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環球智庫|你絕對想不到,民粹主義最早竟起源於這個國家!

民粹主義是一個含糊和寬泛的概念,包含不同的政治傾向,

不同的各種流派,不同的治國執政理念,不同的產生根源。而且,民粹主義既是思潮、理論,現在又是一些政黨的政綱和一些國家的執政理念。因而需要全方位地對民粹主義進行分析和研究。

民粹主義作為思潮、理論和社會運動,最早起源於19世紀60、70年代的俄羅斯。當時俄國資本主義已經開始發展,但小生產仍佔優勢。一些要求革命的知識份子,以“人民的精粹”自居,提出“到民間去”的口號,

身穿農民服裝,到農民中間去宣傳他們的革命思想,企圖發動農民起來推翻沙皇統治。他們認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農民而不是無產階級,只有發動農民組織“村社”才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基礎。他們認為歷史是英雄人物創造的,“群氓”只能追隨英雄人物。他們主張採用個人恐怖手段取得政權。“民粹派”在當時反對封建統治的鬥爭中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
但他們的理論觀點是錯誤的,阻礙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民粹派”在遭受沙皇政府鎮壓後,蛻化為富農利益的代表,同沙皇政府妥協。

列寧揭露了“民粹派”的“人民之友”的偽裝,從思想理論上深刻地批判了民粹主義的世界觀、政治綱領、經濟觀點和鬥爭策略。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興起後,民粹主義就銷聲匿跡了。

在工業發達的歐洲國家,當時的民粹主義影響微乎其微。

當時歐洲流行的思潮是帶有某些民粹主義色彩的無政府主義。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巴枯寧。

巴枯寧最早是俄國民粹主義思想家。後來在德、英、法、意等國進行社會活動,成為無政府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套理論觀點被稱為“巴枯寧主義”。

“巴枯寧主義”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陷於破產的小私有者的恐慌心理和流氓無產者的思想意識。馬克思主義同無政府主義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現代民粹主義從思想體系上來說,同古典民粹主義有傳承關係。但現代民粹主義的特徵是同現代社會發展緊密相聯的,因而同古典民粹主義又有原則區別。

現代民粹主義的主要特徵是“三反”:反建制、反精英、反“政治正確”。

民粹主義反建制,就是要改變或顛覆現行政治體制,改變現行國際秩序的規則。但民粹主義的反建制,並不是要推翻西方民主制度,只是“在制度內造反”。

現代民粹主義另一特徵是反全球化,把西方國家制度上產生的弊端,和國際上的貧富差距等統統歸咎於全球化。民粹主義利用“資訊化”,用網路直接訴諸民眾,對其興起起了重要作用。民粹主義提出的弱勢群體的民生問題,確系現實問題,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由精英集團組成的傳統政黨,以“政治正確”自居,熱衷於政治鬥爭和黨派鬥爭。所謂“輪流執政”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換湯不換藥,全然不顧民眾的死活。民粹主義的出現,政黨格局發生變化,應引起傳統政黨的反思,正視現實問題,調整其戰略和政策。

作者:吳興唐,中聯部調研諮詢小組成員,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德國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顧問。著有《德國,音符跳躍萊茵河》、《風雨彩虹》和《政黨外交和國際關係》三本書。

確系現實問題,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由精英集團組成的傳統政黨,以“政治正確”自居,熱衷於政治鬥爭和黨派鬥爭。所謂“輪流執政”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換湯不換藥,全然不顧民眾的死活。民粹主義的出現,政黨格局發生變化,應引起傳統政黨的反思,正視現實問題,調整其戰略和政策。

作者:吳興唐,中聯部調研諮詢小組成員,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德國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顧問。著有《德國,音符跳躍萊茵河》、《風雨彩虹》和《政黨外交和國際關係》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