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古代女子把它看的比生命還重要

貞潔二字就是純潔,是指女子在出嫁之前不得接觸除父親以外的男人,在出嫁之後,恪守本分,忠於丈夫,直至死亡。“貞節牌坊”是古代用來表彰一些死了丈夫的婦女長年堅持不該嫁,

或者殉葬的一種建築,在古代,被立貞節牌坊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是,在一座座牌坊下面,卻埋葬了一個個女人的青春歲月。

古代對於女子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對丈夫堅貞不二,做到三從四德。縱使在丈夫死後女子還要為其守寡,自宋代之後,

女子所受的壓迫逐漸增大,封建教理使女子不得翻身,從而成為男子的泄欲以及家庭勞作的工具。唐朝之後婦女的地位有所提高,女子可以結伴郊外騎馬,能穿半裸裝。古代經常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就體現了封建社會對於貞潔的看重。有段歷史記載到,有一年洪水氾濫,一名女子不行困于水中,一名路過的男子拉其右臂將女子救起,而女子卻嚎啕大哭,聲稱自己失了貞潔,
拿起菜刀就將右臂砍去,可見多麼瘋狂。

寡婦守節是十分痛苦的,夜夜孤枕難眠,思念去世的丈夫,內心一定十分的憂傷。明代有一位蘇氏女子,出嫁不久丈夫就過世了,蘇氏無兒無女,就這樣自己守了69年的活寡。清朝時期,一位張氏女子在幼年時就許配了人家,

但是沒過門的時候丈夫就被山賊擄走,這位女子按照父母之命嫁給了這位素未謀面的丈夫,一直等待丈夫的歸來,就這樣等了一生。

古代女子對於貞操的重視是超過生命的,寧可不要命,也要保住貞潔,就是現在我們口中的烈女。明代有位女子生來漂亮,就像是唐代美人楊貴妃那樣,因此不少好色之徒都覬覦她的美色,一日趁其不備,欲要強☆禁☆姦她,該女子死死抓住中衣,

惡少不能得逞就心生歹意,將其殺害,後來官府將其表彰為烈女,給她立了貞潔牌坊。縱然她是值得讚揚的,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每個人都改該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