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天,光伏竟可有這麼多“光扶+N”產業扶貧模式!

把光伏裝進盒子!光伏人都關注了《光伏盒子》!為光伏人提供高品質的深度報導!搶先瞭解行業資訊和動態!

近年來,吳忠把光伏扶貧作為創新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式的有效途徑,

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在鹽同紅三縣(區)規劃建設3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成19個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創新了“光扶+N”八種產業模式,有效將光伏產業與扶貧脫貧結合,與貧困村貧困戶資產收益、勞務收益、創業收益結合,實現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1、“光伏+屋頂租賃”扶貧模式

按照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引導光伏企業利用集中連片移民安置區一家一戶屋頂,發展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2015年率先在同心縣同德移民村投資8585萬元,採用屋頂租賃、全額上網的分佈模式實施光伏扶貧專案,專案建成後全村1379戶農戶一戶一年可得到3000元租賃收益,連續受益20年。

2、“光伏+村企合作”扶貧模式

採取光伏企業與貧困村合作方式,利用村集體土地、荒山荒地發展村級光伏電站,通過收益分配、收益提成等每年支付村集體一定數額的收入,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零”突破。中民投在鹽池縣74個貧困村建設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建成後每村每年可獲得20萬元集體收入。

3、“光伏+溫棚種植”扶貧模式

利用貧困村集體土地、貧困群眾承包土地,建成集光伏發電太陽板與現代大型日光溫室為一體的光伏式現代農業大棚,通過光伏企業投資建設,公開招標現代農業經營公司集中運營,採取優先使用建檔立卡戶有效勞動力或分包承包種植等形式,實現建檔立卡戶承包經營收益或勞務收益的扶貧模式。比如,紅寺堡區乾煌新能源農光互補專案總投資7.8億元,

規劃3600畝,一期占地1000畝建設現代設施農業大棚362座,主要種植枸杞和葡萄育苗,年產值1.6億元,棚頂光伏發電每年產值8100萬元,預計每年為每戶農戶創收4000元以上。

4、“光伏+現代養殖”扶貧模式

積極對接聯繫中民投、嘉澤風電等大集團、大公司,在鹽同紅三縣(區)的養殖合作社、養殖企業等建設沼氣發電和圈棚屋頂光伏,為園區供電和集中上網。同時在鹽池縣惠安堡鎮、同心縣下馬關鎮、紅寺堡區新莊集鄉等建設新能源扶貧肉牛養殖示範區,

計畫用三年時間完成貧困村屋頂分散式光伏扶貧專案,引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農戶發展養殖,增加收入。

5、“光伏+勞務就業”扶貧模式

在光伏工程建設和道路修建、光伏區域除草、光伏板清潔等方面,就近使用當地貧困家庭勞動力,每天每個勞動力收入100元左右,使農民就近務工增收,穩定脫貧。

6、“光伏+技能培訓”扶貧模式

將光伏扶貧專案變為企業自主創新、企業間聯合創新、校企合作創新的“孵化器”,積極促成嘉澤公司與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打造教育實踐基地,定向培訓技術工人,使群眾學到一技之長,提高轉移就業競爭力。目前已培訓工人200名,全部被安置到光伏企業務工。

7、“光伏+金融創新”扶貧模式

採取合作或單方投入的形式,建立產業發展基金、貧困戶扶貧基金,通過金融支援的方式,促進貧困地區脫貧摘帽和貧困戶發展產業。中民投向鹽池縣融鹽扶貧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注資2.5億元,成立註冊資本為3億元(中民投2.5億元+鹽池縣政府0.5億元)的中民融鹽扶貧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撬動30億元金融資金,用於支持企業、養殖戶擴大規模、提高效益。

8、“光伏+美麗鄉村”扶貧模式

“光伏+美麗鄉村”扶貧模式。困戶集中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貧困村改變居住面貌,達到扶貧目的。中民投投資2.2億元,支援鹽池縣建設光伏旅遊小鎮和5個美麗村莊。

就近使用當地貧困家庭勞動力,每天每個勞動力收入100元左右,使農民就近務工增收,穩定脫貧。

6、“光伏+技能培訓”扶貧模式

將光伏扶貧專案變為企業自主創新、企業間聯合創新、校企合作創新的“孵化器”,積極促成嘉澤公司與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打造教育實踐基地,定向培訓技術工人,使群眾學到一技之長,提高轉移就業競爭力。目前已培訓工人200名,全部被安置到光伏企業務工。

7、“光伏+金融創新”扶貧模式

採取合作或單方投入的形式,建立產業發展基金、貧困戶扶貧基金,通過金融支援的方式,促進貧困地區脫貧摘帽和貧困戶發展產業。中民投向鹽池縣融鹽扶貧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注資2.5億元,成立註冊資本為3億元(中民投2.5億元+鹽池縣政府0.5億元)的中民融鹽扶貧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撬動30億元金融資金,用於支持企業、養殖戶擴大規模、提高效益。

8、“光伏+美麗鄉村”扶貧模式

“光伏+美麗鄉村”扶貧模式。困戶集中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貧困村改變居住面貌,達到扶貧目的。中民投投資2.2億元,支援鹽池縣建設光伏旅遊小鎮和5個美麗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