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機械的年代 農民怎麼工作

牲口犁地:在北方,多是兩季收割。春天和秋天都有犁地的工作。燕子在天上飛,蟋蟀在田間叫。扛上一把鐵梨,牽著牛就去工作了。一壟壟泥土被翻開,會散發著一股特殊的清香。

光著腳直接踩在軟綿綿的土上。黃牛,水牛,驢,馬,騾子,駒物都可以。駒物非常少見,但是那傢伙像個神獸,特別有勁。

鍘刀鍘稻穗:北方多使用鍘刀,收割麥子和稻子都會使用。就是收割回來的一捆捆麥子,把有麥穗一頭切割下來,更方便收穀子。有的時候鍘牲口飼料等等。

兩個人合作,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很多人,指頭都沒了。南方梯田的農民,多是直接摔得。然後有木頭製作的脫粒機。南北各有千秋。

平板車:平板車拉收割稻穀回家,一個家庭齊心協力,下坡時候更要小心,會放飛車。平板車後頭都有一個破輪胎,

下坡要抬把,擦地,拉車人往後使勁。小朋友那個位置也很重要的,不是坐著玩。上頭輕。人坐在哪裡,歪身體可以緩衝左右晃動,防止翻車。全憑感覺控制,小編坐過,抓住繩子,要是快掉下來,就往我爹肩膀上趴。車子前面有跟繩子,都是老媽在前面拉著。幾乎每個家庭都這樣。

打穀:一個棍子,系著另一根棍子,敲打鍘刀鍘下來的穗子。穀粒就掉出來的。一群人打的時候,有節奏,喊號子。很壯觀。聲音也整齊。

這個是做泥磚,打基仔,蓋房子,豬圈都可以使用,曬乾了就可以使用。不需要燒制。就是泥土裡面放一些麥秸稈,

豬毛,頭髮等等。用水調和,用腳踩壓實。木頭框做的磨具。

壓場:功能類似打穀。就是用牲口拉著石滾子,把麥穗上穀粒壓下來。這個畫有兩個地方不標準,一個牽牲口的人,多使用長繩子,站在圓中間,手持長鞭短柄(趕車的是長鞭長柄,聲音響在後高空),

嘴裡喊著唱號子,宛轉悠揚,好聽。鞭子不打在牲口身上,捨不得。而是甩在高空,乾脆響亮。二個,驢屁股後面都有一個兜兜,接臭臭用的。石滾子後面拖一個三角形的薄石頭。叫“落石”

鐮刀,割麥子。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值得一說的是,捆麥子的繩子也是用麥秸稈現場做的,打結有技巧,否則散開很麻煩。

驢推磨:驢子蒙住眼睛,還記得小時候看見別人戴墨鏡,就說那人帶個驢蒙眼。不然它一圈圈走會頭暈。玉米粉,小麥粉,都是這種大磨盤磨粉的。南方的水磨,風車磨多一些。人圍著磨盤掃。怕麥粉撒出來。

簸箕。簸穀子,去除泥土,小石頭,皮殼等等。

打結有技巧,否則散開很麻煩。

驢推磨:驢子蒙住眼睛,還記得小時候看見別人戴墨鏡,就說那人帶個驢蒙眼。不然它一圈圈走會頭暈。玉米粉,小麥粉,都是這種大磨盤磨粉的。南方的水磨,風車磨多一些。人圍著磨盤掃。怕麥粉撒出來。

簸箕。簸穀子,去除泥土,小石頭,皮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