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南首屆非遺匠人創業創新大賽啟動 用心尋找創新匠人

提到非遺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是一項項瀕臨滅絕的老手藝?是一個個苦苦堅守的滄桑面影?

金杵面塑代表性傳承人陳金成在現場製作面塑作品。

望城銅官手藝人胡雙飛製作的玲瓏球,由內而外層層相套,且一次燒成,每層又可獨立活動。

湘繡製作的工藝扇子。

“傳承非遺瑰寶,尋找創新匠人”2017湖南首屆非遺匠人創業創新大賽4月25日啟動,在天心區政協副主席、創谷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湖南首屆非遺匠人創業創新大賽組委會主席羅超綱看來,談手藝傳承,談非遺保護,一定要談創新、談商業,因為,“買賣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

“買賣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

手藝傳承不易,這是傳統匠人面臨的普遍問題。

湖南工藝美術大師文燦華曾向記者說起過他的現狀,雕刻一個作品,費時數月,算上工錢和石料成本,一件石雕作品的價格不下兩萬元。“一般人買不起,便宜了我也不賣。所以基本上沒賣出過。”他雕刻的作品,擺滿家中。而不少人對手工藝也抱著冷漠態度:這些傳統手工藝和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羅超綱認為,不少傳統匠人的困境在於不能創新,“因為造型、材料、工藝都比較傳統,與社會潮流的審美脫節,讓其市場越來越萎縮。”手藝傳承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商業問題,手藝人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其商業價值被市場所認可的話,就會吸引更多的新鮮血液湧入,來學習、繼承這門手藝,比起單純依靠政府保護,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具有更大的威力,“買賣是最好的保護,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

創新匠人,究竟有多大市場空間?中國最大的匠人手作平臺東家創始人、董事長朱見山給出了答案。朱見山講了入駐東家的一個案例,一把四象茶刀,因為設計精巧,刀尖猶如耕田的鐵犁,深入茶中,可將茶餅分向三個方向,能降低碎茶几率,一個月能在網上賣出一萬把。朱見山說:“這是對個性化、美學、實用、創新的匠人作品的最好回饋。”

尋找創新匠人,

實現非遺產業化

對於創新匠人,湖南首屆非遺匠人創業創新大賽組委會執行主席、湖南金貝珈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潔,有著近乎偏執的理解:“既要擁有極致的手工技藝,作品又要有靈魂有個性,最重要的是創新,適合當下生活。”

為此,湖南金貝珈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創谷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設立“湖南非遺匠人傳習與創新中心”和“金貝國際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一方面為非遺專案及匠人提供創業創新基地,另一方面,促進非遺與現代工業設計相結合,引領創新型消費,搭建非遺產業化鏈條。同時,成立“中部華語傳媒創業與創新中心”,為促進湖湘非遺文化面向全球進行傳播;聯合東家等電商平臺,打通非遺產品的全行業線上銷售管道,並利用何作社這一中部最大的企業家社群,促成非遺產品的企業化定制、個性化定制的銷售;並且還與長沙天心區政府創立6000萬文創產業引導性基金,專門針對湖湘非遺及文創產業的資本輸出。

何潔說:“舉辦非遺匠人創業創新大賽活動,主要就是尋找創新匠人,實現非遺的產業化。”

總價值3500萬元的獎勵支持創新匠人

在創谷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內,多位非遺傳承人展示的作品,讓人看到了創新的魅力。如海歸工藝美術師劉雅,她設計開發出湘繡頭箍、繡扇、筆袋等文創產品,讓湘繡更年輕。陳金成製作的面塑作品,謝曉野創作的線畫作品,也讓人眼前一亮。

羅超綱介紹,創谷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是國家工商總局授予的首批“國家廣告產業園區”之一,本次非遺大賽,創谷發揮園區行政、技術、市場、人才、資金、生活、大資料、展示、電子商務等九大服務平臺作用,並通過連接文化創意設計、新媒體傳播、互聯網的上下游資源,切實解決非遺產業化過程中的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工業設計、 品牌系統推廣、銷售管道及資本融資等痛點,大力推進湖湘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本次大賽主要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產品化、產業化的,充分表達東方美學生活的相關產業鏈項目及手藝匠人。並根據專家評審團初審以及線上投票的綜合結果,甄選出前50個專案進入路演,然後通過路演+專家評審的形式,評選出30個專案開展孵化,根據現場路演表現進行評分決出前10強及前3強獲得者,所有的獲獎專案還將於今年10月開幕的中國國際廣告節長沙廣告產業園分會場及全國廣告產業發展聯盟大會期間進行集中展示。

同時,對於大賽的獲獎者,共提供價值3500萬元的獎勵。對於進入前30強的參賽者,將會為其配備專門的設計師。還會通過合作傳媒來推廣造勢,以及與旅遊景點、電商平臺合作,讓這些非遺產品贏得市場,逐步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

報名方式

文/胡兆紅 圖/黃啟晴 陳飛

一方面為非遺專案及匠人提供創業創新基地,另一方面,促進非遺與現代工業設計相結合,引領創新型消費,搭建非遺產業化鏈條。同時,成立“中部華語傳媒創業與創新中心”,為促進湖湘非遺文化面向全球進行傳播;聯合東家等電商平臺,打通非遺產品的全行業線上銷售管道,並利用何作社這一中部最大的企業家社群,促成非遺產品的企業化定制、個性化定制的銷售;並且還與長沙天心區政府創立6000萬文創產業引導性基金,專門針對湖湘非遺及文創產業的資本輸出。

何潔說:“舉辦非遺匠人創業創新大賽活動,主要就是尋找創新匠人,實現非遺的產業化。”

總價值3500萬元的獎勵支持創新匠人

在創谷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內,多位非遺傳承人展示的作品,讓人看到了創新的魅力。如海歸工藝美術師劉雅,她設計開發出湘繡頭箍、繡扇、筆袋等文創產品,讓湘繡更年輕。陳金成製作的面塑作品,謝曉野創作的線畫作品,也讓人眼前一亮。

羅超綱介紹,創谷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是國家工商總局授予的首批“國家廣告產業園區”之一,本次非遺大賽,創谷發揮園區行政、技術、市場、人才、資金、生活、大資料、展示、電子商務等九大服務平臺作用,並通過連接文化創意設計、新媒體傳播、互聯網的上下游資源,切實解決非遺產業化過程中的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工業設計、 品牌系統推廣、銷售管道及資本融資等痛點,大力推進湖湘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本次大賽主要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產品化、產業化的,充分表達東方美學生活的相關產業鏈項目及手藝匠人。並根據專家評審團初審以及線上投票的綜合結果,甄選出前50個專案進入路演,然後通過路演+專家評審的形式,評選出30個專案開展孵化,根據現場路演表現進行評分決出前10強及前3強獲得者,所有的獲獎專案還將於今年10月開幕的中國國際廣告節長沙廣告產業園分會場及全國廣告產業發展聯盟大會期間進行集中展示。

同時,對於大賽的獲獎者,共提供價值3500萬元的獎勵。對於進入前30強的參賽者,將會為其配備專門的設計師。還會通過合作傳媒來推廣造勢,以及與旅遊景點、電商平臺合作,讓這些非遺產品贏得市場,逐步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

報名方式

文/胡兆紅 圖/黃啟晴 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