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施死因成謎,為何一女子承擔國恨情仇?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山村。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複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欣慰與內疚,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于館娃宮內。

2、被範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範蠡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

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

3、被範蠡沉湖說

說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範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洩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

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