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活用這4個小竅門,讓你的工作效率提高90%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從實戰中總結出來的,能確切可行節省工作和學習時間的一些小竅門。學會以下這四招,可以讓你少走彎路,快速成長!

每天早到5分鐘: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每天早到5分鐘,比總是踩點到辦公室的人工作效率更高、更有激情。正式開始工作前的5分鐘,可以做完很多事,並且直接決定了你一天的工作效率:

(1)整理辦公區域

整理好你的電腦桌面、辦公桌。根據工作的不同調整光線或者辦公場地:明亮的光線讓你更專注,

對邏輯思考任務有説明;如果需要做創造性的工作,昏暗的光線則更適合。

只需要花一分鐘,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個高效的工作環境。

(2)把手機調成靜音

用10秒鐘將手機調成靜音,這樣既不會打斷自己工作時的思路,也不會打擾到其他同事工作,同時是一種好修養的體現。

(3)將水杯倒滿

泡好一杯茶或咖啡放在手邊,在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後就不會因起身倒水而打斷工作。

(4)查看郵件

登錄郵箱流覽郵件,快速看一下標題就好,不需要馬上回復。只要知道哪些郵件需要回復,哪些郵件需要處理,哪些只要瞭解就好。

(5)查看並整理當天的待辦事項

利用各種清單工具比如App等整理並完善當天待辦事項,對一天的工作任務有一個大概的整體把握,分清輕重緩急。

接下來,你就可以從最緊急的工作開始,進入高效工作的一天了。而這時候,你那踩點到的同事才剛氣喘吁吁地拎著早飯沖到打卡機前。

建立專屬資訊庫: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敢保證,你每天的日常工作和學習當中,一定有許多時間,浪費在來回搜尋資訊上面。

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困擾,那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建立一個專屬的資訊庫。

無論是聊天記錄、郵件內容,還是工作安排、專案回饋,抑或是突然產生的靈感,或者從網上看到的有價值的案例、知識,都可以往裡面一丟,需要的時候,打開它,直接查找即可。

你可以用任何筆記軟體來建立這個資訊庫。我的建議是利用Onenote或者印象筆記。當然,為知筆記、有道雲筆記之類,也是可以的。

在筆記軟體裡,按照你負責的專案,新建一個筆記本。然後,所有跟這個專案相關的一切資訊,

都可以放進這個筆記本,再起一個易於辨認的名字即可。

比如:你和同事討論一個原型,他提了很多有意思的看法。聊完之後,為了避免忘記,你就可以直接把聊天記錄複製出來,在筆記本裡新建一頁筆記,命名為“06.19與XXX關於XX原型第二版的討論”即可。

或者,你是一名文案,那麼,可以直接新建一頁筆記,把平時在網上搜集到的案例放進去,再寫上來源和自己的想法。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打開看看,立刻可以為你提供大量的創意參考。

更重要的,可以把所有的工作流程、規範,甚至是生活的備忘錄都放進去。比如“5號電池在門口第二個櫃子裡”、“充電器在臥室書架下面的箱子裡”、“身份證在衣櫃下面的抽屜第二層”……平時或許感覺不到,但在急需的時候,絕對可以為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使用這個方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平時的積累和記錄。最好是設置為開機啟動,配合相應的外掛程式和快速啟動方式(比如印象筆記的“剪藏”、Onenote的“新建快速筆記”),務求第一時間將資訊記錄入筆記中。

為什麼要匯總一個唯一的入口呢?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減少記憶的難度,節省我們的認知和記憶資源,而且可以使工作和學習變得簡潔高效:當你再也不用把精力花在記憶上,你知道只要打開這本筆記本,就可以找到一切需要的內容時,你就可以更專注在手頭的事務上面。

克隆時間:把1份時間賣成N份

電視劇《西遊記》裡,孫悟空能從腦後勺拔3根救命毫毛,咬著牙,忍著疼,吹口仙氣,喊一聲“變”,一堆跟孫悟空很像的小獼猴就蹦出來。這也許是文學著作上最早能見到的“克隆技術”。在時間管理上,如果我們也能夠把1份時間克隆出多份,不就是一種讓時間變多的簡單方式嗎?

把1份時間克隆成多少份,你的單位時間價值就乘以多少倍。

互聯網時代,時間克隆技術得以實現,這不是牛人的專利。因為利用互聯網產品易於複製、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特點,普通人也可以輕鬆實現。換個角度看,這是打造一個能夠在不同時空複製、擴散的產品。

比如,現在很火爆的“得到”專欄、喜馬拉雅音訊課程、羅友霸王課的職場課程和互聯網課程分享,講者只需以1份時間的投入發佈內容,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訂閱用戶就會各自收到知識產品。如果講者面對讀者一對一授課,這些時間可以繞地球好幾圈了。

有人說,錄課這種事我辦不到,我不會講課。

那麼,文字總可以吧?寫文章正是一種把 1份時間變出多份的方法。

著名的科普作家萬維綱老師深諳此道,他在《萬萬沒想到》這本書裡面說到驚喜的發現:“我寫這篇小文費時1小時......鑒於有將近400人通過穀歌閱讀訂閱了這個博客,只要你閱讀此文的時間越過10秒,我敢說也贏了。”他將文章的創作時間,與別人閱讀此文章的總時間進行比對,更明顯地感覺到把一份寫作的時間賣成N份的快感。

適當授權: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生活和工作,不是樣樣都得你親自上陣,放手是一種新的開始。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能夠連結到資源的效率是以前的幾百倍,輕輕鬆松找到某個領域的專職人士(比如家政、跑腿、打車軟體等等),這樣不就幫你省出時間嗎? 把擠出的時間投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收穫的價值就閃閃發光了。

有些任務看似不能外包,實際上還是有辦法的。因為一個任務肯定能切分出核心部分和一些非核心的機械式操作部分。核心的部分非你不可,那你選擇自己完成,餘下的非核心部分,大可以交給信得過的人,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打開看看,立刻可以為你提供大量的創意參考。

更重要的,可以把所有的工作流程、規範,甚至是生活的備忘錄都放進去。比如“5號電池在門口第二個櫃子裡”、“充電器在臥室書架下面的箱子裡”、“身份證在衣櫃下面的抽屜第二層”……平時或許感覺不到,但在急需的時候,絕對可以為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使用這個方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平時的積累和記錄。最好是設置為開機啟動,配合相應的外掛程式和快速啟動方式(比如印象筆記的“剪藏”、Onenote的“新建快速筆記”),務求第一時間將資訊記錄入筆記中。

為什麼要匯總一個唯一的入口呢?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減少記憶的難度,節省我們的認知和記憶資源,而且可以使工作和學習變得簡潔高效:當你再也不用把精力花在記憶上,你知道只要打開這本筆記本,就可以找到一切需要的內容時,你就可以更專注在手頭的事務上面。

克隆時間:把1份時間賣成N份

電視劇《西遊記》裡,孫悟空能從腦後勺拔3根救命毫毛,咬著牙,忍著疼,吹口仙氣,喊一聲“變”,一堆跟孫悟空很像的小獼猴就蹦出來。這也許是文學著作上最早能見到的“克隆技術”。在時間管理上,如果我們也能夠把1份時間克隆出多份,不就是一種讓時間變多的簡單方式嗎?

把1份時間克隆成多少份,你的單位時間價值就乘以多少倍。

互聯網時代,時間克隆技術得以實現,這不是牛人的專利。因為利用互聯網產品易於複製、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特點,普通人也可以輕鬆實現。換個角度看,這是打造一個能夠在不同時空複製、擴散的產品。

比如,現在很火爆的“得到”專欄、喜馬拉雅音訊課程、羅友霸王課的職場課程和互聯網課程分享,講者只需以1份時間的投入發佈內容,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訂閱用戶就會各自收到知識產品。如果講者面對讀者一對一授課,這些時間可以繞地球好幾圈了。

有人說,錄課這種事我辦不到,我不會講課。

那麼,文字總可以吧?寫文章正是一種把 1份時間變出多份的方法。

著名的科普作家萬維綱老師深諳此道,他在《萬萬沒想到》這本書裡面說到驚喜的發現:“我寫這篇小文費時1小時......鑒於有將近400人通過穀歌閱讀訂閱了這個博客,只要你閱讀此文的時間越過10秒,我敢說也贏了。”他將文章的創作時間,與別人閱讀此文章的總時間進行比對,更明顯地感覺到把一份寫作的時間賣成N份的快感。

適當授權: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生活和工作,不是樣樣都得你親自上陣,放手是一種新的開始。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能夠連結到資源的效率是以前的幾百倍,輕輕鬆松找到某個領域的專職人士(比如家政、跑腿、打車軟體等等),這樣不就幫你省出時間嗎? 把擠出的時間投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收穫的價值就閃閃發光了。

有些任務看似不能外包,實際上還是有辦法的。因為一個任務肯定能切分出核心部分和一些非核心的機械式操作部分。核心的部分非你不可,那你選擇自己完成,餘下的非核心部分,大可以交給信得過的人,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