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嶺山留守老人的甜蜜事業 養一箱土蜂頂種2畝地

秦嶺山裡的留守老人養一箱土蜂頂種2畝地。

陝西頭條記者 魏永賢

4月26日,陝西省石泉縣中池鎮茶裡村,71歲留守老人沈定國養土蜂的蜂箱很特別,百年的木鬥、籮筐都被老人改造成了蜂箱,30多箱土蜂就放在家門口,照料起來很方便。“一箱蜂一年能搖20來斤蜂蜜,賣50元1斤,一箱蜂一年就有1000來元的收入,比種2畝地強。”老人說。

雖說養蜂在中池鎮茶裡村算不得什麼新鮮事,但過去村上零星幾家養蜂戶都是在房前屋後掛個蜂桶,土蜂來了就來了,

走了就走了,到秋天打開蜂桶有蜜了就取沒蜜了就等待來年好運。這種傳統一次性取蜜方式對蜂卵、幼蜂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使養蜂無法擴大規模,形成不了產業。

這兩年留守老人們在縣科協的指導下,充分利用海拔、氣候、山場面積、花源等有利條件,採用現代養蜂技術養土蜂。在茶裡村,留守老人在家門口養蜂的越來越多,目前已有50來戶,土蜂數量達到了500箱,

養土蜂已成了這個村留守老人晚年的“甜蜜”事業。

這個木鬥有百年歷史了,沈定國說也沒有啥用了,就當蜂箱吧,上面再蓋個鍋蓋還可以擋雨。

這個籮筐用泥巴一糊放在一張老桌子上,也成了一個蜂箱。

養土蜂已成了這個村留守老人晚年的“甜蜜”事業。

71歲沈定國一個人住在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裡,以前養蜂是讓蜂自己來,現在開始科學養土蜂,老人也注重養蜂知識的學習。

養蜂在中池鎮茶裡村算不上新鮮事,但過去村上零星幾戶的養蜂戶都是在房前屋後掛個蜂桶,土蜂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

到秋天打開蜂桶有蜜了就取沒蜜了等待來年好運。

籮筐蜂箱裡進進出出的土蜂。

一些新的蜂箱。

一邊是蜂箱,一邊是土狗,在秦嶺大山裡甜蜜過活。

屋簷下的老式蜂箱。

古老的木鬥可以做蜂箱,廢棄的塑膠桶也能變身蜂箱。

經過指導與學習,老人們學會了管理土蜂。

一邊是蜂箱,一邊是土狗,在秦嶺大山裡甜蜜過活。

屋簷下的老式蜂箱。

古老的木鬥可以做蜂箱,廢棄的塑膠桶也能變身蜂箱。

經過指導與學習,老人們學會了管理土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