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0年前中國有一所大學,亞洲第一,世界排名49

大校長許智宏曾曾提出的衡量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有三個標準:一、是有從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國際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響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三、是培養出一大批為人類文明作出很大貢獻的優秀學生。

中國尚無滿足這三個條件學校,所以中國目前還沒有世界一流大學。

經常會有人問道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不是沒有,中國曾經有全亞洲最好的大學,就在南京。她叫做“國立中央大學”,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強制拆分了。

國立中央大學由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時于1902年創立。自1902年兩江總督張之洞等人創辦南大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起,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幾次更名。這所學校於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成為民國時期最重要的高等學府。

1941年和1943年教育部兩次遴選出“聲譽卓著,具有特殊貢獻”的“部聘教授”45人,

中央大學入選12人,超過其總數的四分之一。

1945年時,中央大學教職員工總數超過6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0人,講師76人,助教224人,研究院助理(相當講師)38人。中央大學聘請了許多名師來校任教,如梁希、孫本文、艾偉、胡煥庸、蔡翹、樓光來、胡小石、柳詒徵、高濟宇、常導直、徐悲鴻、戴修駿等部聘教授,宗白華、馬寅初、金善寶、張鈺哲、童第周、曾昭掄、蔡旭、李學清、歐陽翥、徐志摩、聞一多、張大千、張奚若、羅宗洛、趙忠堯及居里夫人為中國培養的唯一一位研究生施士元等名師來中大任教。

1946年9月中央國立大學擁有7個學院37個系、6個專修科、26個研究所,是當時國立大學系科設置之最。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

然而,當國民黨在內戰中節節潰敗之時,這所由蔣介石任終身名譽校長的學府也將面臨新的轉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不再是首都,5月7日,南京市軍管會接管國立中央大學。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正式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快步迎接一個紅色新時代的到來。

非常可惜的是,數年之後,新的南京大學在院系調整中被逐漸肢解。

1950年9月毛主席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有步驟地謹慎地進行舊有學校教育事業和舊有社會文化事業的改革工作”,“在這個問題上,拖延時間不願改革的思想是不對的”。

不少知名學者,如費孝通、華羅庚等人,都不贊成以蘇聯體制來代替現行的西方教育制度。調整計畫不得不放緩,但當時的教育部副部長兼黨組負責人錢俊瑞表示:“高等學校教師中還濃厚地保存著歐美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對於蘇聯的先進科學和技術則投以不值一顧的輕視的眼光……這是危險到極點的思想敵人。”為此,以高校知識份子為物件的思想改造運動在全國展開。

緊接著,1951年11月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提出了工學院調整方案,其中就涉及到南京大學的調整措施:“將南京大學的工學院劃出來,和金陵大學的電機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及之江大學的建築系合併,成立南京工學院”;“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兩個航空工程系合併于交通大學,成立航空工程學院”。但這一工學院調整方案尚未付諸實施,1952年,以華北、東北、華東三大區為重點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便全面展開。

1949年開始,學校不斷更名: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東軍區軍醫學院、第三軍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當時有學生反應,報考時進入赫赫有名的中央大學醫學院,畢業時拿到的卻是鎮江醫學院文憑,但是沒辦法。

此外,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系與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校的土木系水利組,組建成華東水利學院(即今河海大學);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與金陵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建南京林學院(即今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與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兩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1957年遷往西安,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後與西北工學院合併為西北工業大學。

除以上八個由老南大衍生出來的院校之外,還有一些單獨的科系被調出。南大知名的文學院哲學系教授苗力田,此時就隨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金陵大學經濟系學生吳敬璉,與南大經濟系學生一起,調整至復旦大學經濟系。

塵埃落定之後,原有37個系的南京大學,僅餘13個系,由此帶來的創傷一目了然。而其中的心理學系由於被認為是“唯心主義”“資產階級偽科學”,自1952年後便未再招生,僅因為校長潘菽為心理學專家,力爭保留師資而未撤銷,有其名而無其實。

曾經世界一流的國立中央大學從此被拆分成了眾多院校:

1、文學院,理學院--南京大學

2、工學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

3、工學院水利系--河海大學

4、工學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5、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

6、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

7、農學院林學系--南京林業大學

8、氣象工程系--南京氣象學院--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外遷:

9、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

10、工學院航空系--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西安)

11、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12、工學院食品工程系--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無錫)

13、工學院農業機械系--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江蘇大學(鎮江)

14、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

15、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影音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

17、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

18、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有線電部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19、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

這所曾經居亞洲之首的中國大學被徹底打碎了。有老教授痛心疾首感慨,“把一個好端端的南大,打得五癆七傷,斷腿殘足,人走樓空。”把一座世界一流名校,因為其他原因拆分的不像樣子。

牛津大學,建校於1167年,至今仍在。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至今仍在。

麻省理工,成立於1861年,至今仍在。

這些世界一流的學院自建校以來經歷了也是經歷了歷朝歷代。至今仍在,並且持續的為國家,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一座大學對一座城市的人文影響是難以磨滅的,同樣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對一個國家的人文情懷也是難以磨滅的。

END

”為此,以高校知識份子為物件的思想改造運動在全國展開。

緊接著,1951年11月的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提出了工學院調整方案,其中就涉及到南京大學的調整措施:“將南京大學的工學院劃出來,和金陵大學的電機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及之江大學的建築系合併,成立南京工學院”;“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兩個航空工程系合併于交通大學,成立航空工程學院”。但這一工學院調整方案尚未付諸實施,1952年,以華北、東北、華東三大區為重點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便全面展開。

1949年開始,學校不斷更名: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東軍區軍醫學院、第三軍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當時有學生反應,報考時進入赫赫有名的中央大學醫學院,畢業時拿到的卻是鎮江醫學院文憑,但是沒辦法。

此外,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系與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校的土木系水利組,組建成華東水利學院(即今河海大學);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與金陵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建南京林學院(即今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與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兩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1957年遷往西安,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後與西北工學院合併為西北工業大學。

除以上八個由老南大衍生出來的院校之外,還有一些單獨的科系被調出。南大知名的文學院哲學系教授苗力田,此時就隨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金陵大學經濟系學生吳敬璉,與南大經濟系學生一起,調整至復旦大學經濟系。

塵埃落定之後,原有37個系的南京大學,僅餘13個系,由此帶來的創傷一目了然。而其中的心理學系由於被認為是“唯心主義”“資產階級偽科學”,自1952年後便未再招生,僅因為校長潘菽為心理學專家,力爭保留師資而未撤銷,有其名而無其實。

曾經世界一流的國立中央大學從此被拆分成了眾多院校:

1、文學院,理學院--南京大學

2、工學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

3、工學院水利系--河海大學

4、工學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5、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

6、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

7、農學院林學系--南京林業大學

8、氣象工程系--南京氣象學院--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外遷:

9、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

10、工學院航空系--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西安)

11、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12、工學院食品工程系--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無錫)

13、工學院農業機械系--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江蘇大學(鎮江)

14、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上海)

15、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影音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

17、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

18、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有線電部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19、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

這所曾經居亞洲之首的中國大學被徹底打碎了。有老教授痛心疾首感慨,“把一個好端端的南大,打得五癆七傷,斷腿殘足,人走樓空。”把一座世界一流名校,因為其他原因拆分的不像樣子。

牛津大學,建校於1167年,至今仍在。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至今仍在。

麻省理工,成立於1861年,至今仍在。

這些世界一流的學院自建校以來經歷了也是經歷了歷朝歷代。至今仍在,並且持續的為國家,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

一座大學對一座城市的人文影響是難以磨滅的,同樣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對一個國家的人文情懷也是難以磨滅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