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戰亂中他與母親分離,多年後登基為帝找遍天下卻沒能再見母親一面

西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范陽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

安享太平盛世長達百餘年的大唐王朝開始陷於戰火之中。

安祿山的叛軍一路勢如破竹,連破多路唐軍,直取洛陽,兵鋒逼近長安最後一道屏障重鎮潼關。西元756年,玄宗帶著一眾妃嬪和宗室在禁軍護衛下狼狽逃往蜀地,長安即將陷落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玄宗出逃前為了減少路上的累贅,將那些宗室中間地位低微的全部都留在長安自生自滅,在這其中以不受寵的嬪妃居多。當時留守長安的宗室女眷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王妃沈氏,此時的她的身份是皇孫李豫的側妃,皇曾孫李適的母親。

沈氏是個可憐的女人,平時便不怎麼受丈夫的寵倖,眼下長安危急,丈夫和兒子都跟隨玄宗的逃亡隊伍浩浩蕩蕩地逃往川蜀,而自己卻要在即將被戰火淹沒的皇城中受難,更為讓沈氏心碎的是,自己的兒子,皇曾孫李适才14歲,臨走之前拉著母親的衣袖大聲哭喊著要留在母親身邊,李豫咬咬牙一把扯過李適強行將其塞進馬車,而沈氏則追著馬車一路跑著卻終究沒能讓丈夫改變心意帶上她。

玄宗逃走沒多久,長安便被叛軍攻陷,沈氏作為皇孫的妃子自然難逃被叛軍俘獲受辱的命運,沈氏被虜進安祿山的行宮,備受屈辱,沈氏一度想自盡,但是為了等到機會再見一眼兒子,她咬緊牙關堅忍著,等待著。

好在一年後,即西元757年唐軍借回紇兵之力,光復洛陽,沈氏的丈夫李豫隨大軍進入洛陽,並十分幸運的在洛陽宮中重新見到了沈氏,李豫自然是大喜過望,先將沈氏安置在洛陽,打算待平叛之後再帶其一同返回長安,全家團聚。

原本沈氏以為自己的苦日子熬到頭了,但是沒曾想西元759年史思明複叛,洛陽再度淪陷,沈氏又落到了叛軍手裡,並從此下落不明。此後唐王朝進入了與叛軍的反復拉距之中,

只到763年才將安史之亂平定,其間尋找沈氏的事自然是無力顧及。

李豫於西元762年繼位為代宗,冊封沈氏的兒子李適為太子,李豫雖說當了皇帝,卻也沒忘記那個苦命的側妃,叛亂平定後,代宗還朝長安,隨即下詔尋訪沈氏的下落。

長達七年多的戰亂,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都已經被戰火燒成了廢墟,親人離散,骨肉分離的慘劇處處都在上演,要想找到一個失蹤的嬪妃,難度可想而知。李豫終其一生也沒能如願,期間只找到一位冒充沈氏的尼姑,李豫大失所望,命人將這位冒充沈氏的人鞭打致死。

大明宮復原圖

西元779年李適即位,雖然其母沈氏仍沒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為皇太后,並為尋母專門設立了規格相當高的工作領導小組,稱為奉迎使,領導小組的組長即奉迎使為睦王李述,副使為工部尚書喬琳,組員(在這個小組裡叫判官,可謂相當貼切)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員(事後證明他們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兒子的侄子之類的人,尋親基本沒有什麼作用),讓他們帶人不惜一切代價,到帝國的各地尋找。

李適永遠都忘不掉與母親分別的那天,母親在馬車後面一路小跑,滿臉淚水,哭喊著他的名字。無數個夜裡,李適在睡夢中醒來,望著金碧輝煌的宮殿發呆,想著母親在哪裡,是不是此時正在忍饑挨餓,想到這裡,李適心如刀割,他發誓只要母親在人間,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找到母親。

李適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找尋母親的蹤跡,卻總是沒有半點進展,在那個資訊閉塞交通不便的年代,找一個失蹤了20多年的人是相當困難的,期間多次有人按照描述和畫像找到與沈氏相像的人,但是每次當李適興致衝衝的去見面時,卻發現眼前的人永遠只是一個與母親差了十萬八千里的陌生人。

唐史記載,李適最失望的一次還是在貞元十年,一名曾在皇宮中做過宮女的婦人李真無意間發現了洛陽城有一位姓高的寡婦很像皇榜上的太后,而且這位寡婦對宮中事物很是瞭解,似乎有著很長時間的宮中生活經驗。李真瞭解到這些後認定這位高氏婦人就是失蹤多年的太后,於是她連忙去向官府報告。

官府收到了報告之後不敢遲疑,立刻上報唐德宗李適,李適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既高興又憂慮,他高興的是又多了一條母親的下落,但是他也擔心這可能又是一個虛假的消息,這些年來,一次次的由激動到失望,李適已經很心累了,但是不管怎樣總歸是一次希望。李適當即便安排人前往洛陽調查。

當年李適組織的奉迎使隊伍裡的那些認識沈氏的親屬都已經老邁或不在人世,這次去洛陽查證只能依靠皇帝對太后外貌的描述和調查人員的現場敏銳甄別來進行了。

唐朝仕女圖

這位高氏寡婦一開始極力否認自己是失蹤的太后,但是沒想到查證人員卻因此更加認定她可能是太后,因為這些年查證人員遇到的每一個婦人都稱自己就是太后,高氏否認自己是太后反而讓查證人員覺得她很與眾不同,可能是這些年的淒慘生活加上心中對先帝的怨恨讓她有意逃避自己的身份。查證人員見高氏無論從身段還是相貌上均與皇帝的描述很相似,更加堅定了她就是太后的判斷。

李適聽說了這一切,欣喜若狂,忍不住當場泣下沾襟,他立即下令好生照料這位“太后”,再命人擇選黃道吉日,他親自前往洛陽迎接母親。

高氏可能自己也有些心動了,為了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她開始改口承認自己就是太后,並堂而皇之的享受起官員們安排的各種只有太后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和禮儀。但是高氏糊塗,她家中卻有人清醒,這人便是高氏的弟弟高承悅,當時就住在長安。高承悅知道了姐姐的事後嚇得魂不附體,想到先帝代宗在世時,有人假冒沈氏而被滿門抄斬的事,高承悅極為擔心這種結局會降臨在他們家身上,於是高承悅立即主動報官,得以進宮向皇帝坦白,解釋這件事,並求皇帝恕罪。

德宗李適聽了高承悅的話後,心中就像被潑了一盆涼水,他沒有說話,黯然坐在龍椅上,許久才擺擺手讓高承悅退下。那一天,李適沒有用膳,只是不住地歎息。

高氏的身份被拆穿,很多大臣建議嚴懲這個假冒太后的婦人,但是李適卻苦笑著說,如果嚴懲了高氏,那以後誰還敢提供有關太后的線索呢?

李適終究沒有去追究高氏的罪過,只是將高氏送還洛陽家中,從此不再提及此事,而尋找沈氏依舊照常進行。

此後多年,還是有不少關於沈氏下落的消息,但是經過查證都是虛假的,一直到德宗駕崩,他也未能如願找到母親。很多人曾建議李適,太后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但是李適卻不為所動,他堅信母親尚在,只要這種感覺還在一天,他就尋找一天,至死方休。但是天不遂人願,一次次得將李適的孝心當成玩笑。李適臨終時,也許他又想起了四十多年前那一幕,那個追在馬車後面痛哭的母親,那個讓他和父親愧疚一生卻無法彌補的人。

要想找到一個失蹤的嬪妃,難度可想而知。李豫終其一生也沒能如願,期間只找到一位冒充沈氏的尼姑,李豫大失所望,命人將這位冒充沈氏的人鞭打致死。

大明宮復原圖

西元779年李適即位,雖然其母沈氏仍沒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為皇太后,並為尋母專門設立了規格相當高的工作領導小組,稱為奉迎使,領導小組的組長即奉迎使為睦王李述,副使為工部尚書喬琳,組員(在這個小組裡叫判官,可謂相當貼切)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員(事後證明他們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兒子的侄子之類的人,尋親基本沒有什麼作用),讓他們帶人不惜一切代價,到帝國的各地尋找。

李適永遠都忘不掉與母親分別的那天,母親在馬車後面一路小跑,滿臉淚水,哭喊著他的名字。無數個夜裡,李適在睡夢中醒來,望著金碧輝煌的宮殿發呆,想著母親在哪裡,是不是此時正在忍饑挨餓,想到這裡,李適心如刀割,他發誓只要母親在人間,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找到母親。

李適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找尋母親的蹤跡,卻總是沒有半點進展,在那個資訊閉塞交通不便的年代,找一個失蹤了20多年的人是相當困難的,期間多次有人按照描述和畫像找到與沈氏相像的人,但是每次當李適興致衝衝的去見面時,卻發現眼前的人永遠只是一個與母親差了十萬八千里的陌生人。

唐史記載,李適最失望的一次還是在貞元十年,一名曾在皇宮中做過宮女的婦人李真無意間發現了洛陽城有一位姓高的寡婦很像皇榜上的太后,而且這位寡婦對宮中事物很是瞭解,似乎有著很長時間的宮中生活經驗。李真瞭解到這些後認定這位高氏婦人就是失蹤多年的太后,於是她連忙去向官府報告。

官府收到了報告之後不敢遲疑,立刻上報唐德宗李適,李適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既高興又憂慮,他高興的是又多了一條母親的下落,但是他也擔心這可能又是一個虛假的消息,這些年來,一次次的由激動到失望,李適已經很心累了,但是不管怎樣總歸是一次希望。李適當即便安排人前往洛陽調查。

當年李適組織的奉迎使隊伍裡的那些認識沈氏的親屬都已經老邁或不在人世,這次去洛陽查證只能依靠皇帝對太后外貌的描述和調查人員的現場敏銳甄別來進行了。

唐朝仕女圖

這位高氏寡婦一開始極力否認自己是失蹤的太后,但是沒想到查證人員卻因此更加認定她可能是太后,因為這些年查證人員遇到的每一個婦人都稱自己就是太后,高氏否認自己是太后反而讓查證人員覺得她很與眾不同,可能是這些年的淒慘生活加上心中對先帝的怨恨讓她有意逃避自己的身份。查證人員見高氏無論從身段還是相貌上均與皇帝的描述很相似,更加堅定了她就是太后的判斷。

李適聽說了這一切,欣喜若狂,忍不住當場泣下沾襟,他立即下令好生照料這位“太后”,再命人擇選黃道吉日,他親自前往洛陽迎接母親。

高氏可能自己也有些心動了,為了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她開始改口承認自己就是太后,並堂而皇之的享受起官員們安排的各種只有太后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和禮儀。但是高氏糊塗,她家中卻有人清醒,這人便是高氏的弟弟高承悅,當時就住在長安。高承悅知道了姐姐的事後嚇得魂不附體,想到先帝代宗在世時,有人假冒沈氏而被滿門抄斬的事,高承悅極為擔心這種結局會降臨在他們家身上,於是高承悅立即主動報官,得以進宮向皇帝坦白,解釋這件事,並求皇帝恕罪。

德宗李適聽了高承悅的話後,心中就像被潑了一盆涼水,他沒有說話,黯然坐在龍椅上,許久才擺擺手讓高承悅退下。那一天,李適沒有用膳,只是不住地歎息。

高氏的身份被拆穿,很多大臣建議嚴懲這個假冒太后的婦人,但是李適卻苦笑著說,如果嚴懲了高氏,那以後誰還敢提供有關太后的線索呢?

李適終究沒有去追究高氏的罪過,只是將高氏送還洛陽家中,從此不再提及此事,而尋找沈氏依舊照常進行。

此後多年,還是有不少關於沈氏下落的消息,但是經過查證都是虛假的,一直到德宗駕崩,他也未能如願找到母親。很多人曾建議李適,太后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但是李適卻不為所動,他堅信母親尚在,只要這種感覺還在一天,他就尋找一天,至死方休。但是天不遂人願,一次次得將李適的孝心當成玩笑。李適臨終時,也許他又想起了四十多年前那一幕,那個追在馬車後面痛哭的母親,那個讓他和父親愧疚一生卻無法彌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