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行說是中國第一個漢奸,有人為他叫屈,說第一個是劉邦!

在公眾的心目中,中國第一個漢奸是中行說,但是有人為他叫屈,說他不是第一個。那麼第一個是誰呢?有人說應該是劉邦。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行說)

漢奸這詞的意思是指出賣漢族利益的敗類。

在中國歷史上,中行說被定位為第一個漢奸。首先,我們先說說中行說這個人。

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西漢文帝時人,原為宮廷太監。當時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漢文帝鑒於國內不穩,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

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好繼續與匈奴和親,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並讓太監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

中行說到匈奴立刻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

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在中行說的支持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後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中行說到匈奴後極力破壞漢匈和親,不斷為匈奴出謀劃策,策動襲擊漢朝邊郡和發起戰爭等,因此被稱作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漢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後,

匈奴屢犯漢境,但中行說卻生病死了。在死之前中行說建議匈奴對漢軍搞細菌戰。因為他發現一些池塘有病死的馬,羊之後,而這些池塘裡的水就開始有“毒”。士兵食用之後,會中“毒”,輕則拉肚子,重則死亡。所以他建議匈奴軍隊,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過匈奴巫師詛咒後,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後,許多人出象中毒症狀,此後漢軍發現,對此有所防備。
但若干年後,漢武帝的愛將霍去病,據說就是食用了這種水源裡的水,生病死了。

(劉邦)

中行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族人,但是投靠匈奴後,大肆出賣漢族人的利益,所以說被稱為漢奸,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但是,是不是第一個,後世提出了質疑。

為什麼說,劉邦是中國第一個漢奸呢?這要從劉邦的白登之圍說起。 西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白登之圍 ”後,劉邦認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期裡,採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漢女和親)

說劉邦是漢奸,主要是說他也出賣了漢民族的利益,開始了和親政策。漢王朝,有史料記載的和親達到12次。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前33年,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和親本身也必會給和親公主本人(即個體)帶來的一些影響,有些和親公主擔負起民族友好使者的形象,如自願和親的王昭君,不但能夠“從胡俗”,將自己畢生致力於匈奴與漢朝的安定團結,被尊為“甯胡閼氏”,而且還教導其子女也要為漢匈團結關係的穩定作出貢獻,事實證明其子女確實也為此作了不懈努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和親公主並不是自願和親,因此鬱鬱寡歡,如西漢第一位遠嫁烏孫的公主——劉細君。與漢相比,烏孫是個相當落後的民族。細君生長在文明程度較高的中原,又是漢宗室之女,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她遠別家人,來到烏孫,除了其他各種困難和痛苦,還必須要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接受烏孫民族的習俗。這對於一個來自“禮儀之邦”的女子來說,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綜合這些觀點,劉邦確實損失了漢族人民的利益給了別的民族。那麼,為什麼沒有說劉邦是漢奸呢?這與後世的史學家分析有關,劉邦雖然讓漢民族損失了利益,但是因為他是皇帝,可以換個更好的名詞,說和親是一種戰略。當然,因為他是皇帝,也沒有人敢說他是一個漢奸。

(每日漢字)

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白登之圍 ”後,劉邦認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期裡,採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漢女和親)

說劉邦是漢奸,主要是說他也出賣了漢民族的利益,開始了和親政策。漢王朝,有史料記載的和親達到12次。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前33年,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和親本身也必會給和親公主本人(即個體)帶來的一些影響,有些和親公主擔負起民族友好使者的形象,如自願和親的王昭君,不但能夠“從胡俗”,將自己畢生致力於匈奴與漢朝的安定團結,被尊為“甯胡閼氏”,而且還教導其子女也要為漢匈團結關係的穩定作出貢獻,事實證明其子女確實也為此作了不懈努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和親公主並不是自願和親,因此鬱鬱寡歡,如西漢第一位遠嫁烏孫的公主——劉細君。與漢相比,烏孫是個相當落後的民族。細君生長在文明程度較高的中原,又是漢宗室之女,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她遠別家人,來到烏孫,除了其他各種困難和痛苦,還必須要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接受烏孫民族的習俗。這對於一個來自“禮儀之邦”的女子來說,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綜合這些觀點,劉邦確實損失了漢族人民的利益給了別的民族。那麼,為什麼沒有說劉邦是漢奸呢?這與後世的史學家分析有關,劉邦雖然讓漢民族損失了利益,但是因為他是皇帝,可以換個更好的名詞,說和親是一種戰略。當然,因為他是皇帝,也沒有人敢說他是一個漢奸。

(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