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5歲恐慌,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坎

一個人,到了將近35的年紀,各種壓力就會集中爆發。邁過它,你就可以順利步入40~50歲的人生巔峰期。反之,就會被壓得沒脾氣,而後剩下默默的承受。

職業恐慌

35左右的人,一般都已經結婚生子,

人們常說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初始階段,更有甚者,背負著房貸車貸兩座大山,壓力之大,不言而喻。偏偏,在這個節點,工作或事業才剛剛走上正軌,富足談不上,省吃儉用還能湊和。前提是,你最好有個收入比較穩定的美差。

本來,35歲人的擇業空間就已經被大大的壓縮。

前段時間,華為辭退一批35歲以上"老員工"的舉動更是再次刺激了"老人"們敏感的神經。嚇得很多人開始重新考量和規劃自己的人生,開始了更年期來臨前的最後一次折騰:公考、事業考、跳槽或者創業,都希望能找到最妥當的道路。因為再不折騰,真的要被取消資格咯!

養老焦慮

進單位,有編制的還好。廣大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兄弟,由於工作不穩定等原因,

社保基本沒買 ,以後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辦?回家種田似乎已經不可能,年紀大了,就算有點文化的,工作也難找。這還沒有考慮生病、屆時身體狀況能否支撐勞作等因素。明天對於他們來說,依然迷茫。能做的,只有當下努力的工作,為以後養老多賺點本錢。

子女教育擔憂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能入讀當地公辦學校、不能在當地參加高考是中西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難題。將孩子放在老家,讓老人幫帶吧,又會產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面對工作地與戶籍分離的現實,難免心生無奈。更深層次的矛盾,是廣大父母對子女前途的厚望與擔憂在反復鬥爭。

發展道路困惑

大城市的房子,很多人都買不起。回去吧,談何容易。就算在老家買了房子,家裡沒有產業支撐,返鄉務工怕是會變成"誤工",房貸這個硬性指標首先不能怠慢,子女教育費、贍養老人費用、家庭生活費,這些開支,一刻都不能停下。所以,在沒有找到更妥當的道路之前,誰都不敢輕易邁出改善當下生活狀況的腳步。

唯有,走一步算一步。

35歲,已經不再年輕;安穩也還沒到達,站在尷尬的十字路口,想要回頭重新來過,卻發現已經沒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