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質疑明朝沒有“航母”的人,你們來看看這些個大傢伙!

明朝時期,鄭和七下西洋,這宣揚國威的重大事件,按理說就算是細節也應當記載史書當中,以待後人瞻仰。但是,由於之後的種種原因,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官方資料竟然全都不見了蹤影,

只留下一些民間傳說之類的雜記。

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人質疑鄭和乘坐的鄭和寶船的尺寸,理由是當時的船都是木質結構,造出148×60米的大船不合常理!

其實古人的智慧我們誰也不能輕視,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秦始皇的地宮,這些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上看,

都是不合常理的!

而且清朝海禁,我國獨步世界的造船工藝不知道失傳多少。但是在前幾年,有人用殘存圖紙和打撈出水實船作參考,純手工復原出一艘大船,長達71.1米、四層樓高。

雖然長度只有記載的一半,但我們也需要明確一點,就是現有的圖紙,是殘存的!

古代的鋼鐵冶煉技術沒有現代這麼高的水準,140米長的木質帆船在有些人眼裡就覺得是天方夜譚了。因為,標準的足球場最長也才120米。

所以,這裡就需要科普一下知識了。

請問你們瞭解過榫(sǔn)卯(mǎo)結構嗎?簡單說,就是把多塊木頭合成一塊!榫卯結構產生於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盛行於明清,代表作有紫禁城、大觀園、山西懸空寺等。

可能有人看到這還輕視我國古代的建築水準,那我就拿出終極大招了!

在鄭和下西洋的兩百多年前,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修建了一座木塔,即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據計算,應縣木塔用木料三千立方,約兩千六百噸重。

現在,你還懷疑明朝沒有“航空母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