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傳奇:一個鄉鎮老師,將瀕死工廠做成世界第一!

在中國不缺乏創業的企業家們,都說創業是艱辛的,但是有很多人都是到了中年選擇了創業,這時候選擇創業可謂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說到任正非或許很多人都熟知,一個43歲的男人再次創業締造了一個山寨的公司變成了震驚世界的科技王國,

可以說任正非在中國的大地上耳熟能詳,但是有一個人雖然沒有任正非那麼出名,但是做的事情可不比任正非差。

他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電動嬰兒車 ;世界上第一輛雙面換向傘把車;世界上第一輛最輕的童車 ;世界上第一輛折疊後最小的口袋車。

市場佔有——在中國它占80%的市場,在歐美市場占50%以上,

也就是說在中、歐美市場上每3輛嬰兒車,就有一輛是他的。

他是蘇州首富宋鄭還,“好孩子”的創始人。

從一個發不出工資的校辦企業到嬰童用品王國,宋鄭還在殘酷的競爭中,展示出了一代商業領袖的才情與智慧。

1

宋鄭還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祖輩36代都是中醫。

因為歷史原因,宋鄭還並沒有繼承祖業。1968年高中畢業後,就插隊在農村務農。

在農村喂了5年豬之後,宋鄭還被推薦到上海上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到了江蘇昆山陸家鎮中學做數學教師。

1988年,39歲的宋鄭還在這裡工作了6年,因為成績出色,

被提拔成了副校長。

彼時,國家教育系統號召學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陸家鎮中學響應號召,用老師們集資的18萬建了一家校辦工廠,和上海一家科研所合作生產微波爐。

當時中國家電工廠遍地開花,冰箱、電視賣得熱火朝天,但微波爐依舊是超前物件。工薪階層的月薪普遍幾十塊,在大眾眼裡,微波爐是不實用的“奢侈品”。

工廠的產品打不開銷路,大量積壓在倉庫,40多名工人已經8個月沒開工資,

還欠了100多萬的外債。期間,廠長換了好幾任也沒見起色。每天都有人上門討債,甚至堵住學校的大門。

出錢的老師們眼看著血汗錢要打水漂,一著急就把這事捅到了教育局。

作為當時學校的副校長,又是大學生,宋鄭還被趕鴨子上架,從數學老師變成了校辦工廠廠長,而且還被要求,“無論如何都要撐4年!”

宋鄭還一聽傻了,“我一個教數學的,對企業、產品、經濟都一竅不通啊!”但領導交代的任務,即便有百般不樂意,宋鄭還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當時,宋鄭還心想,“死馬當活馬醫吧,那麼多能人來試過都不行,大家肯定不會對我抱什麼希望。”他還真想對了,別人都覺得工廠撐不了一個月。

就這樣,一個對經濟一竅不通、教了十幾年書的窮教師匠,開始了他的商業生涯。

2

接管工廠後,宋鄭還先從找零活開始。他頻繁地跑上海,挨個敲工廠大門,拿到一些做玩具、小汽車輪子的活。可是累累債務面前,這點小活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催債的人依舊絡繹不絕,宋鄭還愁得不知所措。

沒過多久,轉機出現了。補習班上的一個女學生,其父親是上海軍工廠的工程師,聽說了宋鄭還的處境後,帶著一輛嬰兒車找到他,說只要校辦工廠能生產這種嬰兒車,軍工廠可以包銷。

送上門的生意當然不用猶豫,宋鄭還當下決定,以後就生產嬰兒車。第二年(1989年),他頂著巨大壓力,想盡辦法從銀行弄到5萬元貸款,創立了“好孩子”公司。

宋鄭還說:為別人加工的生意永遠都不是好生意,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不僅如此,還要做世界上沒有的。

從來沒有從商經歷的宋鄭還就意識到了擁有創新力的重要性,要知道創新力,才是企業靈魂和致勝法寶。

公司成立後,為瞭解市場需求,宋鄭還到處跑商場打聽。在南京新街口的百貨大樓裡,一位王經理告訴他,“如果你們能生產兩功能甚至三功能的嬰兒車,會考慮進貨。”

宋鄭還趕緊問,“你們能進多少?”

“一個月500輛。”

宋鄭還心算了一番:一個店一個月500輛,全國有那麼多百貨店,那得有多少輛啊!得出的數字令他興奮異常。

但需求有了,產品卻不見蹤影——廠裡沒人能研究出多功能嬰兒車。不得已,宋鄭還又一次被趕上架。

當時,一本雜誌上睡椅的照片讓宋鄭還突然來了靈感,“如果加上搖椅,加上輪子,不就成了童車?如果椅子可以翻轉,不就成了兩用童車,變成帶搖籃的嬰兒車了?這可是世界上沒有的!”

就這樣,宋鄭還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做出了世界第一輛搖籃的嬰兒車,並成功申請到了專利,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一筆4萬元的專利費。

費盡千辛萬苦到手4萬,這筆錢該怎麼用?發工資、買設備?還是投入新研發?

都不是!宋鄭還做了兩個讓人意想不到也難以理解的決定:

1、給員工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按正常人都會把這4萬塊投入生產了,況且瀕臨破產的小廠非常需要這筆錢,然而,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用來給廠修門面,四萬就拿出了3萬修門面。

他認為:已經負債這麼多,如果把錢都投入了生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現在最主要的是振奮員工的信心,有了信心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

事實上證明這樣的決定確實有效果。

2、員工執行力比什麼重要

有了信心,管理也很重要,因為自己是新上任的廠長。為了樹立威望,這樣才能讓員工有很強的執行力。

所以他對廠的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處理了一些不服從管理的員工。

員工們都沒有想到平時和和氣氣的他,做起事來是這麼的狠,於是在員工中有了“秦始皇”的稱號。

他認為:一個廠有了威望,有了規矩,有了很強的執行力,才能成功。

3

自從拿到了4萬的專利費後,他不斷對產品進行了創新並申請了專利,四功能的、多功能的各種童車源源不斷地設計出來,靠賣專利就讓工廠生存了一段時間。

在一次拍賣會上,宋鄭還自己的專利竟然被炒到15萬元!如此天價,一下子驚醒了宋鄭還:這樣的好東西只有自己才有,幹嘛還賣啊,抱回家自己生產啊!

於是拍賣會還沒結束,宋鄭還就回去了,開始把好孩子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

不久後,公司史上第一款自主研發、生產的童車產品宣告誕生,名字就叫”好孩子”。因為功能獨家,好孩子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直到1990年代,廠裡終於遭遇了困境。

當時市場上仿造好孩子的產品鋪天蓋地,銷售價格也更加便宜,甚至有一家浙江企業計畫用3年時間擊垮好孩子。

與那些企業相比,當時好孩子的規模可謂小得可憐,如果要拼價格,恐怕很快就會被擠出市場。

不得已之下,宋鄭還只能將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放在了創新上面。

他說:“我們只有一個辦法——繼續研發產品,他們仿造第一代產品,那麼我就研發第二代、第三代產品,讓他們永遠跟在我後面。”

這之後,宋鄭還帶領團隊深耕研發,不斷推陳出新,最終樹立了品牌壁壘,將仿造者甩在身後。1993年,好孩子已經是國內童車行業的銷售冠軍,年銷售額達1.1億。

4

坐上了行業的頭把交椅,宋鄭還志得意滿,可沒多久,一位德國商人的來訪卻讓他倍受打擊。

有一次,一位元德國客戶來到了他們的廠,說“嬰兒車不是這樣做的”。宋鄭還才意識到自己產品管理可能是落後國外了,他決定要做出更高層次的產品,要做世界級別的公司。

此後,他不斷吸收國外成功的經驗,不斷讓產品走出國門。他看到了國內一些公司,總以低廉的價格去和別人競爭,宋鄭還認為,想在國外取勝不能靠價格低廉,而是持續的創新力。

於是,他立馬出發去日本、美國考察,發現國際市場上不僅產品應有盡有,品質還高,做工極其講究,為消費者和兒童考慮得特別周到。考察期間,他總結出四個字“用戶體驗”。

回國後,宋鄭還重新調整發展戰略,在用戶體驗上下功夫,堅決要把好孩子做成世界級公司,打開國際市場。

一方面,他提高現有品質標準,不達標就作廢。期間,他曾一把火燒掉了不合格布套,並要求員工切記:“將心比心。要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你會給他用不合格的東西嗎?”

另一方面,宋鄭還想盡辦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這條路走得並不順利。好孩子先是計畫與日本一家玩具公司創辦合資工廠,但因對方原因合作流產。此後,宋鄭還又與他拜訪過的Combi公司合資建立流水線,可沒過多久便遭下屬背叛,帶著日方將合資業務轉移走。

接連失利逼著宋鄭還另闢蹊徑,他決定帶著好孩子自有品牌,獨闖國際市場。

進擊美國市場

美國紐約是好孩子走向國際的第一站。

打開美國市場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好孩子”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其產品和品牌就是無法進入美國主流零售通路。

“與當地品牌商合作,他們最多只願意做加工合作,想用自己的品牌,有些天方夜譚。”宋鄭還說道。

但宋鄭還沒有氣餒,美國巨大的嬰兒車市場讓他興奮不已。

在設計出一款具有搖籃功能的嬰兒車後,宋鄭還再一次帶著新產品找到了美國第二大嬰兒用品製造公司COSCO,並成功說服其與好孩子合作,推出“CASCO-Geoby”這一聯合品牌。

借助COSCO這個支點,好孩子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很快就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一舉成為美國嬰兒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進擊歐洲市場

因在美國的成功經驗,他們在選擇進入歐洲市場也是用同樣的方法。

不到四年的時間,他們就坐上了歐洲嬰兒車市場銷售冠軍的位置,加緊步伐國際化,很快日本以及俄羅斯市場上也屢有斬獲。

5

不斷的創新力讓“好孩子”的洪荒之力爆發了:

2006年,“好孩子” 在國內連續10年佔據80%的童車市場。

在歐美市場占50%以上,其中在美國的童車市場上連續7年銷量都是第一。

2016上半年財報顯示,好孩子公司上半年收入36.8億港元,國外市場收入30.2億港元,占比高達82%!

爆發的背後是不斷的創新力:他們每年申請的專利就有400多項,創新產品達500多款,相當於每個工作日都有兩款新產品。

縱觀“好孩子”28年的發展歷程,它的內在生命力,就是來自堅持創新與開放。

2007年,宋鄭還獲得了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被譽為商業奧斯卡的“安永企業家”獎。

2008年,他獲得了 “中國玩具行業傑出成就獎”和“行業領軍人物”稱號,到目前為止是唯一獲得此殊榮的人。

從一個校辦工廠到行業龍頭,宋鄭還當稱頭號功臣。

更令人敬佩的是,從創建“好孩子”的第一天起,宋鄭還就沒有想過私人去擁有這個公司的股權,他從未想過要去控制這個企業。

宋鄭還說,一個真正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它都不會是哪一個人的,它應該是社會的。

開始了他的商業生涯。

2

接管工廠後,宋鄭還先從找零活開始。他頻繁地跑上海,挨個敲工廠大門,拿到一些做玩具、小汽車輪子的活。可是累累債務面前,這點小活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催債的人依舊絡繹不絕,宋鄭還愁得不知所措。

沒過多久,轉機出現了。補習班上的一個女學生,其父親是上海軍工廠的工程師,聽說了宋鄭還的處境後,帶著一輛嬰兒車找到他,說只要校辦工廠能生產這種嬰兒車,軍工廠可以包銷。

送上門的生意當然不用猶豫,宋鄭還當下決定,以後就生產嬰兒車。第二年(1989年),他頂著巨大壓力,想盡辦法從銀行弄到5萬元貸款,創立了“好孩子”公司。

宋鄭還說:為別人加工的生意永遠都不是好生意,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不僅如此,還要做世界上沒有的。

從來沒有從商經歷的宋鄭還就意識到了擁有創新力的重要性,要知道創新力,才是企業靈魂和致勝法寶。

公司成立後,為瞭解市場需求,宋鄭還到處跑商場打聽。在南京新街口的百貨大樓裡,一位王經理告訴他,“如果你們能生產兩功能甚至三功能的嬰兒車,會考慮進貨。”

宋鄭還趕緊問,“你們能進多少?”

“一個月500輛。”

宋鄭還心算了一番:一個店一個月500輛,全國有那麼多百貨店,那得有多少輛啊!得出的數字令他興奮異常。

但需求有了,產品卻不見蹤影——廠裡沒人能研究出多功能嬰兒車。不得已,宋鄭還又一次被趕上架。

當時,一本雜誌上睡椅的照片讓宋鄭還突然來了靈感,“如果加上搖椅,加上輪子,不就成了童車?如果椅子可以翻轉,不就成了兩用童車,變成帶搖籃的嬰兒車了?這可是世界上沒有的!”

就這樣,宋鄭還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做出了世界第一輛搖籃的嬰兒車,並成功申請到了專利,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一筆4萬元的專利費。

費盡千辛萬苦到手4萬,這筆錢該怎麼用?發工資、買設備?還是投入新研發?

都不是!宋鄭還做了兩個讓人意想不到也難以理解的決定:

1、給員工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按正常人都會把這4萬塊投入生產了,況且瀕臨破產的小廠非常需要這筆錢,然而,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用來給廠修門面,四萬就拿出了3萬修門面。

他認為:已經負債這麼多,如果把錢都投入了生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現在最主要的是振奮員工的信心,有了信心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

事實上證明這樣的決定確實有效果。

2、員工執行力比什麼重要

有了信心,管理也很重要,因為自己是新上任的廠長。為了樹立威望,這樣才能讓員工有很強的執行力。

所以他對廠的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處理了一些不服從管理的員工。

員工們都沒有想到平時和和氣氣的他,做起事來是這麼的狠,於是在員工中有了“秦始皇”的稱號。

他認為:一個廠有了威望,有了規矩,有了很強的執行力,才能成功。

3

自從拿到了4萬的專利費後,他不斷對產品進行了創新並申請了專利,四功能的、多功能的各種童車源源不斷地設計出來,靠賣專利就讓工廠生存了一段時間。

在一次拍賣會上,宋鄭還自己的專利竟然被炒到15萬元!如此天價,一下子驚醒了宋鄭還:這樣的好東西只有自己才有,幹嘛還賣啊,抱回家自己生產啊!

於是拍賣會還沒結束,宋鄭還就回去了,開始把好孩子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

不久後,公司史上第一款自主研發、生產的童車產品宣告誕生,名字就叫”好孩子”。因為功能獨家,好孩子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直到1990年代,廠裡終於遭遇了困境。

當時市場上仿造好孩子的產品鋪天蓋地,銷售價格也更加便宜,甚至有一家浙江企業計畫用3年時間擊垮好孩子。

與那些企業相比,當時好孩子的規模可謂小得可憐,如果要拼價格,恐怕很快就會被擠出市場。

不得已之下,宋鄭還只能將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放在了創新上面。

他說:“我們只有一個辦法——繼續研發產品,他們仿造第一代產品,那麼我就研發第二代、第三代產品,讓他們永遠跟在我後面。”

這之後,宋鄭還帶領團隊深耕研發,不斷推陳出新,最終樹立了品牌壁壘,將仿造者甩在身後。1993年,好孩子已經是國內童車行業的銷售冠軍,年銷售額達1.1億。

4

坐上了行業的頭把交椅,宋鄭還志得意滿,可沒多久,一位德國商人的來訪卻讓他倍受打擊。

有一次,一位元德國客戶來到了他們的廠,說“嬰兒車不是這樣做的”。宋鄭還才意識到自己產品管理可能是落後國外了,他決定要做出更高層次的產品,要做世界級別的公司。

此後,他不斷吸收國外成功的經驗,不斷讓產品走出國門。他看到了國內一些公司,總以低廉的價格去和別人競爭,宋鄭還認為,想在國外取勝不能靠價格低廉,而是持續的創新力。

於是,他立馬出發去日本、美國考察,發現國際市場上不僅產品應有盡有,品質還高,做工極其講究,為消費者和兒童考慮得特別周到。考察期間,他總結出四個字“用戶體驗”。

回國後,宋鄭還重新調整發展戰略,在用戶體驗上下功夫,堅決要把好孩子做成世界級公司,打開國際市場。

一方面,他提高現有品質標準,不達標就作廢。期間,他曾一把火燒掉了不合格布套,並要求員工切記:“將心比心。要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你會給他用不合格的東西嗎?”

另一方面,宋鄭還想盡辦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這條路走得並不順利。好孩子先是計畫與日本一家玩具公司創辦合資工廠,但因對方原因合作流產。此後,宋鄭還又與他拜訪過的Combi公司合資建立流水線,可沒過多久便遭下屬背叛,帶著日方將合資業務轉移走。

接連失利逼著宋鄭還另闢蹊徑,他決定帶著好孩子自有品牌,獨闖國際市場。

進擊美國市場

美國紐約是好孩子走向國際的第一站。

打開美國市場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好孩子”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其產品和品牌就是無法進入美國主流零售通路。

“與當地品牌商合作,他們最多只願意做加工合作,想用自己的品牌,有些天方夜譚。”宋鄭還說道。

但宋鄭還沒有氣餒,美國巨大的嬰兒車市場讓他興奮不已。

在設計出一款具有搖籃功能的嬰兒車後,宋鄭還再一次帶著新產品找到了美國第二大嬰兒用品製造公司COSCO,並成功說服其與好孩子合作,推出“CASCO-Geoby”這一聯合品牌。

借助COSCO這個支點,好孩子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很快就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一舉成為美國嬰兒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進擊歐洲市場

因在美國的成功經驗,他們在選擇進入歐洲市場也是用同樣的方法。

不到四年的時間,他們就坐上了歐洲嬰兒車市場銷售冠軍的位置,加緊步伐國際化,很快日本以及俄羅斯市場上也屢有斬獲。

5

不斷的創新力讓“好孩子”的洪荒之力爆發了:

2006年,“好孩子” 在國內連續10年佔據80%的童車市場。

在歐美市場占50%以上,其中在美國的童車市場上連續7年銷量都是第一。

2016上半年財報顯示,好孩子公司上半年收入36.8億港元,國外市場收入30.2億港元,占比高達82%!

爆發的背後是不斷的創新力:他們每年申請的專利就有400多項,創新產品達500多款,相當於每個工作日都有兩款新產品。

縱觀“好孩子”28年的發展歷程,它的內在生命力,就是來自堅持創新與開放。

2007年,宋鄭還獲得了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被譽為商業奧斯卡的“安永企業家”獎。

2008年,他獲得了 “中國玩具行業傑出成就獎”和“行業領軍人物”稱號,到目前為止是唯一獲得此殊榮的人。

從一個校辦工廠到行業龍頭,宋鄭還當稱頭號功臣。

更令人敬佩的是,從創建“好孩子”的第一天起,宋鄭還就沒有想過私人去擁有這個公司的股權,他從未想過要去控制這個企業。

宋鄭還說,一個真正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它都不會是哪一個人的,它應該是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