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天,蘇州為他端上一碗面,祝這位百歲老人生日快樂!

如果你也去過蘇州博物館

如果你也在獅子林待過一小會

如果你也想念雞頭米

那今天就端上一份蘇氏面

祝這位蘇州百歲老人——貝聿銘

生日快樂、身體健康吧!

100歲的貝聿銘 ,《紐約》雜誌攝影師Bobby Doherty 2017年4月7日攝於紐約

〈1〉

“貝家在蘇州已經六百年了

我與蘇州是有感情的”

“我來自中國蘇州。”當在國外被問及是哪裡人時,貝聿銘總是這樣自信地回答。

“我一直知道我從哪裡來。貝家在蘇州已經六百年了,我與蘇州是有感情的。”這是貝老的一句內心獨白。

貝聿銘先生1917年出生于中國廣州,十歲之後,他走進自己的故鄉蘇州。

他的祖輩是吳中的名門望族,在清朝時,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

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親貝祖貽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貝祖貽右一

他的繼母蔣士雲更是一位傳奇人物,是張學良最愛的“蔣四小姐”,響噹噹的蘇州名媛,張學良90多歲在臺灣被軟禁結束後,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她。

繼母蔣士雲

作為在蘇州發展了約六百年的望族,貝家擁有蘇州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獅子林。就連康熙皇帝都對此羡慕不已,詔令承德避暑山莊模仿這座園林來建設。

解放後貝家將其家園捐獻給國家,才有了這中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

獅子林

貝聿銘少時與堂兄弟們在獅子林中玩耍,假山中的山洞、石橋、池塘和瀑布給了他無窮的快樂與幻想。

在蘇州的三個夏天,讓貝聿銘先生銘記一生。

少年貝聿銘在獅子林

園林中的生活,

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對建築、對光影獨特的感知,也使得他後來許多作品中對光影的成熟運用,令人歎為觀止。

貝家重修獅子林記

根植于蘇州的貝聿銘,晚年以後尤其懷念家鄉,桃花塢年畫、西花橋巷讓他魂牽夢縈。

貝聿銘曾為蘇幫菜館吳門人家題字“山珍海味”(右)。

貝老的侄子還提起過,貝老最想念蘇州的雞頭米,這種兒時的美味,在紐約吃不到。

〈2〉

“蘇博是我的小女兒”

從美國建築學會金獎、法國建築學金獎、日本帝賞獎、雷根總統頒予自由獎章,到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里茲克獎,貝老被尊稱為“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日本的美秀美術館、伊斯蘭卡的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前的金字塔、波士頓的甘迺迪圖書館、德國歷史博物館……

100多項著名建築,貝老還是選擇在87歲時把“蘇州博物館”作為他的收山之作。

在蘇博的設計裡,貝老將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

他用材創新,讓極簡線條的幾何造型,勾勒出傳統園林的飛簷翹角,用一池湖水描繪出遠山青黛。

設計結合了傳統蘇州建築風格,又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精髓不斷提煉,形成了未來中國,園林式建築風格的發展方向。

“我最感興趣的,一直是公共項目,而我認為最好的公共項目就是博物館,因為它是一切事物的總結。”貝聿銘曾這樣表達他對博物館的偏愛。

貝聿銘在蘇州

他將博物館稱為自己的小女兒,家有小女初長成,走在自己博物館裡,他神采奕奕,對他來說,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3〉

蘇州生辰賀禮——貝聿銘文獻展

貝老一直心系著蘇州,在他百歲生日來臨之際,蘇州也為他準備了一份生日賀禮。上個月,蘇州美術館舉辦“貝聿銘文獻展”。

展覽從家源、治學、建樹、榮譽、祖國、回家六個部分,展出百歲貝老一生的成就。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上個月,貝老先生的侄子,貝念祺從美國趕到了蘇州。

他說,伯伯身體很好,因為年事已高已經很少旅行,因此也無法再回家鄉。“上了年紀之後,他更加懷念小時候在蘇州的故事。”

展廳一角

以壁為紙

以石為繪

既然這位蘇州老人如此掛念蘇州

那就讓我們在誕辰之日

為他端上一碗蘇氏面

祝他百歲生日快樂!

貝聿銘曾為蘇幫菜館吳門人家題字“山珍海味”(右)。

貝老的侄子還提起過,貝老最想念蘇州的雞頭米,這種兒時的美味,在紐約吃不到。

〈2〉

“蘇博是我的小女兒”

從美國建築學會金獎、法國建築學金獎、日本帝賞獎、雷根總統頒予自由獎章,到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里茲克獎,貝老被尊稱為“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日本的美秀美術館、伊斯蘭卡的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前的金字塔、波士頓的甘迺迪圖書館、德國歷史博物館……

100多項著名建築,貝老還是選擇在87歲時把“蘇州博物館”作為他的收山之作。

在蘇博的設計裡,貝老將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

他用材創新,讓極簡線條的幾何造型,勾勒出傳統園林的飛簷翹角,用一池湖水描繪出遠山青黛。

設計結合了傳統蘇州建築風格,又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精髓不斷提煉,形成了未來中國,園林式建築風格的發展方向。

“我最感興趣的,一直是公共項目,而我認為最好的公共項目就是博物館,因為它是一切事物的總結。”貝聿銘曾這樣表達他對博物館的偏愛。

貝聿銘在蘇州

他將博物館稱為自己的小女兒,家有小女初長成,走在自己博物館裡,他神采奕奕,對他來說,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3〉

蘇州生辰賀禮——貝聿銘文獻展

貝老一直心系著蘇州,在他百歲生日來臨之際,蘇州也為他準備了一份生日賀禮。上個月,蘇州美術館舉辦“貝聿銘文獻展”。

展覽從家源、治學、建樹、榮譽、祖國、回家六個部分,展出百歲貝老一生的成就。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上個月,貝老先生的侄子,貝念祺從美國趕到了蘇州。

他說,伯伯身體很好,因為年事已高已經很少旅行,因此也無法再回家鄉。“上了年紀之後,他更加懷念小時候在蘇州的故事。”

展廳一角

以壁為紙

以石為繪

既然這位蘇州老人如此掛念蘇州

那就讓我們在誕辰之日

為他端上一碗蘇氏面

祝他百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