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惠州市道德模範現場交流活動昨日舉行

陳奕威、麥教猛等與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親切握手。

本報記者黃俊琦 攝

傳遞道德力量,感受模範精神。昨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主辦的好人就在身邊——2017惠州市道德模範現場交流活動舉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博羅縣委書記江菊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力強,市政協副主席黃志忠出席活動,並為2016年市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頒獎。

用實際行動詮釋生命不息、宣講不止的馬相華,

發起“抬車救人”行動成功挽救孩子生命的譚朝陽,12年共拾獲並歸還乘客物品及現金價值超過20萬元的田妹,面對MERS不言退縮的淩雲,6年獨立照顧患癌母親的“90後”堅強孝子劉銘俊……活動現場通過情景表演、現場訪談等形式,再現了我市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蹟,詮釋了道德模範的精神價值,讓現場觀眾為之感動和震撼。

江菊蓮在致辭時說,市道德模範和提名獲獎者用凡人善舉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用真情善念引導人們追求真誠善良,他們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是惠州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驕傲,更是全市幹部群眾學習的榜樣。

江菊蓮說,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年。全市上下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高水準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目標,以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

不斷提高市民文明和城市文明程度;要廣泛開展向道德模範學習活動,大力宣傳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蹟,引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關心、參與、支持全國文明城市迎複查工作,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會勝利召開,為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品質更高水準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提供更加強大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據瞭解,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好人之城”為目標,扎實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全市共湧現60多位國家和省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我市首屆道德模範推薦評議活動經過群眾廣泛推薦、層層遴選審核、社會公示監督、民主投票評選,共評選出10名道德模範和10名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活動現場:事蹟情景劇再現

好人就在身邊——2017惠州市道德模範現場交流活動現場表彰道德模範。 《東江時報》記者張藝明 攝

傳遞道德力量,感受模範精神。昨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主辦的好人就在身邊——2017惠州市道德模範現場交流活動舉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博羅縣委書記江菊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力強,市政協副主席黃志忠出席活動,並為2016年市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頒獎。

據悉,來自我市各部門相關人員及市各行業志願者代表共800人參加本次活動。活動現場,馬相華等10人獲得惠州市道德模範榮譽稱號,胡保平等10人獲得惠州市道德模範提名獎。

開展交流 向道德模範學習

頒獎結束後,現場還以“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老愛親”為主題設置了5個情景劇,劇中主角及其事蹟都是以真實故事為基礎進行演繹。“‘見義勇為’的情景劇讓我很受感動。”來自惠州財經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鄧俊如是說。

據悉,本次活動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指導;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活動旨在開展向道德模範學習活動,運用新聞報導、文藝作品、社會宣傳等各種形式和載體,大力宣傳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蹟,引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並全面實施鞏固文明城市成果三年提升計畫,大力實施“七大提升工程”和“七個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提高市民文明和城市文明程度。

爭當好人 成一種社會風尚

“時代的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榜樣的力量來推動”。據介紹,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以打造“好人之城”為目標,扎實開展了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的選樹活動,建立起一整套好人推薦、評比、宣傳、幫扶的長效機制,營造了濃厚的好人氛圍,極大地提高了全市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提升了文明城市建設水準。

全市共湧現了趙喜昌、馬相華等60多位國家和省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其中“中國好人”達到21人,“廣東好人”達到24人,“惠州好人”達到411人,全市註冊志願者人數達到46萬多人,學雷鋒、做好事、當好人在惠州蔚然成風,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聲音

“今天能夠帶著同學們來聽一場道德模範的交流會,我感到特別有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培養學生們向道德模範看齊,做一個有道德情操的人。” ——惠州市成功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劉偉

部分道德模範現場交流

馬相華(助人為樂)

“老人小孩最令我擔心”

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他用一場又一場的公益宣講引領眾人走向“安全之路”。他就是市平安之路交通安全公益推廣中心理事長馬相華。

“我在做交通安全宣講時發現社會上老人和小孩這兩大群體的安全問題最令我擔心。”馬相華在交流會上呼籲志願者們在馬路上若是看到老人,能夠主動搭把手,勸誡他們遵守交通指示燈。此外,馬相華還提倡以人民教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們遵守交通規則。

譚朝陽(見義勇為)

在別人需要時搭把手

為了陌路的孩子,千鈞一髮之際,他發起“抬車救人”行動,成功挽救一個孩子的生命。他就是惠州監獄醫院院長譚朝陽。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搭把手。”譚朝陽在交流會上回憶當時救人的一幕時說。

田妹(誠實守信)

做人不應該丟掉良心

自2005年加入太湖汽運以來,在這10多年間,她在清潔車廂過程中拾到並歸還乘客的物品及現金價值超過了20余萬元。她是惠州市太湖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保潔員田妹。

“每次撿到失物的時候我都很著急,很怕找不到主人。”田妹說,做人就是要將心比心,想想要是自己丟了東西,心情一定很著急。她在交流會上表示做人不應該丟掉良心,未來還會繼續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

淩雲(敬業奉獻)

醫生職責就是拯救病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中東呼吸綜合症”,他冷靜、無畏,迅速帶領全體醫務人員投入抗擊工作。經過日夜奮戰,以淩雲為核心的醫務團隊最終取得了防控的勝利。

“我是一名醫生,當收到病人的那一刻,我就與全體醫護人員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市中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淩雲在交流會上說,感謝妻子在危急的關頭還能支持他的工作,作為一名醫生,他的職責就是盡一切努力去拯救他的病人。

劉銘俊(孝老愛親)

大學畢業後將回饋社會

從2010年秋天開始,上學兼照顧病重的母親成為劉銘俊生活的全部。“在我媽生病期間,我得到了各級領導以及社會上志願者們的關注。”劉銘俊在交流會上上說,如今母親已經與世長辭,他有後悔,也有遺憾,高三那年,在母親強烈地要求下,他不得不待在學校準備高考。

“雖然我已經考上了大學,但我還是很遺憾,在母親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我沒能陪伴在她身邊。”劉銘俊說,如今已經上了長春理工大學,在自己大學畢業後一定會盡己所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去回饋社會在他家裡最困難的時候對他的關愛。

本組文字 《東江時報》記者張薈婷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博羅縣委書記江菊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力強,市政協副主席黃志忠出席活動,並為2016年市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頒獎。

據悉,來自我市各部門相關人員及市各行業志願者代表共800人參加本次活動。活動現場,馬相華等10人獲得惠州市道德模範榮譽稱號,胡保平等10人獲得惠州市道德模範提名獎。

開展交流 向道德模範學習

頒獎結束後,現場還以“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老愛親”為主題設置了5個情景劇,劇中主角及其事蹟都是以真實故事為基礎進行演繹。“‘見義勇為’的情景劇讓我很受感動。”來自惠州財經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鄧俊如是說。

據悉,本次活動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指導;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活動旨在開展向道德模範學習活動,運用新聞報導、文藝作品、社會宣傳等各種形式和載體,大力宣傳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蹟,引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並全面實施鞏固文明城市成果三年提升計畫,大力實施“七大提升工程”和“七個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提高市民文明和城市文明程度。

爭當好人 成一種社會風尚

“時代的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榜樣的力量來推動”。據介紹,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以打造“好人之城”為目標,扎實開展了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的選樹活動,建立起一整套好人推薦、評比、宣傳、幫扶的長效機制,營造了濃厚的好人氛圍,極大地提高了全市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提升了文明城市建設水準。

全市共湧現了趙喜昌、馬相華等60多位國家和省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其中“中國好人”達到21人,“廣東好人”達到24人,“惠州好人”達到411人,全市註冊志願者人數達到46萬多人,學雷鋒、做好事、當好人在惠州蔚然成風,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聲音

“今天能夠帶著同學們來聽一場道德模範的交流會,我感到特別有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培養學生們向道德模範看齊,做一個有道德情操的人。” ——惠州市成功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劉偉

部分道德模範現場交流

馬相華(助人為樂)

“老人小孩最令我擔心”

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他用一場又一場的公益宣講引領眾人走向“安全之路”。他就是市平安之路交通安全公益推廣中心理事長馬相華。

“我在做交通安全宣講時發現社會上老人和小孩這兩大群體的安全問題最令我擔心。”馬相華在交流會上呼籲志願者們在馬路上若是看到老人,能夠主動搭把手,勸誡他們遵守交通指示燈。此外,馬相華還提倡以人民教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們遵守交通規則。

譚朝陽(見義勇為)

在別人需要時搭把手

為了陌路的孩子,千鈞一髮之際,他發起“抬車救人”行動,成功挽救一個孩子的生命。他就是惠州監獄醫院院長譚朝陽。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搭把手。”譚朝陽在交流會上回憶當時救人的一幕時說。

田妹(誠實守信)

做人不應該丟掉良心

自2005年加入太湖汽運以來,在這10多年間,她在清潔車廂過程中拾到並歸還乘客的物品及現金價值超過了20余萬元。她是惠州市太湖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保潔員田妹。

“每次撿到失物的時候我都很著急,很怕找不到主人。”田妹說,做人就是要將心比心,想想要是自己丟了東西,心情一定很著急。她在交流會上表示做人不應該丟掉良心,未來還會繼續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

淩雲(敬業奉獻)

醫生職責就是拯救病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中東呼吸綜合症”,他冷靜、無畏,迅速帶領全體醫務人員投入抗擊工作。經過日夜奮戰,以淩雲為核心的醫務團隊最終取得了防控的勝利。

“我是一名醫生,當收到病人的那一刻,我就與全體醫護人員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市中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淩雲在交流會上說,感謝妻子在危急的關頭還能支持他的工作,作為一名醫生,他的職責就是盡一切努力去拯救他的病人。

劉銘俊(孝老愛親)

大學畢業後將回饋社會

從2010年秋天開始,上學兼照顧病重的母親成為劉銘俊生活的全部。“在我媽生病期間,我得到了各級領導以及社會上志願者們的關注。”劉銘俊在交流會上上說,如今母親已經與世長辭,他有後悔,也有遺憾,高三那年,在母親強烈地要求下,他不得不待在學校準備高考。

“雖然我已經考上了大學,但我還是很遺憾,在母親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我沒能陪伴在她身邊。”劉銘俊說,如今已經上了長春理工大學,在自己大學畢業後一定會盡己所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去回饋社會在他家裡最困難的時候對他的關愛。

本組文字 《東江時報》記者張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