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知道丨“綠水青山”在安康如何化為經濟發展的“金山銀山”?

“一年栽五年的樹,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4月16日,面對媒體的鏡頭和話筒,

安康市委書記郭青這麼形容安康的生態環境。

“十二五”期間,安康市完成造林綠化326萬畝,2016年造林綠化6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穩居陝西省第一位。漢江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2016年,安康的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居全省第一,空氣優良天數達301天。

城鄉經濟因環境而美,群眾因生態而富。北靠秦嶺,南依巴山的安康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重視綠色GDP 讓老百姓在生態保護中得到實惠

安康市“十二五”時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2015年、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速等多項重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第一。作為一個以生態環境聞名的城市,安康能夠保持這樣的經濟增速,正是依靠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

真正讓安康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

則是安康走出的“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欠發達地區新實踐。

關於“生態經濟化”,郭青說,“生態保護如果不能讓人民得到實惠,就會失去動力,也是不可持續的。”郭青並不贊成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相割裂,他認為只有生態資源值錢了,群眾才會真正認識其價值,才會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形成“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良性迴圈,守山護林和保護一江清水的責任才會更加自覺自為。

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也恰恰是安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這些年,安康逐步讓生態友好型產業在GDP中發揮支撐性作用以及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通過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壯大來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安康通過這些生態友好型產業,讓老百姓在生態保護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

把保護好生態環境做為安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這是郭青對“經濟生態化”的理解。

安康市屬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川陝革命老區,在“四區”疊加的獨特市情下,決定了安康必須持續擰緊生態環保這根弦,以鐵的意志和鐵的手腕,守護好安康的青山綠水。

安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考核中更加重視“綠色GDP”,

不斷提升生態友好型產業和特色生態經濟在發展成果考核中占比,推動形成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發展方式。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這是關係發展觀和政績觀的重要舉措。

淘汰高污染企業 用生態助力精准扶貧

安康市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把環境容量、資源利用、節約集約作為企業引進和項目建設的先決條件,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執行率為100%。“十二五”期間累計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300多家,這直接讓安康減少工業產值300億元。

“我們始終把迴圈產業體系作為安康綠色發展的命脈,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說。

關停高污染企業,勢必會導致一定的工業產值減少,但安康充分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推進富硒產業、生態旅遊、涉水產業等生態友好型產業躍上新臺階。

此外,秦知道還發現安康將生態福祉作為精准脫貧的重要抓手之一,把生態文明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把美麗和富裕連結起來。安康市提出的“支部+X+貧困戶”的促進脫貧模式,得到汪洋副總理和中組部趙樂際部長的重要批示。

所謂“支部+X

“十二五”期間累計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300多家,這直接讓安康減少工業產值300億元。

“我們始終把迴圈產業體系作為安康綠色發展的命脈,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說。

關停高污染企業,勢必會導致一定的工業產值減少,但安康充分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推進富硒產業、生態旅遊、涉水產業等生態友好型產業躍上新臺階。

此外,秦知道還發現安康將生態福祉作為精准脫貧的重要抓手之一,把生態文明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把美麗和富裕連結起來。安康市提出的“支部+X+貧困戶”的促進脫貧模式,得到汪洋副總理和中組部趙樂際部長的重要批示。

所謂“支部+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