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文:王安憶《長恨歌》——關於王琦瑤的愛情

偶然的一次試鏡,並沒有使得王琦瑤走上一條明星之路,可這一次試鏡,讓她的生活漸漸偏離原本的軌道,走向一條王琦瑤自己也無法把握的道路。先是王琦瑤的照片登上了《上海生活》的封面,

讓名不經傳的王琦瑤暫態間成為校園內外的稍有名氣的人物,然後是在“上海小姐”的競選中她獲得第三名,再後來遇上了李主任……王琦瑤再也回不到她原本的生活軌跡去了。

1、程先生

程先生遇見王琦瑤的時候,她十六歲,他二十六歲,

他給她照了一次相,從此迷戀上這個充滿著魅力的女人。他們兩人年齡相差不大,程先生對王琦瑤更是百般的好,若王琦瑤沒有參與那次競選,沒有捲入那花花世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學生,一個待嫁的平凡女子,也許她可以接受程先生。但那只是一個虛無的假設,且程先生的身上少了一絲生氣,一點趣味,即便他是王琦瑤最先有過交集的男人,即便他給予她了許許多多無微不至的關懷,
即便他因她終身不娶,她對他更多的是愧意,是同情和無情。多次的離別與重逢後,他對她來說,是一個老朋友,是她可以隨心暢談的知心人,但他終究是沒能走進她心裡。程先生抱著遺憾,最終還是離開了王琦瑤的世界,一個人孤苦生存。

2、李主任

王琦瑤和李主任的相識似乎是必然的,從王琦瑤決意參加競選,從李主任把華投進王琦瑤的花籃裡,一切都冥冥中註定了。王琦瑤和李主任之間似乎沒有很多“愛情”的成分,她看上了他能夠給她的物質,而他則似乎把她當做一個孩子般寵愛著。即便是這樣,王琦瑤這一生遇見的六個男人裡,真正給過她夫妻生活的就只有李主任了。但這種“夫妻”生活卻是為世俗所鄙棄的。

王琦瑤從不問李主任他是否有過妻兒,每一次離開,他是去哪裡,去做些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回來……她從不會過問。他在的時候,她陪他吃飯看京劇;他不在的時候,她吃飯睡覺逛街,等他回來。愛麗絲公寓是她等他的地方,那並不是他給她安的家,只是“城市裡逐水草而生的遊牧生涯,公寓是像營帳一樣的避風雨,求保暖”,這的地方不過是他和她兩個人暫時得來的“溫暖”。
在戰亂在年代,李主任最後給她留下了一箱金條匆匆走,這一走從此生死兩茫茫,從王琦瑤的生活裡徹底消失,王琦瑤不久後開始了她的飄搖人生。那一箱金條,對王琦瑤的生活並沒有發揮重大的作用,只是給王琦瑤心裡留下一個“定心丸”,不料到最後竟成為王琦瑤被被殺死的動機。

3、阿二

王琦瑤是在王琦瑤外婆的娘家——鄔橋,遇見阿二的,阿二對王琦瑤的愛慕是十分單純的少年之戀,“王琦瑤只把阿二的心當成少年之愛來領會,雖然把阿二看簡單了,卻也救了阿二”。這個常常給王琦瑤送豆腐的少年,很清楚王琦瑤的傳說,那是上海繁華夢的景象,但他還是迷上了這個上海女人。他借著送豆腐的時間,和她說說話,給她帶些書解解悶,與她談談詩。阿二知道他和王琦瑤是走不到一起的,但他從王琦瑤那裡看到了“未來”,他毅然決定去南京考師範,從此與王琦瑤再無交集。而阿二這一走,勾起了王琦瑤回上海的心,上海終究是她的歸處,儘管那裡帶給她的是一次次的“傷痕累累”,可王琦瑤註定是不甘於平靜的鄔橋,復興、繁華的上海才是屬於她的地方。

4、康明遜

王琦瑤再回到上海過上了較安穩的生活,可她的生活似乎是註定不能平靜的,康明遜的出現正好打破了這片平靜。王琦瑤和康明遜很有默契,“他們的問與答便像雙關語的遊戲,面上一層意思,裡頭一層意思”。王琦瑤若是沒有一段“妻不妻,妾不妾”的傳說,還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閨女,也許她和康明遜的結合是最好的歸宿。對於他們的未來,“這件事他們都知道,卻都要裝不知道;但只能自己裝不知道,不許對方也裝不知道;他們既要提醒對方知道,又要對方承認自己的不知道”。糾糾纏纏,兩人心中也清楚是走不到一起的,最終還是要離開彼此的生活。可這一次似乎是王琦瑤愛得最深的一次,她明知道他們毫無未來,仍是飛蛾撲火,臨到分離,沒有怨言,各歸西東。

5、薩沙

薩沙是中蘇革命的混血兒,在中蘇關係惡化的年代,他走到哪裡都是不招人待見的外國人。王琦瑤對薩沙沒有愛情,迫於形勢所逼而讓薩沙替她背負一份責任,她知道對他是不公平的,還是非常自私地做了,希望薩沙能諒解自己的苦衷。而薩沙“將王琦瑤當作許多喜歡他的女人中的一個”,知道王琦瑤是在算計他卻還是同情她。薩沙對王琦瑤做出的承諾,最後消失在去見姨母的路上,他再也不回來了。

6、老克臘

“老克臘”指的是某一類風流人物,尤以五十和六十年代盛行,在那個全新的社會風貌中,他們保持著上海的舊時尚。王琦瑤認識的一個年輕人就是——“老克臘”。老克臘和王琦瑤的交往中似乎更像是一對知己,老克臘懷念舊時代的時尚,王琦瑤本是就是從舊時代的一個時尚。而他們中間隔了歲月這條長河,“他說:你心裡怪我,怪我來遲了。王琦瑤笑笑,停了一下:我們還是修修來世吧!”我想,在時間上老克臘確實是來遲了,可即便是沒有來遲,王琦瑤的人生不見得會發生改變。從王琦瑤躋身於那一場上海小姐的競選,從王琦瑤向李主任靠近的那些個時候,命運似乎早已有所安排了。若與王琦瑤同生於一個時代,我想老克臘會是第二個“程先生”,他和王琦瑤的走不到一起的。老克臘終究是遲了!

(圖片源於網路)

3、阿二

王琦瑤是在王琦瑤外婆的娘家——鄔橋,遇見阿二的,阿二對王琦瑤的愛慕是十分單純的少年之戀,“王琦瑤只把阿二的心當成少年之愛來領會,雖然把阿二看簡單了,卻也救了阿二”。這個常常給王琦瑤送豆腐的少年,很清楚王琦瑤的傳說,那是上海繁華夢的景象,但他還是迷上了這個上海女人。他借著送豆腐的時間,和她說說話,給她帶些書解解悶,與她談談詩。阿二知道他和王琦瑤是走不到一起的,但他從王琦瑤那裡看到了“未來”,他毅然決定去南京考師範,從此與王琦瑤再無交集。而阿二這一走,勾起了王琦瑤回上海的心,上海終究是她的歸處,儘管那裡帶給她的是一次次的“傷痕累累”,可王琦瑤註定是不甘於平靜的鄔橋,復興、繁華的上海才是屬於她的地方。

4、康明遜

王琦瑤再回到上海過上了較安穩的生活,可她的生活似乎是註定不能平靜的,康明遜的出現正好打破了這片平靜。王琦瑤和康明遜很有默契,“他們的問與答便像雙關語的遊戲,面上一層意思,裡頭一層意思”。王琦瑤若是沒有一段“妻不妻,妾不妾”的傳說,還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閨女,也許她和康明遜的結合是最好的歸宿。對於他們的未來,“這件事他們都知道,卻都要裝不知道;但只能自己裝不知道,不許對方也裝不知道;他們既要提醒對方知道,又要對方承認自己的不知道”。糾糾纏纏,兩人心中也清楚是走不到一起的,最終還是要離開彼此的生活。可這一次似乎是王琦瑤愛得最深的一次,她明知道他們毫無未來,仍是飛蛾撲火,臨到分離,沒有怨言,各歸西東。

5、薩沙

薩沙是中蘇革命的混血兒,在中蘇關係惡化的年代,他走到哪裡都是不招人待見的外國人。王琦瑤對薩沙沒有愛情,迫於形勢所逼而讓薩沙替她背負一份責任,她知道對他是不公平的,還是非常自私地做了,希望薩沙能諒解自己的苦衷。而薩沙“將王琦瑤當作許多喜歡他的女人中的一個”,知道王琦瑤是在算計他卻還是同情她。薩沙對王琦瑤做出的承諾,最後消失在去見姨母的路上,他再也不回來了。

6、老克臘

“老克臘”指的是某一類風流人物,尤以五十和六十年代盛行,在那個全新的社會風貌中,他們保持著上海的舊時尚。王琦瑤認識的一個年輕人就是——“老克臘”。老克臘和王琦瑤的交往中似乎更像是一對知己,老克臘懷念舊時代的時尚,王琦瑤本是就是從舊時代的一個時尚。而他們中間隔了歲月這條長河,“他說:你心裡怪我,怪我來遲了。王琦瑤笑笑,停了一下:我們還是修修來世吧!”我想,在時間上老克臘確實是來遲了,可即便是沒有來遲,王琦瑤的人生不見得會發生改變。從王琦瑤躋身於那一場上海小姐的競選,從王琦瑤向李主任靠近的那些個時候,命運似乎早已有所安排了。若與王琦瑤同生於一個時代,我想老克臘會是第二個“程先生”,他和王琦瑤的走不到一起的。老克臘終究是遲了!

(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