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東莞創業最常見的10種“死法”,創業者要注意!

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很多創業者出發時自信滿滿,歸來時傷痕累累。

成功者都是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排除地雷,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走對。我們總結了在東莞創業最常見的10種“死法”或地雷,

讓大家少交學費。

1. 股權結構不合理

東莞創業者大多出身草根,一個人的能力不足以打天下,往往是幾個情投意合的小夥伴一起創業。創業初期由於能力沒有拉開差距、礙於情面等原因,很多都是平均股權。兩個人創業,每人50%;四個人創業,每人25%。

平等股權結構被稱為世界上最差的股權結構,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創業時情投意合,發展時反目成仇。

東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真功夫。

這家東莞最牛的餐飲企業,早在2007年就估值數十億元。但因為創始人蔡達標、潘宇海股權一模一樣,長期陷入內鬥。兩人本是姐夫和小舅子關係,如今親情蕩然無存,蔡達標被判刑14年。

東莞還有很多企業,甚至一些即將上市的企業也是這種最差的股權結構。

在同等股權下,不僅難以形成多數決策,而且對股權的任何調整都會成為最敏感的事情。員工股權激勵、引入投資人、上市等任何一個步驟,在股東會上都通不過,企業發展動彈不得。

2. 家族式創業

家族企業在創業期由於親情紐帶的存在,溝通成本低,往往比較順利。一旦發展起來,親戚關係盤根錯節,想靠制度來管理公司難度很大,形成不了良性的治理結構。

最常見的就是老闆處理不了違規的親戚,或者發生大量的關聯交易,肥了個人損了公司。

像真功夫發展過程中,這個親戚承包了裝修,那個親戚承包了食材,公司就變得非常複雜。還有東莞日之泉被多家銀行警示風險,也是家族企業發生“豪門恩怨”。

要改造家族企業,創始人往往要下得了狠手,背一輩子的駡名。我們接觸過多位東莞企業家,改造家族企業都不被理解,

被親戚說是薄情寡義。如果創始人能力不強,或者不夠狠心,往往付出的就是事業的代價。

3.被客戶忽悠出來創業

東莞創業者很多是業務出身。我們認識的不少老闆,都是在原來公司做業務,被客戶慫恿出來創業。最初設計的是創業後把訂單轉移過去,等真的出來了,由於利益分配沒有談好、價格談不攏、原公司強勢搶回訂單等原因,往往一創業就陷入絕境。能不能熬過去,

都看自己能力了。

4. 大客戶占比太高

很多創業者靠一個大客戶養活,而忽視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的基本規律。

有些創業者覺得一個客戶已經忙不過來了,沒心思開拓市場。還有一些對大客戶畢恭畢敬,對小客戶愛理不理。這樣的結果就是跟大客戶沒有談判能力,或者大客戶自己遇到困難,隨時可能被斷糧。

東莞典型的案例就是諾基亞迅速衰落的過程中,一大批為諾基亞服務的公司陷入困境,東莞電子業百強企業科泰電子就是這樣死的。後來三星又在迅速下滑,又有一批企業跟著倒楣,可謂是前赴後繼。

5. 商業邏輯不成立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東莞800萬人(或者全國13億人),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用我的東西,我就怎樣怎樣牛逼了”。

這種商業邏輯很奇葩,抓的不是用戶痛點,而是完全空想的市場。等真的投入市場了,就會發現市場的殘酷。

6. 脫離東莞實際

創業的一大捷徑就是複製,但這個過程中,由於市場需求和資源供給上存在地域差異,在北上廣行得通的,在東莞未必行得通。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創業者曲高和寡,最終還是失敗。

7. 盲目相信人脈

很多創業者相信自己的人脈足夠支撐創業,其實最終還是產品說了算,不可能靠捧場來做贏生意。我們見過不少的創業者開業當天火爆,第二天就冷清,最後還相互抱怨。

8. 被拖款拖死

很多東莞企業都是延後結款,月結或者季度結。這個過程對財務管理要求很高,接的訂單越大,風險越高。但很多創業者不懂財務,沒有做好風險防範和財務安排,結果一遇到客戶拖款,馬上就資金鏈斷裂而死。

9. 盲目擴張燒錢燒死

東莞城市結構特殊,32個鎮街之間流動性不夠,所以創業取得初步成功後,為了上規模,往往要擴張到別的鎮街去。

這個過程就會產生盲目擴張的問題,對擴張的規模、選址、節奏等哪個環節把握不好,都可能造成惡果。東莞曾經很有名的飛躍電器、興華電器都是因為盲目擴張而告別市場。

10. 創始人包打天下

在東莞創業,人才少,招到合適的人始終是個難題,所以很多創始人養成了習慣,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創業者是吃得了泡面,睡得了沙發,扛得了貨。有些創業者年齡非常大了,還經常要熬夜、加班。

但是創業要成功,靠一個人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還是要培養出人才梯隊,沒有好的團隊,這個公司永遠沒有想像力,不可能走遠的。

東莞電子業百強企業科泰電子就是這樣死的。後來三星又在迅速下滑,又有一批企業跟著倒楣,可謂是前赴後繼。

5. 商業邏輯不成立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東莞800萬人(或者全國13億人),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用我的東西,我就怎樣怎樣牛逼了”。

這種商業邏輯很奇葩,抓的不是用戶痛點,而是完全空想的市場。等真的投入市場了,就會發現市場的殘酷。

6. 脫離東莞實際

創業的一大捷徑就是複製,但這個過程中,由於市場需求和資源供給上存在地域差異,在北上廣行得通的,在東莞未必行得通。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創業者曲高和寡,最終還是失敗。

7. 盲目相信人脈

很多創業者相信自己的人脈足夠支撐創業,其實最終還是產品說了算,不可能靠捧場來做贏生意。我們見過不少的創業者開業當天火爆,第二天就冷清,最後還相互抱怨。

8. 被拖款拖死

很多東莞企業都是延後結款,月結或者季度結。這個過程對財務管理要求很高,接的訂單越大,風險越高。但很多創業者不懂財務,沒有做好風險防範和財務安排,結果一遇到客戶拖款,馬上就資金鏈斷裂而死。

9. 盲目擴張燒錢燒死

東莞城市結構特殊,32個鎮街之間流動性不夠,所以創業取得初步成功後,為了上規模,往往要擴張到別的鎮街去。

這個過程就會產生盲目擴張的問題,對擴張的規模、選址、節奏等哪個環節把握不好,都可能造成惡果。東莞曾經很有名的飛躍電器、興華電器都是因為盲目擴張而告別市場。

10. 創始人包打天下

在東莞創業,人才少,招到合適的人始終是個難題,所以很多創始人養成了習慣,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創業者是吃得了泡面,睡得了沙發,扛得了貨。有些創業者年齡非常大了,還經常要熬夜、加班。

但是創業要成功,靠一個人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還是要培養出人才梯隊,沒有好的團隊,這個公司永遠沒有想像力,不可能走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