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潛力人才只能挑選,不能培養

什麼是高潛力人才

高潛力人才,重點是潛力,不是人才。挑選高潛力人才,不是選人,而是選能力。

第一輪考查的素質:

高潛能力有四項:認知理性、行動高效、人際友善、情緒抗壓。這四項能力組成了高潛能力模型,

大家要記住這個模型,只要記住CARE(Cognition, Action, Relation, Emotion)。

每一項高潛能力都有一個起點,四項高潛能力的起點分別是“客觀、投入、親和、負責”,第一輪面試就選這四個素質。第一輪面試沒通過就不用進入第二輪了,因為能力的發展是進階性的,起點能力沒有,後面的能力也不會有。

第二輪考查的素質:

深刻——智慧

深刻,是站在很多人的立場上想問題。例如,站在所有用戶的立場上看潘婷、飄柔、海飛絲的共性是“優質產品”,

在這個共性上再去比它們哪個去頭屑厲害。

智慧,是反思自己的決策。例如,寶潔能做房地產嗎?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三思而行,就是智慧。

執行——專注

執行,要超預期完成目標。比如,你讓孩子去樓下買瓶醋,他順便還買了一瓶醬油回來。問他為什麼,他說發現家裡醬油也沒了。這就是超預期完成任務。

專注,是長時間關注某件事情。

例如,達爾文能長時間思考物種起源,一想就想了幾十年,最後總結出了進化論。

真誠——理解

真誠,是把真實感受說出來。你問大家喜歡吃什麼,敢於說真話的人會說喜歡吃蝦餃,不敢真話的人就說隨便。跟不敢說真話的人交談會讓人覺得心累,因為聽他說話需要仔細揣摩。

理解,是溝通時理解對話中的全部資訊。兩個人聊天除了內容,還有表情、態度、語氣等資訊,這些資訊比內容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人際能力強的人聽人說話的時候能聽出弦外之音。

主動——毅力

主動,是受到情緒壓力時,能自發地去想該怎麼做才能解壓。這個習慣能讓人掌握自己的人生。

毅力,是把大能力變成小習慣。例如,每天練習半小時演講,堅持三年後獲演講比賽冠軍。這就是毅力。

為什麼高潛能力不可培養

人的一些能力是在早期體驗中形成的。例如,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是早年母子關係的升級。

如果母子關係有問題,之後大部分的親密關係都有問題。同時,由於早年母子關係無法更改,這導致後來的親密關係能力也基本無法培養。

這裡說的無法培養,指企業無法培養。培養高潛能力是需要心理技術介入的,這對企業而言,等同于“無法培養”。

情商不可培養

招聘時問這個問題:“請說說你辦公室的同事”,如果應聘者評論每一個同事的時候都能落到具體的優點、行為和真實的成果上,

而不是籠統帶過,這個人就是高情商的人。

欣賞他人,本質是自我接納。如果一個人不願欣賞別人,而是以批判別人為樂,說明他在潛意識裡認為批評他人是地位和權利的象徵,這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如果我們要把一個喜歡批評人的成年人變成善於欣賞別人,改變的不是他表面的語言,而是他內在對自己的看法和對人的看法,這個改變企業幾乎不可能完成。

理解能力不可培養

選拔人才,要選“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所謂“人話”“鬼話”是指正式和口語兩種表達方式。如果不具備用兩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能力,與人溝通就可能有障礙。

這種能力同樣也是不可培養的,因為表達方式和成長經歷有關。孩子敬仰說話正式的家長,他說話就會正式,瞧不起說話正式的家長,他說話就會偏口語。如果父親說話正式,但他喜歡打孩子,這個孩子長大之後說話就會偏口語,因為,他的經驗告訴他,說話正式的男人,都對他有敵意。基於這樣的成長經歷,他說話就會偏口語,甚至不著調。

事實上,很多偏口語的書會比較好賣。比如,《麥田裡的守望者》銷量達七千萬本,因為這本書以青少年的語境、用調侃的方式去講述故事。如果某個讀者從小被說話正式的父親淩虐,他就會對權威不認同、對正經話不認同、對成年人不認同,當他看那種偏口語的書時,就會有親切感。

逆商不可培養

逆商就是情緒抗壓。初級的情緒抗壓是情緒的語言化,就是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這個能力是不可培養的。把情緒說出來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我對你說完我的情緒之後,會被你責駡、嘲笑,那我肯定不說。小時候,父母喜歡責駡嘲笑孩子,孩子就不會對父母說自己的感受,他的逆商就比較低。人不把情緒說出來,他的行動就由內部語言指揮,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情緒化。如果他能把情緒說出來,處理語言的大腦(理性)也能參與情緒處理過程中,這樣的人更理智、冷靜、逆商高。

思維(換位思考)不可培養

換位思考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二是家庭成員的地位。如果孩子從小就形成了對媽媽的安全依戀,孩子就能換位思考。如果家庭成員裡人和人的地位不平等,地位高的人不會和地位低的人換位思考,孩子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就不會換位思考。

賈寶玉為什麼不願意去考官?因為賈府裡人和人的地位不平等,他父親高高在上,可以隨意打罵賈寶玉。賈寶玉對成長為成年男性是抗拒的,所以他情願出家也不留在俗世。這是因為家庭地位不平等,導致思維不客觀。

主觀聚焦能力是不可培養

主動選擇關注的能力不可培養。一般人關注的事情並不是他自己主動關注的,而是被吸引的,例如看電視、聽相聲等。往往只有小孩能主動對一切事物產生興趣,人成年之後好奇心就會下降,或者大部分好奇心泯滅,他們只能被動關注,不能主動關注。因此,想在成年階段再培養好奇心和專注力都是比較困難的。

對不良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可培養

情緒控制,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能力。比如,一個小孩每次鬧情緒,父母都恐嚇說:“你再哭,再哭我揍你!”其實,這個孩子的情緒原本不強烈,他只是想吸引父母注意罷了,但父母給了他一個非常強烈的恐懼感,導致他的不良情緒被放大。

一點小小的情緒,都會引起恐懼,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情緒控制能力就會不佳。所以,情緒控制能力也是由成長經歷養成的,成年之後很難培養,需要心理干預才能重建這個能力。

以上幾項能力都是由成長經歷決定的,改變的難度非常大。並且,改變這些能力既需要心智教練,還需要特定的外部環境,而企業一般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建議企業不要輕易嘗試。請記住文章開頭所說的,挑選高潛人才不是選人,而是選能力。

這個改變企業幾乎不可能完成。

理解能力不可培養

選拔人才,要選“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所謂“人話”“鬼話”是指正式和口語兩種表達方式。如果不具備用兩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能力,與人溝通就可能有障礙。

這種能力同樣也是不可培養的,因為表達方式和成長經歷有關。孩子敬仰說話正式的家長,他說話就會正式,瞧不起說話正式的家長,他說話就會偏口語。如果父親說話正式,但他喜歡打孩子,這個孩子長大之後說話就會偏口語,因為,他的經驗告訴他,說話正式的男人,都對他有敵意。基於這樣的成長經歷,他說話就會偏口語,甚至不著調。

事實上,很多偏口語的書會比較好賣。比如,《麥田裡的守望者》銷量達七千萬本,因為這本書以青少年的語境、用調侃的方式去講述故事。如果某個讀者從小被說話正式的父親淩虐,他就會對權威不認同、對正經話不認同、對成年人不認同,當他看那種偏口語的書時,就會有親切感。

逆商不可培養

逆商就是情緒抗壓。初級的情緒抗壓是情緒的語言化,就是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這個能力是不可培養的。把情緒說出來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我對你說完我的情緒之後,會被你責駡、嘲笑,那我肯定不說。小時候,父母喜歡責駡嘲笑孩子,孩子就不會對父母說自己的感受,他的逆商就比較低。人不把情緒說出來,他的行動就由內部語言指揮,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情緒化。如果他能把情緒說出來,處理語言的大腦(理性)也能參與情緒處理過程中,這樣的人更理智、冷靜、逆商高。

思維(換位思考)不可培養

換位思考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二是家庭成員的地位。如果孩子從小就形成了對媽媽的安全依戀,孩子就能換位思考。如果家庭成員裡人和人的地位不平等,地位高的人不會和地位低的人換位思考,孩子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就不會換位思考。

賈寶玉為什麼不願意去考官?因為賈府裡人和人的地位不平等,他父親高高在上,可以隨意打罵賈寶玉。賈寶玉對成長為成年男性是抗拒的,所以他情願出家也不留在俗世。這是因為家庭地位不平等,導致思維不客觀。

主觀聚焦能力是不可培養

主動選擇關注的能力不可培養。一般人關注的事情並不是他自己主動關注的,而是被吸引的,例如看電視、聽相聲等。往往只有小孩能主動對一切事物產生興趣,人成年之後好奇心就會下降,或者大部分好奇心泯滅,他們只能被動關注,不能主動關注。因此,想在成年階段再培養好奇心和專注力都是比較困難的。

對不良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可培養

情緒控制,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能力。比如,一個小孩每次鬧情緒,父母都恐嚇說:“你再哭,再哭我揍你!”其實,這個孩子的情緒原本不強烈,他只是想吸引父母注意罷了,但父母給了他一個非常強烈的恐懼感,導致他的不良情緒被放大。

一點小小的情緒,都會引起恐懼,這個孩子長大之後情緒控制能力就會不佳。所以,情緒控制能力也是由成長經歷養成的,成年之後很難培養,需要心理干預才能重建這個能力。

以上幾項能力都是由成長經歷決定的,改變的難度非常大。並且,改變這些能力既需要心智教練,還需要特定的外部環境,而企業一般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建議企業不要輕易嘗試。請記住文章開頭所說的,挑選高潛人才不是選人,而是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