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統一日本的大和國,為什麼各方面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西元4世紀初,在現在的日本奈良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個比邢馬台國更強大的國家——大和國。大和國以倭王為首領,對國內實行民制和氏姓制,發展生產,不斷對外兼併勢力,同時積極與中國大陸互通友好。

到了西元5世紀,大和國經歷了上百年的征伐後,終於首次完成了日本列島的統一。

日本大和國勢力

大和國在統一日本之後採取一系列治國措施,管理國家,政治地位逐漸穩固,便有了侵略朝鮮半島的野心。這時的朝鮮半島正處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時期,

其中百濟勢力最弱,被大和國作為第一個入侵的目標,並很快被佔領了一部分地區。同為朝鮮半島高句麗和新羅立刻停止內戰,和百濟聯手對抗大和國。大和國勢力不斷瓦解,損失慘重,退出了朝鮮半島。

入侵失敗後的大和國痛定思痛,深知沒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武器,很難滿足他們進一步擴展的野心。於是更加重視和中國王朝的交好,

先後13次派遣使者向東晉、宋、梁歌朝朝貢,請求冊封。

日本奈良東大寺

在日本大和國數位倭王的努力下,重新建立友好的中日關係給日本民族的發展帶來預想不到的深遠影響,這個時期,大量中國和朝鮮移民開始登陸日本列島,不僅給他們帶去了珠寶玉石、絲綢茶葉,

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中國影響下,日本的冶煉術,紡織術、治陶術都迅速發展,漢子、儒學、佛教也相繼傳入日本。

在當時的大和國,精通儒學典籍的漢人常被朝廷重用,被委國家的重要職務,並賜予姓氏,擔任國王兒子們的老師也大都是漢人。在貴族階層中,學習漢字和儒家經典是一件十分時髦的事。倭王還會經常用漢字給中國的皇帝寫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