趕來,對約克城號發起了第二次攻擊。約克城再次受到重創。

14時45分,美軍偵察機發現了飛龍號。16時45分,從企業號上起飛的俯衝式轟炸機終於成功的攻擊了飛龍號,飛龍號命中4顆炸彈,當即化作火海。

至此,日軍主力攻擊艦隊中的4艘航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能力,6月5日淩晨2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下令停止中途站作戰。

此戰的結果是,日軍的4艘重型航母,全部被擊沉,其中赤城號和飛龍號最後由於無法挽救而被日軍自己擊沉。美軍的約克城號雖然屢遭重創,但是依舊恢復了航行的能力,最後在返航的途中被日軍潛艇擊沉,同時被擊沉的還有1艘護航的驅逐艦。

戰損資料如下:

美國:1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哈曼”),147架飛機(多為被擊落),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1艘重巡洋艦(“三隈”),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被炸毀於航母約280架,僅被擊落42架),3500人陣亡。

中途島海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航空母艦大對決,改變了太平洋地區美日雙方兵力的對比,從此,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中途島戰鬥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並且給日軍高層造成了難以癒合創傷,直到二戰結束,他們再也無法對戰局做出清晰的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慘敗,避免挫傷國民的士氣,6月10日日本電臺播放了響亮的海軍曲,並宣稱日本在戰鬥中獲得了勝利,“成為太平洋上的最強國”,東京甚至還舉行了慶祝勝利的燈籠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