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虛擬實境的賺錢之路

奧迪、IMAX等公司正在嘗試如何用虛擬實境技術獲利。

但是就目前而言,被這項技術點燃的熱情啞火了。

奧迪公司(Audi)的許多4S經銷店讓客戶獲得了超能力。客戶在戴上有虛擬實境技術的眼鏡之後,可以像X光一樣透視汽車引擎蓋下面的部件及結構,不僅如此,客戶還可以饒有興致地觀看他們的夢想座駕停在月球環形山的旁邊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此舉的目的是讓購車變成一次難忘的經歷,與此同時遊說更多的客戶拿奧迪汽車來炫耀。

就像奧迪公司虛擬實境技術戰略負責人馬庫思·屈內(Marcus Kühne)前不久在三藩市的一個會議上所言,公司希望把購車過程變得更加感性。

“未來,當客戶離開4S經銷店時,他們應該說:‘哇,這簡直出乎意料,而且比以前好多了。’”屈內說道。

奧迪的實驗代表了目前一場廣泛的運動,百事(Pepsi)、富達(Fidelity)等諸多公司正在研究如何通過虛擬實境技術來賺錢。這種新興的技術可以把人們帶入另外一個世界,

或者讓實際存在的事物變得更加逼真。儘管圍繞這項技術已經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但由於公眾目前對虛擬實境技術採取的是靜觀其變的態度,因此許多公司的努力僅僅處於起步階段。

探視光怪陸離的虛擬實境“環境”必須佩戴配備虛擬實境技術的頭戴設備,但是該設備的表現最多只能夠稱得上不慍不火。據SuperData Research公司統計,2016年宏達電(HTC)售出了45萬套Vive頭戴設備,

Facebook的Oculus VR公司售出了35.5萬套Rift頭戴設備。

這些數字與一些分析師早先的預測相去甚遠,他們預測這些公司的銷售總量將會達到數百萬套。

更加讓人失望的是,一些人在試過虛擬實境眼鏡之後,感到頭暈目眩,而且這種頭戴設備塊頭太大,絲毫沒有時尚感。

“虛擬實境技術還不是一件成品,需要繼續完善。”大螢幕院線運營商IMAX的CEO理查·格爾豐德(Richard Gelfond)說。

IMAX即將在虛擬實境領域裡做出首次嘗試,

2017年1月公司的虛擬實境娛樂中心開業。這個位於洛杉磯的娛樂中心擁有15間隔音套間,消費者可以在裡面觀看虛擬實境電影,或者玩有虛擬實境技術的遊戲。

一段時長7分鐘的虛擬實境節目的票價大約是10美元。IMAX希望,到2017年年底在海外開辦更多這樣的娛樂中心。

格爾豐德並沒有在虛擬實境領域裡大張旗鼓地行動,而是採取了步步為營的辦法。他說,他會根據公眾的反應,

增加或者減少娛樂中心的數量,並且調整價格。“我對時機的把握也許並不準確,但其市場潛力毫無疑問是巨大的。”格爾豐德說,儘管虛擬技術發展之初歷經波折。“距離各方達成共識只是時間問題。”

奧迪公司已經得到了有意義的資料點。現在就虛擬實境技術的實驗能否轉化為汽車銷量的問題做出論斷還為時尚早,但屈內說,在可以體驗虛擬實境技術的4S經銷店裡,汽車周邊設備—也就是那些附加設備,它們的價格有時極其昂貴—的銷量有所增長。

作者:Jonathan Vanian

譯者:錢志清

汽車周邊設備—也就是那些附加設備,它們的價格有時極其昂貴—的銷量有所增長。

作者:Jonathan Vanian

譯者: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