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感動!這個淄博攝影師專拍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

我的攝影始於20世紀80年代,很慶倖,這些年來,在從影的道路上受到了許多老師的影響與指點,使我從過去風花雪月式的影像追求,轉向了紀實攝影的報導上。

2007年初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拍攝題材和拍攝內容可以持久進行?哪些題材更適合我的性格和風格?一個偶然的機會警醒了我。

一位從事建築管理的朋友在看過我的工地農民工照片後感慨地說:“老劉,你拍的這些工地農民的片子很有歷史感和文獻價值。我們建築系統還沒有這麼系統地記錄這些施工場面和工人幹活、生活的圖片。

將來,我國的建築業和施工工藝等方面要擯棄當前這種粗獷式的、危險式、污染式的作業方式,推廣世界先進的工廠化、模組化、拼裝化、環保化的建築工藝。要還給我們的工人一份 ‘體面工作’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文獻價值?歷史見證?體面工作?這不正是紀實攝影的本質嗎?我還需要拍攝什麼重大題材嗎?於是,我確定今後自己的拍攝方向和重點放在工地和民工身上。

2007年5月,我辦了提前離崗手續,應邀去了朋友的房地產公司,

主要就是拍照、辦企業畫報,從此可以與建築工地以及天南地北的民工們朝夕相處了。

建築工地上,能夠捕捉到那些入眼、入畫、完美、經典的瞬間既靠技巧又靠耐力更要靠修養。

在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亂象中觀色彩、察明暗、找規律、尋元素、覓特點既是考驗攝影師敏銳的腦力和良好的體力,還要體現攝影師的善良、淳樸、親和、寬容的人格魅力。

與民工打交道,三句話拉近距離,見面能叫名字,吃飯能混搭,雨天能拉呱,小酌換酒杯,相互留電話,用厚道的方式取得厚道的情義,這樣就有機會融入到他們的群體,才能拍到與眾不同的照片。尤其是遇到炎熱夏天、泥濘雨天、冰冷雪天,午夜加班等特殊情況,只有與他們非常熟悉,和他們一起享受這樣的環境你才可能有所收穫。

這些年來,工地上磕磕碰碰也是常有的事情。腳被釘子紮幾天下不了地,相機鏡頭也用壞了好幾部。有好幾次為了偷拍小工地的野蠻作業環境,被工地工頭發現,讓人搶相機,挨拳頭,抽存儲卡,扔電池。

最難忘的是去城北勞務市場,頭天晚上八點與民工一起吃了四元一份的燉菜、一元兩個的饅頭、兩元一瓶的啤酒,晚上九點多花了三元住進了十幾個人上下鋪的房間。

簡單洗漱後,他們幾乎倒頭沒說幾句話就鼾聲響起。他們睡著了,我卻基本上一宿沒睡好。放屁、咬牙、說夢話、鼾聲、衣物汗餿味、鞋臭,整個房間的氣味真得沒法適應。淩晨不到四點,屋子裡的民工們就像戰士一樣帶上工具出門了。我也緊隨他們快速走到勞務市場。這裡猶如人海,一位民工告訴我:“每天來這裡找活的人多的時候超過一萬,正常也有七、八千。”

四點多,光線還很暗,我借助相機上的閃光燈拍了起來。宏大的擁擠場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幾十人圍攏在拉人的麵包車旁討價還價的吆喝聲熙熙嚷嚷。沒拍幾張,我的閃光燈被市場管理人員發現了,他一把搶了我的相機,朝著對講機說了些什麼。一分鐘不到,來了五六個穿制服的人就把我摁在了地上,並抽了相機卡和電池。直到上午九點多,一位穿警服的人在沒收了相機卡後才放我回來。

十幾年來,拍攝農民工已經成了我的樂趣。法國著名攝影師羅伯特·杜瓦諾有句話:“我喜歡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儘管他們身上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我不在乎。我們會在一起談的融洽、熱乎。”我也和羅伯特·杜瓦諾一樣,就喜歡和老百姓在一起。

劉欣

1957年3月出生,山東壽光市人。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淄博市攝影家協會理事。曾任中國G4紀實攝影網原創欄目版主。1980年接觸攝影,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國內影賽影展,2005年《村戲》獲第四屆淄博文學藝術獎。

建築工地上,能夠捕捉到那些入眼、入畫、完美、經典的瞬間既靠技巧又靠耐力更要靠修養。

在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亂象中觀色彩、察明暗、找規律、尋元素、覓特點既是考驗攝影師敏銳的腦力和良好的體力,還要體現攝影師的善良、淳樸、親和、寬容的人格魅力。

與民工打交道,三句話拉近距離,見面能叫名字,吃飯能混搭,雨天能拉呱,小酌換酒杯,相互留電話,用厚道的方式取得厚道的情義,這樣就有機會融入到他們的群體,才能拍到與眾不同的照片。尤其是遇到炎熱夏天、泥濘雨天、冰冷雪天,午夜加班等特殊情況,只有與他們非常熟悉,和他們一起享受這樣的環境你才可能有所收穫。

這些年來,工地上磕磕碰碰也是常有的事情。腳被釘子紮幾天下不了地,相機鏡頭也用壞了好幾部。有好幾次為了偷拍小工地的野蠻作業環境,被工地工頭發現,讓人搶相機,挨拳頭,抽存儲卡,扔電池。

最難忘的是去城北勞務市場,頭天晚上八點與民工一起吃了四元一份的燉菜、一元兩個的饅頭、兩元一瓶的啤酒,晚上九點多花了三元住進了十幾個人上下鋪的房間。

簡單洗漱後,他們幾乎倒頭沒說幾句話就鼾聲響起。他們睡著了,我卻基本上一宿沒睡好。放屁、咬牙、說夢話、鼾聲、衣物汗餿味、鞋臭,整個房間的氣味真得沒法適應。淩晨不到四點,屋子裡的民工們就像戰士一樣帶上工具出門了。我也緊隨他們快速走到勞務市場。這裡猶如人海,一位民工告訴我:“每天來這裡找活的人多的時候超過一萬,正常也有七、八千。”

四點多,光線還很暗,我借助相機上的閃光燈拍了起來。宏大的擁擠場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幾十人圍攏在拉人的麵包車旁討價還價的吆喝聲熙熙嚷嚷。沒拍幾張,我的閃光燈被市場管理人員發現了,他一把搶了我的相機,朝著對講機說了些什麼。一分鐘不到,來了五六個穿制服的人就把我摁在了地上,並抽了相機卡和電池。直到上午九點多,一位穿警服的人在沒收了相機卡後才放我回來。

十幾年來,拍攝農民工已經成了我的樂趣。法國著名攝影師羅伯特·杜瓦諾有句話:“我喜歡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儘管他們身上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我不在乎。我們會在一起談的融洽、熱乎。”我也和羅伯特·杜瓦諾一樣,就喜歡和老百姓在一起。

劉欣

1957年3月出生,山東壽光市人。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淄博市攝影家協會理事。曾任中國G4紀實攝影網原創欄目版主。1980年接觸攝影,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國內影賽影展,2005年《村戲》獲第四屆淄博文學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