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漢秘史:董仲舒緣何不被漢武帝重用?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當年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思想大一統做出重要貢獻。理論上講,董仲舒應該是受到漢武帝的重要才對。

然而,天下太平,盛世景象逐漸出現之後,董仲舒卻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進一步重用。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董仲舒不懂得阿諛奉承

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他喜歡別人崇敬他,順應自己的意思。

而董仲舒為人忠厚老實,並不懂得看皇帝的臉色,猜測皇帝的心意。每一次都是按自己的想法為官行事,這樣就容易和皇帝的意見不統一。長此以往,皇帝對董仲舒越來越沒有好感了。

與董仲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叫公孫弘的人,他也是從博士起步。然而人家的仕途道路卻是一帆風順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公孫弘善於迎合,很會在皇帝面前作秀。而這些董仲舒是做不來的,

他也是不屑做這些的。

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

漢武帝用人之道是看能力的。雖然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這僅僅是一種思想,沒有拿出具體的實行方案。另外一點,董仲舒說到底是一個儒家學者,他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儒家發揚光大。

所以,在能力方面上沒有很好的提現。

雖然,董仲舒在當博士時,一副謙謙君子的形象,品行非常好。但是,品行和能力是兩碼事,他並沒有讓漢武帝看到他的實際能力。因此,在提拔使用上,脫離了漢武帝的用人之道。

加強皇權的需要

就如同商鞅變法是由商鞅提出來的,最終商鞅被流放一樣。當一種思想受到皇帝受到全國認可的時候,人們會對提出這種思想的人無比的崇拜,有時候甚至會淩駕於皇權至上。然而,這對於一個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來說,漢武帝是不會允許有這種情況出現的。因此,他不能重用董仲舒。

被奸臣陷害

董仲舒說到底是一個耿直的學者,一個好人。這個世界不怕真小人,

就怕偽君子。董仲舒以為只要獨善其身就完了,可是一次無意間的得罪人反而遭到迫害。還有一次,由於自己寫的關於災難與政治關係的文稿被別人偷走,並上交給漢武帝,從而引起漢武帝的惱怒。最終,董仲舒以離開官場結束。

以上便是董仲舒不被漢武帝重要的幾個原因。也許真實的歷史還有其他很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想無非這幾個。我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在董仲舒身上也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了。

也許真實的歷史還有其他很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想無非這幾個。我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在董仲舒身上也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