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範雨素終將是一閃而過的流星,杜甫就是個例子

範雨素火了。昨天上班後通讀了一遍《我是範雨素》,

被素樸的文字和文字所傳遞出來的真摯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於是轉發到朋友圈,盡可能地為一個有著“裝訂得極為拙劣”的人生的女人助一點微薄之力。

昨天回家的路上聽央廣新聞,守在皮村的記者和出版社工作人員很多。我相信皮村工棚裡的工人兄弟們,還有皮村的狗部隊以及皮村下野總統家的文武雙狗都會感到驚訝,一個做家政的女人,一個在人海中渺如螻蟻的女人的一篇文章居然引發了一次熱潮、轟動,

這以前電視裡的事情居然實實在在地就在身邊發生了。

我們已經很久聽不到社會底層人民的聲音了,我們的主流媒體也已經不屑於或者不能夠把視角和目光關注於底層社會,整個社會的主流在泛娛樂化,以至於很多人把歌舞昇平當做這個社會的主流。打工文學曾經有過偶爾的閃現,但終究引不來太多關注的目光,

就像範雨素,也必然是一顆一閃而過的流星。

之所以如此說是有若干前人做教訓的。比如余秀華,如今誰還消費她的詩歌?

大文豪杜甫也一樣。說說當年他的故事。

杜甫一直落魄,但有一次高光的時候。那次的高光正像今天的範雨素,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

也是因為一篇文章。

唐玄宗天寶十年,西元751年,杜甫39歲。這一年的正月初八到初十,連著三天玄宗祭祀玄元皇帝、太廟和天地。這是全國性的文化活動,杜甫決定參與一下。當時的杜甫落魄得很,經濟來源跟範雨素相仿,不過他不是做家政,而是做賓客,寫寫文字賺取謀生的費用,偶爾象徵性地采點兒藥換錢。按他的說法是“賣藥都市,寄食友朋”。杜甫基本就是文化人中的最底層了。

還好,杜甫能寫文章。

杜甫的爺爺是杜審言,初唐著名官僚和詩人。杜甫的十三世祖是杜預,現在看《左傳》還能看到“杜預注”這樣的字樣,杜預是西晉時候人,寫過《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和《春秋釋例》,是個大軍事家兼大學問家,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杜甫家學淵源,這是範雨素比不了的。範雨素能有如今的文學修養只能感謝自己的大哥、小哥和母親。

奇跡真的降臨了。唐玄宗居然真的就看到了杜甫的文章,看完之後龍顏大悅,批示:內閣傳閱,杜甫到集賢院待命,李林甫考察,擇優錄用。杜甫一夜之間名聲大噪。就像範雨素一樣,忽然就有了全國性的聲譽。當年集賢院裡的盛況要遠遠超過這兩天的皮村,若干的官員、學士圍在杜甫的身邊,像看珍稀動物一樣看著這個忽然得到皇帝垂青的傢伙。

結果怎樣?結果可想而知。杜甫之前曾經被李林甫放過一次鴿子。那是天寶六年,杜甫35歲的時候參加了唐玄宗下詔徵求有一藝之長人才的考試,結果李林甫用一句“野無遺賢”讓所有的考生落了榜。這一次杜甫重新落在李林甫的手裡,結局並無二致。

生活該咋樣還咋樣,一篇文章改變不了人生的命運。範雨素說:“我不是寫文章的人,我靠做苦力謀生”。不要解讀為謙虛,那是她的人生智慧,也是勞動人民的樸實和睿智。

範雨素的文字是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文字不見得都能換來謀生的口糧。作為“詩聖”的杜甫,他的“身後名”更襯托了活著的尷尬、逼仄,更嘲諷著文字的卑微。文章沒有讓杜甫富貴榮華起來,但這無礙他死後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顆巨星。我相信範雨素會因為她的文字而生活得更好一些,但真正讓她心安和富足的是她的女兒和自己的雙手,做家政的雙手,和追求精神富足而寫下文字的雙手。僅就文字而言,做小時工的範雨素比御用文人更高貴。所以,我們要向那些在窮困之中依然熱愛著文學和文字的人致敬!

然而,範雨素終究只會是一顆流星,這個時代不需要深刻不關注底層。但那又怎樣,我們大多數人不過是一粒熙來攘往中渾渾噩噩的塵埃。

若干的官員、學士圍在杜甫的身邊,像看珍稀動物一樣看著這個忽然得到皇帝垂青的傢伙。

結果怎樣?結果可想而知。杜甫之前曾經被李林甫放過一次鴿子。那是天寶六年,杜甫35歲的時候參加了唐玄宗下詔徵求有一藝之長人才的考試,結果李林甫用一句“野無遺賢”讓所有的考生落了榜。這一次杜甫重新落在李林甫的手裡,結局並無二致。

生活該咋樣還咋樣,一篇文章改變不了人生的命運。範雨素說:“我不是寫文章的人,我靠做苦力謀生”。不要解讀為謙虛,那是她的人生智慧,也是勞動人民的樸實和睿智。

範雨素的文字是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文字不見得都能換來謀生的口糧。作為“詩聖”的杜甫,他的“身後名”更襯托了活著的尷尬、逼仄,更嘲諷著文字的卑微。文章沒有讓杜甫富貴榮華起來,但這無礙他死後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一顆巨星。我相信範雨素會因為她的文字而生活得更好一些,但真正讓她心安和富足的是她的女兒和自己的雙手,做家政的雙手,和追求精神富足而寫下文字的雙手。僅就文字而言,做小時工的範雨素比御用文人更高貴。所以,我們要向那些在窮困之中依然熱愛著文學和文字的人致敬!

然而,範雨素終究只會是一顆流星,這個時代不需要深刻不關注底層。但那又怎樣,我們大多數人不過是一粒熙來攘往中渾渾噩噩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