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人365」“拐棍隊長”劉紅 “拐棍”走出好日子

“篤、篤、篤……”如果在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楊柳村聽到這樣的聲音,村民們都會親切地喊:“拐棍隊長”又來了。可這“拐棍隊長”不姓“拐”也不是“棍”,而是普通的駐村幹部——劉紅。因為膝蓋不好又有心臟病,

劉紅每次到貧困戶家中走訪都拄著拐杖前行,短短一年就走壞了4根拐杖。如今,在劉紅的努力下,楊柳村已有大半貧困戶成功脫貧,談到這些變化,村民們都為“拐棍隊長”豎起大拇指。2017年1月,劉紅榮登“中國好人榜”。

在長江巫峽腹地,有這樣一位遠近聞名的“拐棍隊長”:50來歲,中等身材,淺發,微胖,經常拄著一根拐棍走村入戶開展扶貧幫扶工作。他就是劉紅——重慶市巫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2015年,扶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進行。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巫山的扶貧工作任重道遠。就在這一年,劉紅被派往廟宇鎮楊柳村擔任扶貧隊長,“蹲”在村裡抓扶貧。一年多來,他拄著拐杖進村入戶的身影沒有間斷,只要聽到拐杖敲擊青石板路發出“篤篤”的聲響,不用看,老百姓就知道——准是他們熟悉的“拐棍隊長”來了!

“拐棍隊長”來了

時間回到2015年7月。連續兩個星期沒下雨,天氣變得異常燥熱。

這天,劉紅照例早早來到辦公室,他得準備一下基本的洗漱用具。臨走前,他帶上了已經很長時間沒用過的那根馬桑樹拐棍——下午,

他就得下村去了。

是的,這次要下村,而且不是一天兩天。剛剛接到的電話通知,他要以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身份,到村裡去長駐。用領導的話說,就是——貧困戶不摘帽,工作隊不脫鉤。

落座之後,劉紅習慣性地揉了揉膝蓋。他對自己的身體哪都滿意,唯獨膝蓋不爭氣——關節炎長期折磨他,走梯坎就只得“橫”起身子挪……沒想到,巫山縣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剛吹響,

他就被派往廟宇鎮楊柳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

幾天前接到通知時,他心裡咯噔一下打了個顫:怎麼“好事”都讓我攬下了?——因為駐村去工作,就意味著要離開有智力障礙又體弱多病長期需人照料的兒子,也意味著他的膝關節又要經受爬坡上坎的考驗。

去,有困難;不去,又不是他的作風。怎麼辦?

香煙一支接一支抽,嫋嫋煙霧幻化成無數問號在他眼前晃來晃去……思前想後幾經掂量,他還是接受了。畢竟,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從沒撂過挑子。“最起碼,你要對得起這份工作,對得起這份工資。”他經常這樣告誡自己。就這樣,他挎著包,拄著杖,親了親兒子,告別家人,坐上汽車,來到距縣城60公里外的廟宇鎮,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扶貧攻堅的征程。

一路搖晃一路顛簸,跑了一個多小時後,汽車“嘎”地一聲刹住,終於到了廟宇鎮的貧困村——楊柳村。

下車後,起眼一看,劉紅的頭“嗡”地一下就大了:眼前,全都是那種非上即下的坡坡路!

“哈哈,你這個拐棍算是來對了地方。”快言快語的村支書一見面就打趣地告訴他,“出門就爬坡,山多坎也多,這就是楊柳村的特徵。”在這樣的村裡來來去去長期走,一般的城裡人恐怕都吃不了這個苦,劉紅的情況,離了拐棍就更沒有辦法了。

“沒事兒,我這次是有備而來。”篤了篤手裡的拐棍,劉紅回應道。

“先簡單介紹一下村裡貧困的基本情況。我看關鍵的是要實際入戶去看看、問問,掌握一手材料才好量體裁衣對症下藥,支書你看怎麼樣?”劉紅開門見山提出看法。

“不急不急,有你走的路,只要你耐的活(重慶方言“路很長事很多”的意思)。”支書點頭說。當天下午,村委會辦公室的燈光從擦黑一直亮到夜間11點多,幾十個貧困戶的檔案資料在劉紅手裡過了一遍又一遍……

短短1年 他走壞4根拐棍

“嘰嘰嘰,喳喳喳——”天剛亮,一群不知名的小鳥在樹林裡飛上飛下不住嘴兒地吵鬧。劉紅翻身起床,推窗一看:總算下雨了。燥熱的天氣已經緩解,但是貧困戶的住房有沒有安全問題?想到這裡,他趕緊簡單洗漱一下,在村支書的陪同下,拄著拐棍撐著雨傘就出去了。

家底不清,情況不明,制定的脫貧措施就是一張廢紙。劉紅邊走邊想,要確保脫貧措施的精准性,就必須要入戶走訪。只圖省事閉門造車、不搞深入的調查研究,是扶貧工作的大忌呀。

翻過一個小山包,轉過一道大灣,山坳裡一戶茅草屋映入眼裡。半人高的土坯牆,橫七豎八裂了很多口子。屋頂用一層又一層茅草覆蓋,算是遮風避雨了。這是貧困戶李德秀的家裡。一進門,眼前的場景讓劉紅驚呆了:老兩口蜷縮在一個稍幹的角落,地板上放滿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外面在下大雨,屋裡在下小雨。

李德秀將臉盆放在漏雨處,在劉紅瞭解情況時便接了大半盆水。李德秀說,她的兒子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兒媳婦丟下兩個孩子遠走他鄉不知所蹤。年過七旬的李德秀本就身體不好,要供兩個孫子讀書,生活已是很不容易,哪有錢來整改房屋?“說了不怕醜,吃鹽的錢都沒得,已經吃了10多天的白水菜了。”李德秀邊說邊用衣袖擦淚。

“老人家,不要過於悲傷,黨和政府已經有了部署,一定會讓你們有房屋住,有飯吃,有衣穿,有尊嚴地活。這次我們來就是瞭解情況專門幫扶你們的。”劉紅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說。

離開李家,劉紅一行又來到相隔不遠的黃仁桂家,仔細瞭解他的肢體二級殘疾情況和生產生活情況……

每天,劉紅都拄著杖走村入戶實地查看,走著走著,第一次的摸底情況就“走”出來了——全村723戶村民中共有109戶貧困戶,其中20戶屬於D級危房戶。每一個貧困家庭致貧原因不同,各有各的難處。陡然,劉紅感覺肩上的擔子好重好重。

重壓之下必放大招!為此,劉紅挖空心思把工作做實,具體幫扶中也不遺餘力。

“要做好扶貧工作,必須要形成氛圍,要讓群眾知道我們來幹什麼、怎麼幹,一定要讓群眾瞭解扶貧攻堅到底有些什麼樣的政策。”有了這個想法,劉紅便開始了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

為幹好扶貧工作,劉紅堅持長期駐村,除了每月兩次集中學習外,其它工作日都駐紮在村裡,就算星期五要回縣城了,也是等到下午六七點才從鎮上出發。

為確保脫貧措施精准性,他與村支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先後親自到每一戶貧困戶家中都走訪了至少3次以上,重點戶達10次以上。時間一長,他和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貧困戶見到他就像見到親人一樣高興。

“李德秀屬於特殊情況,我們來爭取政策好生幫幫她。”劉紅和村支兩委議定,對她制定了1人低保、2人五保、1人養老保險、1人計生特扶獎扶、教育資助、助學貸款、危舊房改造、種植2畝脆李的綜合幫扶措施。2015年李德秀一家共獲得各類補貼收益41464元,且按現有政策近幾年每年僅財政轉移性收入就不低於22464元。“2015年底,村裡就幫李德秀建起了磚混結構的新房。”劉紅說。

現在,李德秀住上了安全的房屋,精氣神十足,“她逢人便講,是黨和政府給了她一家新的生命,感謝黨、感謝政府、更感謝幫助她的扶貧幹部。”劉紅說,每當看到李德秀老人淳樸的笑臉,自己的內心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一年來,不少貧困戶家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而劉紅也直接“拄壞”了4根拐棍。

不放棄 一直都在路上

吃的住的用的都沒有城裡方便,毫無疑問,駐村扶貧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向來以工作為先的劉紅不怕病痛,更不怕吃苦。他每週一進村,週五才能回家,遇上緊急情況,週末還得留在村裡加班。

這樣一來,劉紅駐村後,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裡。家和他,好像隔了十萬八千里。

2015年10月23日上午,拄著拐棍的劉紅剛在一貧困戶家落座,手機鈴聲響了。“喂,老劉,你快回來,兒子不行了,昨晚吐了一夜的血,現在已經送到醫院重症監護室!”電話另一頭,傳來妻子急切的聲音。

兒子生病是常有的事,那時他還以為妻子誇大了病情,所以並未太在意,放下電話後他又開始和貧困戶商議脫貧規劃。不料,等他忙完工作,再打電話給妻子時,才知道兒子還在醫院緊急搶救中,醫院已下達病危通知書……

他的心一下跌到穀底,急急忙忙飛趕到醫院,此時兒子剛出搶救室。看到病床上兒子那因失血過多而蒼白的臉龐,劉紅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

他也是血肉之軀,他也有骨肉親情呀。劉紅滿懷愧疚,深深吻在兒子的額頭,久久不願離開。

“村裡事還多,原諒爸爸吧。”兒子病情稍稍穩定後,劉紅沒有過多停留,又依依不捨趕回了楊柳村。他拄著拐棍,走在山道上,一路艱辛,一路汗水,一路收穫……

前不久,巫山縣委召開扶貧攻堅工作會。劉紅作了先進事蹟報告發言。當與會人員從同步播放的VCR上看到楊柳村整合落實各類資金800余萬元新修的8.5公里產業路、10口人畜飲水池、生態搬遷50戶以及C、D級危房改造24戶後,大家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成果有限度,工作無止境。100多個貧困戶脫貧了大半,還有一批貧困戶需要“拐棍隊長”們一戶一戶去幫扶,一戶一戶去落實。“沒有脫貧攻堅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聽著村民們發自內心的談論,看著每天都在變化著的楊柳村,劉紅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滿足,也感悟到村民們的更大期許:駐村幫扶見成效,“拐棍隊長”不能走。

不能走。他不走。他知道,只要他堅持帶著感情去做,帶著責任去做,帶著良心去做,村裡人的日子就會慢慢變好。

“篤——篤——篤……”聽吧,拐棍隊長又上路了。這落到地上的,是一步一個腳印,外加清晰的拐棍音……

山路崎嶇,他用一根拐棍走進大山。道路艱難,他拿赤誠之心引領鄉親們脫貧。劉紅用平凡而堅韌的力量,使貧困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拐棍的聲音、那堅實的腳印,成為像劉紅一樣的基層幹部們紮根大山、堅守扶貧一線中最令人感動的印記。

(中國文明網)

”他經常這樣告誡自己。就這樣,他挎著包,拄著杖,親了親兒子,告別家人,坐上汽車,來到距縣城60公里外的廟宇鎮,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扶貧攻堅的征程。

一路搖晃一路顛簸,跑了一個多小時後,汽車“嘎”地一聲刹住,終於到了廟宇鎮的貧困村——楊柳村。

下車後,起眼一看,劉紅的頭“嗡”地一下就大了:眼前,全都是那種非上即下的坡坡路!

“哈哈,你這個拐棍算是來對了地方。”快言快語的村支書一見面就打趣地告訴他,“出門就爬坡,山多坎也多,這就是楊柳村的特徵。”在這樣的村裡來來去去長期走,一般的城裡人恐怕都吃不了這個苦,劉紅的情況,離了拐棍就更沒有辦法了。

“沒事兒,我這次是有備而來。”篤了篤手裡的拐棍,劉紅回應道。

“先簡單介紹一下村裡貧困的基本情況。我看關鍵的是要實際入戶去看看、問問,掌握一手材料才好量體裁衣對症下藥,支書你看怎麼樣?”劉紅開門見山提出看法。

“不急不急,有你走的路,只要你耐的活(重慶方言“路很長事很多”的意思)。”支書點頭說。當天下午,村委會辦公室的燈光從擦黑一直亮到夜間11點多,幾十個貧困戶的檔案資料在劉紅手裡過了一遍又一遍……

短短1年 他走壞4根拐棍

“嘰嘰嘰,喳喳喳——”天剛亮,一群不知名的小鳥在樹林裡飛上飛下不住嘴兒地吵鬧。劉紅翻身起床,推窗一看:總算下雨了。燥熱的天氣已經緩解,但是貧困戶的住房有沒有安全問題?想到這裡,他趕緊簡單洗漱一下,在村支書的陪同下,拄著拐棍撐著雨傘就出去了。

家底不清,情況不明,制定的脫貧措施就是一張廢紙。劉紅邊走邊想,要確保脫貧措施的精准性,就必須要入戶走訪。只圖省事閉門造車、不搞深入的調查研究,是扶貧工作的大忌呀。

翻過一個小山包,轉過一道大灣,山坳裡一戶茅草屋映入眼裡。半人高的土坯牆,橫七豎八裂了很多口子。屋頂用一層又一層茅草覆蓋,算是遮風避雨了。這是貧困戶李德秀的家裡。一進門,眼前的場景讓劉紅驚呆了:老兩口蜷縮在一個稍幹的角落,地板上放滿了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外面在下大雨,屋裡在下小雨。

李德秀將臉盆放在漏雨處,在劉紅瞭解情況時便接了大半盆水。李德秀說,她的兒子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兒媳婦丟下兩個孩子遠走他鄉不知所蹤。年過七旬的李德秀本就身體不好,要供兩個孫子讀書,生活已是很不容易,哪有錢來整改房屋?“說了不怕醜,吃鹽的錢都沒得,已經吃了10多天的白水菜了。”李德秀邊說邊用衣袖擦淚。

“老人家,不要過於悲傷,黨和政府已經有了部署,一定會讓你們有房屋住,有飯吃,有衣穿,有尊嚴地活。這次我們來就是瞭解情況專門幫扶你們的。”劉紅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說。

離開李家,劉紅一行又來到相隔不遠的黃仁桂家,仔細瞭解他的肢體二級殘疾情況和生產生活情況……

每天,劉紅都拄著杖走村入戶實地查看,走著走著,第一次的摸底情況就“走”出來了——全村723戶村民中共有109戶貧困戶,其中20戶屬於D級危房戶。每一個貧困家庭致貧原因不同,各有各的難處。陡然,劉紅感覺肩上的擔子好重好重。

重壓之下必放大招!為此,劉紅挖空心思把工作做實,具體幫扶中也不遺餘力。

“要做好扶貧工作,必須要形成氛圍,要讓群眾知道我們來幹什麼、怎麼幹,一定要讓群眾瞭解扶貧攻堅到底有些什麼樣的政策。”有了這個想法,劉紅便開始了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

為幹好扶貧工作,劉紅堅持長期駐村,除了每月兩次集中學習外,其它工作日都駐紮在村裡,就算星期五要回縣城了,也是等到下午六七點才從鎮上出發。

為確保脫貧措施精准性,他與村支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先後親自到每一戶貧困戶家中都走訪了至少3次以上,重點戶達10次以上。時間一長,他和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很多貧困戶見到他就像見到親人一樣高興。

“李德秀屬於特殊情況,我們來爭取政策好生幫幫她。”劉紅和村支兩委議定,對她制定了1人低保、2人五保、1人養老保險、1人計生特扶獎扶、教育資助、助學貸款、危舊房改造、種植2畝脆李的綜合幫扶措施。2015年李德秀一家共獲得各類補貼收益41464元,且按現有政策近幾年每年僅財政轉移性收入就不低於22464元。“2015年底,村裡就幫李德秀建起了磚混結構的新房。”劉紅說。

現在,李德秀住上了安全的房屋,精氣神十足,“她逢人便講,是黨和政府給了她一家新的生命,感謝黨、感謝政府、更感謝幫助她的扶貧幹部。”劉紅說,每當看到李德秀老人淳樸的笑臉,自己的內心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一年來,不少貧困戶家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而劉紅也直接“拄壞”了4根拐棍。

不放棄 一直都在路上

吃的住的用的都沒有城裡方便,毫無疑問,駐村扶貧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向來以工作為先的劉紅不怕病痛,更不怕吃苦。他每週一進村,週五才能回家,遇上緊急情況,週末還得留在村裡加班。

這樣一來,劉紅駐村後,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裡。家和他,好像隔了十萬八千里。

2015年10月23日上午,拄著拐棍的劉紅剛在一貧困戶家落座,手機鈴聲響了。“喂,老劉,你快回來,兒子不行了,昨晚吐了一夜的血,現在已經送到醫院重症監護室!”電話另一頭,傳來妻子急切的聲音。

兒子生病是常有的事,那時他還以為妻子誇大了病情,所以並未太在意,放下電話後他又開始和貧困戶商議脫貧規劃。不料,等他忙完工作,再打電話給妻子時,才知道兒子還在醫院緊急搶救中,醫院已下達病危通知書……

他的心一下跌到穀底,急急忙忙飛趕到醫院,此時兒子剛出搶救室。看到病床上兒子那因失血過多而蒼白的臉龐,劉紅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

他也是血肉之軀,他也有骨肉親情呀。劉紅滿懷愧疚,深深吻在兒子的額頭,久久不願離開。

“村裡事還多,原諒爸爸吧。”兒子病情稍稍穩定後,劉紅沒有過多停留,又依依不捨趕回了楊柳村。他拄著拐棍,走在山道上,一路艱辛,一路汗水,一路收穫……

前不久,巫山縣委召開扶貧攻堅工作會。劉紅作了先進事蹟報告發言。當與會人員從同步播放的VCR上看到楊柳村整合落實各類資金800余萬元新修的8.5公里產業路、10口人畜飲水池、生態搬遷50戶以及C、D級危房改造24戶後,大家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成果有限度,工作無止境。100多個貧困戶脫貧了大半,還有一批貧困戶需要“拐棍隊長”們一戶一戶去幫扶,一戶一戶去落實。“沒有脫貧攻堅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聽著村民們發自內心的談論,看著每天都在變化著的楊柳村,劉紅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滿足,也感悟到村民們的更大期許:駐村幫扶見成效,“拐棍隊長”不能走。

不能走。他不走。他知道,只要他堅持帶著感情去做,帶著責任去做,帶著良心去做,村裡人的日子就會慢慢變好。

“篤——篤——篤……”聽吧,拐棍隊長又上路了。這落到地上的,是一步一個腳印,外加清晰的拐棍音……

山路崎嶇,他用一根拐棍走進大山。道路艱難,他拿赤誠之心引領鄉親們脫貧。劉紅用平凡而堅韌的力量,使貧困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拐棍的聲音、那堅實的腳印,成為像劉紅一樣的基層幹部們紮根大山、堅守扶貧一線中最令人感動的印記。

(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