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說,行家也不一定知道,這12款白酒酒名背後精彩的故事

每一個白酒名字的背後,都有一段美麗的故事、來歷

那麼,今天古小井帶著大家一起來探索

中國名酒背後酒名的故事

茅臺——一座茅草台的傳說

產地:貴州省北部的仁懷縣茅臺鎮

相傳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在河岸砌了一口四方水井,後來周圍長滿了茅草,逐漸成為了人們祭祖的聖地。於是人們稱呼之茅草台,

後逐漸簡稱為茅臺。由於此處水質優良,氣候適宜,所釀白酒甘冽可口,但凡提及酒必提茅臺。久而久之,這種酒就被冠以茅臺之名。

五糧液——文人雅士賜佳名

產地:四川宜賓縣

1909年,在四川宜賓縣團練局局長雷東桓的安排下,宜賓眾多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彙聚一堂。

席間,被老百姓稱為“雜糧酒”的五糧液前身一開,頓時滿屋噴香,令人陶醉。眾人不約一陣美譽,這時惟獨晚清舉人楊惠泉沉默不語,他一邊品酒,一邊似在暗自思度。忽然間他問道:“這酒叫什麼名字?”“雜糧酒。”鄧子均回答。“為何取此名?”楊惠泉又問。“因為它是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高粱五種糧食之精華釀造的。”鄧子均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
何不更名為五糧液?”楊惠泉胸有成竹地說。“好,這個名字取得好。”眾人紛紛拍案叫絕,於是這個名字也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劍南春——唐時宮廷酒,酒好多以春名

產地:四川綿竹

始創於清朝年間,其前身為綿竹大麯。在上世紀,在四川大學任教的龐石帚先生邀請了幾位忘年之交到家裡喝酒。

其中有位朋友建議他將綿竹大麯改為劍南春,劍南二字取綿竹這個地名,因為這裡在唐朝時期位於劍門關之南,故名劍南;而“春”字歷來是美酒用名,蘇東坡就曾說過“唐人酒多以春名”,於是劍南春之名就此誕生。

董酒——取自董公寺

產地:貴州遵義

董香型白酒,董酒是老八大名酒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浙江大學西遷遵義。教授們踐行實地瞭解民情來到董公寺,在瞭解董酒的釀造工藝和配方,品飲董酒(當時叫程家窖酒)後,讚不絕口。

教授們認為,此酒融匯130多種純天然中草藥參與制曲,是百草之酒,是“藥食同源”“酒藥同源”真正釀酒起源的傳承者。而董公寺的“董”字由“艸”和“重”組成,“艸”與“草”同意,“重”為數量多之意,故“董”字寓意“百草”。同時此酒產于低緯高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茂密、泉水甘醇的極其釀造美酒之地,加上獨特的釀造工藝、制曲配方和香味組成成分,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使其成為最正的酒。而“董”字在《楚辭•涉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中,其義正也、威也,有正宗、正統、正派、正根、威嚴、威重之意。“董”字本身的文化內涵與董酒的文化內涵,同時此酒又產于董公寺,這三者具有傳奇般的巧合。隨即,教授們提議將“程家窖酒”命名為“董酒”,希望董酒繼續秉承“藥食同源”“酒藥同源”的人類釀酒真諦、傳承發揚“百草之酒”。從此,董酒命名開來,蜚聲大江南北。

洋河——八仙醉飲洋河鎮

產地:江蘇省宿遷市洋河鎮

在洋河的商標圖案上,有一隻白色的山羊,兩旁環繞著兩束稻穗,象徵著“吉祥如意,人夀年豐”。而說到品牌名來源,也和羊有著莫大的關係。傳說那八仙中的呂洞賓曾騎著一隻白山羊路過洋河鎮,被一股酒香所吸引。由於呂洞賓一向嗜酒如命,喝到樂不可支時的他爛醉如泥,走時竟忘帶走山羊。後來這個山羊就在當地紮根,年年都給洋河鎮帶來了豐收。於是,人們便以白山羊為商標,洋河為名命名了這一美酒。

古井貢酒——中華第一貢

產地: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鎮

明代萬曆年間,祖籍減塚店(現為古井鎮)的三代帝王師沈鯉,將家鄉產美酒——減酒(古井貢酒前身)及其他土特產上獻於朝廷,奏摺上引用了當地的民謠:“渦水鱖魚黃河鯉,胡芹減酒宴嘉賓”。萬曆皇帝飲後連聲叫好,遂欽定此酒為貢品,命其年年進貢,一時減酒之名震動京師。“貢酒”之名由此而得。

細查歷史發現古井貢酒有四次進貢歷史。

第一次,西元196年,曹操將家鄉的九醞春酒及釀酒方法晉獻漢獻帝劉協。這是我們目前能夠查到的最早的關於釀酒方法的文字記載,也是古井貢酒的歷史源頭。

第二次,明朝萬曆年間,祖籍減地的沈鯉將家鄉的減酒晉獻給萬曆皇帝,並在奏摺中引用了民謠“渦水鱖魚黃河鯉,胡芹減酒宴嘉賓”。

第三次,清朝末年,亳州人姜桂題專門將家鄉的減酒進貢給慈禧太后,慈禧飲後大為讚賞。其“儲秀宮制”款豆青回文大酒甕現在是古井酒文化博物館的震館之寶。

第四次,人民大會堂國宴用酒: 1987年10月1日古井貢酒被選為國宴用酒。再次確立了“中華第一貢”的美譽。

瀘州老窖——瀘州,老窖,釀好酒

產地:四川瀘州市

瀘州老窖前身是瀘州曲酒廠自唐宋時期,瀘州就開始釀酒制曲,千年老窖釀酒,格外生香,故名曰瀘州老窖。

西鳳酒——西府鳳翔最出名

產地: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

鳳翔古名雛城,是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建都的所在地。這一帶地方從周初以來是民間傳說出產鳳凰的地區。自唐朝以來,是“西府”台所在地,人們稱為“西府鳳翔”。於是酒名便冠以“西鳳”二字,西鳳酒即由它的產地而得名。

汾酒——吾飲汾清杯,勸汝於鄴酌兩杯

產地: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

汾酒源自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故取其“汾”字命名,在南北朝的北齊(西元550—577年)時,汾酒就以名酒為世人所珍愛。據《北齊書》記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杯,勸汝於鄴酌兩杯。”“汾清”是當時汾酒的名稱,後來才逐漸發展成汾酒之名。

二鍋頭——第二鍋酒質優

產地:北京

老北京地道白酒。二鍋頭並不是一種白酒品牌,而是白酒分類中的一種。實際上,二鍋頭是我國率先以生產工藝命名的白酒。

釀酒流程中有一個環節是白酒蒸餾,需用到一個燒水的底鍋,通常第一鍋燒制完後最先流出的酒被稱作“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數量少而後濃度不斷地下降,後面流出的謂“酒稍子”不能喝。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的物質成分,味道較雜,所以酒廠只摘取味道醇厚的經第二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名為“二鍋頭”。

郎酒——郎泉之水釀酒

產地:四川古藺縣二郎鎮

此鎮地處赤水河中游,有一泉名曰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釀酒,故名“郎酒”。古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釀造歷史。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朝末年,當地百姓發現郎泉水適宜釀酒,開始以小曲釀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應當地居民飲 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麯釀酒,取名“四沙郎酒”,酒質尤佳。從此,郎酒的名聲越來越大,聲譽也越來越高。

四特酒——一切都是為了防偽

產地:江西省樟樹市

清代光緒年間,樟樹滿州街一家名叫“婁源隆”的酒店,在繼承本地傳統小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取眾家之長,經多年實踐,釀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勾兌出售後,大受歡迎。為了仿止假冒,婁源酒店在裝酒的酒缸和酒罈上貼上四個“特”字,作為標誌,以便與其他酒店的酒相區別,表示特別優質,“四特”名稱由此產生。

每一個酒名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或者傳說

大部分的酒名來自地名、工藝、傳說、歷史人物等

每一個酒名都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每一滴酒都是歷史文化的精華

【圖片文字來源於網路,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艸”與“草”同意,“重”為數量多之意,故“董”字寓意“百草”。同時此酒產于低緯高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茂密、泉水甘醇的極其釀造美酒之地,加上獨特的釀造工藝、制曲配方和香味組成成分,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使其成為最正的酒。而“董”字在《楚辭•涉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中,其義正也、威也,有正宗、正統、正派、正根、威嚴、威重之意。“董”字本身的文化內涵與董酒的文化內涵,同時此酒又產于董公寺,這三者具有傳奇般的巧合。隨即,教授們提議將“程家窖酒”命名為“董酒”,希望董酒繼續秉承“藥食同源”“酒藥同源”的人類釀酒真諦、傳承發揚“百草之酒”。從此,董酒命名開來,蜚聲大江南北。

洋河——八仙醉飲洋河鎮

產地:江蘇省宿遷市洋河鎮

在洋河的商標圖案上,有一隻白色的山羊,兩旁環繞著兩束稻穗,象徵著“吉祥如意,人夀年豐”。而說到品牌名來源,也和羊有著莫大的關係。傳說那八仙中的呂洞賓曾騎著一隻白山羊路過洋河鎮,被一股酒香所吸引。由於呂洞賓一向嗜酒如命,喝到樂不可支時的他爛醉如泥,走時竟忘帶走山羊。後來這個山羊就在當地紮根,年年都給洋河鎮帶來了豐收。於是,人們便以白山羊為商標,洋河為名命名了這一美酒。

古井貢酒——中華第一貢

產地: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鎮

明代萬曆年間,祖籍減塚店(現為古井鎮)的三代帝王師沈鯉,將家鄉產美酒——減酒(古井貢酒前身)及其他土特產上獻於朝廷,奏摺上引用了當地的民謠:“渦水鱖魚黃河鯉,胡芹減酒宴嘉賓”。萬曆皇帝飲後連聲叫好,遂欽定此酒為貢品,命其年年進貢,一時減酒之名震動京師。“貢酒”之名由此而得。

細查歷史發現古井貢酒有四次進貢歷史。

第一次,西元196年,曹操將家鄉的九醞春酒及釀酒方法晉獻漢獻帝劉協。這是我們目前能夠查到的最早的關於釀酒方法的文字記載,也是古井貢酒的歷史源頭。

第二次,明朝萬曆年間,祖籍減地的沈鯉將家鄉的減酒晉獻給萬曆皇帝,並在奏摺中引用了民謠“渦水鱖魚黃河鯉,胡芹減酒宴嘉賓”。

第三次,清朝末年,亳州人姜桂題專門將家鄉的減酒進貢給慈禧太后,慈禧飲後大為讚賞。其“儲秀宮制”款豆青回文大酒甕現在是古井酒文化博物館的震館之寶。

第四次,人民大會堂國宴用酒: 1987年10月1日古井貢酒被選為國宴用酒。再次確立了“中華第一貢”的美譽。

瀘州老窖——瀘州,老窖,釀好酒

產地:四川瀘州市

瀘州老窖前身是瀘州曲酒廠自唐宋時期,瀘州就開始釀酒制曲,千年老窖釀酒,格外生香,故名曰瀘州老窖。

西鳳酒——西府鳳翔最出名

產地: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

鳳翔古名雛城,是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建都的所在地。這一帶地方從周初以來是民間傳說出產鳳凰的地區。自唐朝以來,是“西府”台所在地,人們稱為“西府鳳翔”。於是酒名便冠以“西鳳”二字,西鳳酒即由它的產地而得名。

汾酒——吾飲汾清杯,勸汝於鄴酌兩杯

產地: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

汾酒源自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故取其“汾”字命名,在南北朝的北齊(西元550—577年)時,汾酒就以名酒為世人所珍愛。據《北齊書》記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杯,勸汝於鄴酌兩杯。”“汾清”是當時汾酒的名稱,後來才逐漸發展成汾酒之名。

二鍋頭——第二鍋酒質優

產地:北京

老北京地道白酒。二鍋頭並不是一種白酒品牌,而是白酒分類中的一種。實際上,二鍋頭是我國率先以生產工藝命名的白酒。

釀酒流程中有一個環節是白酒蒸餾,需用到一個燒水的底鍋,通常第一鍋燒制完後最先流出的酒被稱作“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數量少而後濃度不斷地下降,後面流出的謂“酒稍子”不能喝。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的物質成分,味道較雜,所以酒廠只摘取味道醇厚的經第二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名為“二鍋頭”。

郎酒——郎泉之水釀酒

產地:四川古藺縣二郎鎮

此鎮地處赤水河中游,有一泉名曰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釀酒,故名“郎酒”。古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釀造歷史。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朝末年,當地百姓發現郎泉水適宜釀酒,開始以小曲釀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應當地居民飲 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麯釀酒,取名“四沙郎酒”,酒質尤佳。從此,郎酒的名聲越來越大,聲譽也越來越高。

四特酒——一切都是為了防偽

產地:江西省樟樹市

清代光緒年間,樟樹滿州街一家名叫“婁源隆”的酒店,在繼承本地傳統小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取眾家之長,經多年實踐,釀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勾兌出售後,大受歡迎。為了仿止假冒,婁源酒店在裝酒的酒缸和酒罈上貼上四個“特”字,作為標誌,以便與其他酒店的酒相區別,表示特別優質,“四特”名稱由此產生。

每一個酒名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或者傳說

大部分的酒名來自地名、工藝、傳說、歷史人物等

每一個酒名都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每一滴酒都是歷史文化的精華

【圖片文字來源於網路,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