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鄭棉茶葉:普洱茶收藏市場的困惑

作為能喝的古董,民國時期老字型大小的普洱茶屢屢拍出天價,這也帶動了現代普洱茶的收藏。但在各大拍賣場上,鮮有近代的普洱茶產品入圍,而普洱茶投資市場近年來也開始向新茶靠攏,

普洱茶收藏市場也開始向期貨市場靠攏。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這樣的局面?收藏容易出貨難。普洱茶收藏市場的主體是經銷商以及茶客。但在普洱茶市場當中握有資源的確是廠商。廠商在做推廣的時候,側重點會在新品上面。

廠商手中有老茶不假,但大量的老茶還是在經銷商以及資深茶客手中。而這兩者根本沒有太多的社會資源去推廣手上的展品。

在廣東東莞,手上存有上百噸普洱茶的藏客比比皆是,月出貨量超過10噸的藏客寥寥無幾。買茶很容易,藏茶很簡單,老茶出貨確很難。藏新茶,喝老茶。沒有老茶的就要去買老茶,廠商雖然不熱衷銷售老茶,但會積極維護老茶的價格。因為老茶價格一旦崩潰,

新茶市場尤其是其衍生的期貨市場瞬間崩盤。這也意味著手中握有大宗產品的人只能盡可能的去發掘客戶,而不能降價打折處理,牽一發動全身,尤其是有代表性的產品降價之後。

正因為這個問題存在,所以手中握有大宗老茶的藏客會將庫存按照老茶的市價進行估值。

估值之後再去做抵押貸款,之後利用貸款再去賺錢。這也是莞式藏茶的一個特點,很多倉庫裡雖然堆滿了茶葉,但這些茶葉早已被抵押出去。一旦老茶價格下跌,倉庫市值就會縮水,緊接著就是老茶的集中拋售。這也是老茶藏家另外一個不降價銷售的原因。

一方面要促進老茶的升值,另一方面要尋找合理的出貨管道。廠商用老茶做新茶的鋪墊,藏客用老茶做資金的抵押物,老茶市場想不難都不行。下一次普洱茶市場的危機何時發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旦老茶價格大幅下滑,普洱茶市場會經歷一次比2007年崩盤更嚴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