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花詩草集!一花一詩一抒發,看不懂的人怎麼好意思說愛花?

詩中花,花中情

菊花

飲酒·其五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語:

全詩的宗旨是歸複自然。而歸複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物件,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牡丹

賞牡丹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小七丨語:

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域、直貫通篇,

意境全出。“真國色”三字,力重千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藥、 荷花相比,雍容華貴、豔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通過寫芍藥的妖無格和荷花的淨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語:

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月季

臘前月季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

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

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語:

無論甚麼花,只知它開花吐香最長時間也不過十天左右;而月季卻一年四季,每天都在鮮花怒放。

一朵剛從含苞未放的花蕊中伸出,一朵已衝破綠色的花蒂,開出嬌豔的花朵。這是月季開花的動人情景。月季花開,一朵接一朵,此花未開盡,那花已經吐豔,似乎永遠也開不盡。雖說桃李芬芳壓群芳,但月季又桃花之上,可見月季的馥鬱之烈了。

嚴冬,百花凋謝,而唯獨梅花傲霜雪,鬥嚴寒,淩寒獨開。快過新年了,心情自然是愉悅的,看到這樣色彩鮮豔的花朵,何不折一枝回家,為新年添增 一份喜悅!然而,竟忘了這是冬末的早晨,簡直不敢相信在這嚴冬會有如此美麗的花色。在淩寒而開的月季花上,感到了溫暖的春意,忘卻了周圍的隆冬嚴寒。

荷花

別儲邕之剡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裡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語:

這首別離詩別辟蹊徑,新人耳目。詩中只以“辭君"見出別離,其餘筆墨都用來鋪敘詩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後一句,更將想像中事如實寫來,充分展現了詩人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海棠

海棠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語:

這首絕句寫于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癡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作者寫海棠,層層遞進提升對花的喜愛,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儘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從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梨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

為新年添增 一份喜悅!然而,竟忘了這是冬末的早晨,簡直不敢相信在這嚴冬會有如此美麗的花色。在淩寒而開的月季花上,感到了溫暖的春意,忘卻了周圍的隆冬嚴寒。

荷花

別儲邕之剡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裡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語:

這首別離詩別辟蹊徑,新人耳目。詩中只以“辭君"見出別離,其餘筆墨都用來鋪敘詩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後一句,更將想像中事如實寫來,充分展現了詩人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海棠

海棠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語:

這首絕句寫于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癡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作者寫海棠,層層遞進提升對花的喜愛,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儘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從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梨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