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濱州彭李街道辦事處:打好“組合拳”決勝創城攻堅戰

資料圖

中國網山東濱州4月27日訊(張志祥 通訊員 夏玉忠)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辦事處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核心區,

創城工作的成效如何關係全域。該街道對照創城標準爭取主動,圍繞宣傳氛圍營造、棚戶區改造、拆違治亂、社區服務等打出“組合拳”,全面打響創城決勝攻堅戰。

氛圍營造出“快拳”

4月7日下午,黃河社區工作人員到轄區沿街商鋪走訪,第一時間宣將“文明”抽紙、《濱州市民文明出行倡議書》、《致彭李轄區市民的一封信》等創城宣傳品發到他們手中。

文明城的創建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必須發動城區居民、依靠城區居民。為此,該街道開展全方位培訓,將每一名機關幹部培養成創城“專家”,使每一名工作人員成為創城工作的宣傳員、指導員、戰鬥員,同時,製作了“文明”抽紙1.5萬盒,把入戶調查作為宣傳的重要管道,工作人員走訪居民時發放,將創城工作融入到居民生活中去,進一步提高了創城知曉率。

在創城氛圍營造上突出一個“快”字。設立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200塊,在街道、各社區張貼市民文明公約,在各居住社區張貼居民文明公約;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成年人教育等主題宣傳,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在轄區500余家沿街商鋪、黃河五路17個主次幹道公交候燈棚的電子屏、社區電子屏滾動播放文明創建宣傳標語,通過在主幹道路、廣場、500多家餐廳、140個社區等公共場所懸張貼文明宣傳畫等方式,

對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棚戶區改造用“長拳”

“轟轟隆隆!叮叮咚咚!劈裡啪啦!”日前,筆者在廿裡堡居委會舊村聽到拆除房屋的聲音不絕於耳。近處,舊村院落的外牆上,用紅筆劃上了大大的“拆”字,許多房屋的屋頂、門窗已經被拆掉;遠處,挖掘機,甩著臂膀,吼叫著,將一堵堵磚牆、土牆放倒、扒平……整個村子裡彌漫著濃濃的拆遷“味道”。

該街道將棚戶區改造作為全國文明創建的一大舉措,堅持“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同步推進”。2017年,廿裡堡、李南蒲、蔔家3個居委會列入棚戶區改造計畫,涉及拆遷戶數310戶,335個院落,建築面積近9.3萬平方米,占地230餘畝。為確保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該街道實施“一個項目、一名班子成員、一套人馬、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並抽調了50餘名精幹力量組成7個棚改攻堅組,

經過緊張有序、緊鑼密鼓的工作,3個居委會入戶測量計算、違章認定、入戶覆核、拆遷安置方案制定等工作全部完成並報市拆遷辦備案,大面積拆遷工作已經展開;同時,街道抽調專人成立工作組,積極協調對接國土、規劃等部門,完善各類相關手續,確定安置規劃、設計方案,確保安置專案早立項、早實施、早竣工,讓拆遷居民早日享受到創城的果實。

城市管理施“重拳”

文明城市創建和城市管理相輔相成、緊密相連,彭李街道以城市管理為抓手,積極探索文明城市創建長效機制。

首先,立足創新抓管理。以打造“智慧城管”平臺為依託,探索“1+7+n”網格化城市管理機制,通過配齊網格長,嚴格考核,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探索創新“城管+環衛”模式,吸納轄區內160名環衛工人,“兼職”城市管理資訊採集員,實現街道轄區城管巡查無盲點、管理無縫隙、處理無時差,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創建的資訊化、規範化水準。

其次,施以重拳抓整治。堅持問題導向,對照創城測評標準要求,深入查找問題不足,瞄準背街小巷、農貿市場、主次幹道、商業街區等十大重點部位;突出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扯亂掛等十亂問題,定期組織執法、工商、食藥監等部門開展聯合行動,施以重拳,確保治理全覆蓋、無遺漏。

第三,凝聚合力抓拆違。做好拆違與創城工作的結合文章。在對違建問題匯總梳理、建檔立案的基礎上,建立“城管+”新機制,由城管執法、公安、城建、規劃等部門聯合組建拆違治亂專業隊伍,形成拆違治亂的強大合力,按照時間節點,不定期開展集中拆違行動,計畫利用2017年、2018年兩年時間開展綜合整治,全部清理完成。

社區服務打“細拳”

“有了這個圖,我們參加活動再也不跑‘冤枉路’。”學苑社區一王姓居民指著社區平面圖說。近日,該街道在每個社區設置一塊平面分佈圖,圖上各單位的活動場所標注的一清二楚,方便了居民就近參加社區活動,更好地實現了居民活動場所的資源分享。

社區是城市文明的視窗,彭李街道堅持“軟硬兼施”,圍繞精准精細做文章,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準。

首先,硬體設施過得硬。按照國家文明城市的創建標準,在街道設立文化站,在各社區設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圖書室、棋牌室、書畫室一應俱全。各社區分別建設一處專屬或共用的未成年人、家長學校活動場所,規範管理制度,全程記錄工作開展活動情況。街道投資30萬余元,完善晨晚練體育活動設備,設置街道、社區視窗單位無障礙設施30餘處,實現了視窗單位無障礙設施全覆蓋。

其次,軟體服務上水準。首先,安排專人負責,統一標識、統一目錄、統一規格、統一內容等,提升社區創城檔案的檔次水準。其次,開拓思路,創新社區服務理念,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先後到上海、武漢、東營等城市,就基層黨建、社區服務進行了對標學習,借鑒智慧社區建設上的好做法、好經驗,試點建設黃河社區服務站,打造“幸福365”服務品牌。三是豐富文明創建活動載體。依託道德講堂、市民學校,開展文明創建宣講宣傳活動;積極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活動,發掘身邊好人樹立榜樣,以身邊典型引領文明創建;扎實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以“中海義工”為引領,組建巾幗志願者、銀髮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文娛志願者、文明宣導志願者、公益宣傳志願者等各類服務隊,塑造社區志願服務品牌。

城市管理施“重拳”

文明城市創建和城市管理相輔相成、緊密相連,彭李街道以城市管理為抓手,積極探索文明城市創建長效機制。

首先,立足創新抓管理。以打造“智慧城管”平臺為依託,探索“1+7+n”網格化城市管理機制,通過配齊網格長,嚴格考核,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探索創新“城管+環衛”模式,吸納轄區內160名環衛工人,“兼職”城市管理資訊採集員,實現街道轄區城管巡查無盲點、管理無縫隙、處理無時差,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創建的資訊化、規範化水準。

其次,施以重拳抓整治。堅持問題導向,對照創城測評標準要求,深入查找問題不足,瞄準背街小巷、農貿市場、主次幹道、商業街區等十大重點部位;突出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扯亂掛等十亂問題,定期組織執法、工商、食藥監等部門開展聯合行動,施以重拳,確保治理全覆蓋、無遺漏。

第三,凝聚合力抓拆違。做好拆違與創城工作的結合文章。在對違建問題匯總梳理、建檔立案的基礎上,建立“城管+”新機制,由城管執法、公安、城建、規劃等部門聯合組建拆違治亂專業隊伍,形成拆違治亂的強大合力,按照時間節點,不定期開展集中拆違行動,計畫利用2017年、2018年兩年時間開展綜合整治,全部清理完成。

社區服務打“細拳”

“有了這個圖,我們參加活動再也不跑‘冤枉路’。”學苑社區一王姓居民指著社區平面圖說。近日,該街道在每個社區設置一塊平面分佈圖,圖上各單位的活動場所標注的一清二楚,方便了居民就近參加社區活動,更好地實現了居民活動場所的資源分享。

社區是城市文明的視窗,彭李街道堅持“軟硬兼施”,圍繞精准精細做文章,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準。

首先,硬體設施過得硬。按照國家文明城市的創建標準,在街道設立文化站,在各社區設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圖書室、棋牌室、書畫室一應俱全。各社區分別建設一處專屬或共用的未成年人、家長學校活動場所,規範管理制度,全程記錄工作開展活動情況。街道投資30萬余元,完善晨晚練體育活動設備,設置街道、社區視窗單位無障礙設施30餘處,實現了視窗單位無障礙設施全覆蓋。

其次,軟體服務上水準。首先,安排專人負責,統一標識、統一目錄、統一規格、統一內容等,提升社區創城檔案的檔次水準。其次,開拓思路,創新社區服務理念,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先後到上海、武漢、東營等城市,就基層黨建、社區服務進行了對標學習,借鑒智慧社區建設上的好做法、好經驗,試點建設黃河社區服務站,打造“幸福365”服務品牌。三是豐富文明創建活動載體。依託道德講堂、市民學校,開展文明創建宣講宣傳活動;積極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活動,發掘身邊好人樹立榜樣,以身邊典型引領文明創建;扎實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以“中海義工”為引領,組建巾幗志願者、銀髮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文娛志願者、文明宣導志願者、公益宣傳志願者等各類服務隊,塑造社區志願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