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很多糖尿病患者運動方式都錯了,應該如何運動呢?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就是運動,但是很多人在沒有掌握正確運動方式的情況下運動並沒有什麼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瞭解一些運動相關的情況。

(1)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形式和運動量

推薦糖尿病患者開展步行、慢跑、騎車、跳舞、跳繩(慢速)、游泳、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廣播體操、健身操、太極拳、登山等運動。這些運動形式強度不是很大,能堅持較長時間,能量消耗大,既消耗糖,又消耗脂肪,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水準,也可以減肥。糖尿病患者應每週累計至少進行150分鐘此類項目,如一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

舉重、短跑(快速)、跳繩(快速)、拉力器械、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運動形式也適合糖尿病患者。

這些項目雖然消耗能量相對較少,但可以增加肌肉重量和力量,從而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血糖的益處更為持久。糖尿病患者每週最好進行2次此類運動。

糖尿病患者聯合進行上述兩種類型的運動效果最好,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代謝。而且,上述推薦的運動量不是最高限量,如果身體條件允許,超過這些推薦量的運動會獲益更多。

如果無法進行上述各種專門的運動項目,那麼增加日常體力活動亦有很多益處,如步行、爬樓梯、騎車上下班等。家務勞動(如擦地板、掃地、搬東西、洗衣服、做飯、外出採購等)和辦公室活動(如打掃衛生、整理、走動、下蹲起等)都可以增加能量消耗。這些體力活動雖然強度不大,但可以因地制宜、隨時隨地地進行,反倒容易消耗較多的能量。

瑜伽、軟體操等以拉伸動作為主的運動形式,

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性,但能量消耗不大,對肌肉總量影響也不明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小,對血糖的益處較前兩種運動要少。

“中等強度”是因人而異的,取決於個人以往的鍛煉情況及其相對健康程度(WHO《關於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同一項運動,比如快走,對大部分不怎麼鍛煉的人可以算作“中等強度”,但對運動高手就算“較低強度”,對某些虛弱的病人就算“高強度”了。

(2)中等強度運動

不論開展何種體力活動(運動)形式,只有達到“中等強度”才能獲得最佳效果,那麼中等強度到底是怎樣的呢?可以從心率、呼吸和運動後感覺幾方面判斷,見表2-3。

中等強度運動時,會感覺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隨著呼吸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唱歌(有點兒上氣不接下氣)。

中等強度時,心率明顯加快,一般要達到“150-年齡”,但不超過“170-年齡”。

比如某糖尿病患者40歲,那麼他運動時心率應控制在110~130次/分鐘(150-40=110,170-40=130)。

如果運動後疲勞感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次日早晨仍覺四肢酸軟沉重、周身乏力,說明運動強度過大。不過,如果運動後一點疲勞感也沒有,則說明運動強度不夠,需要提高運動強度。

中等強度運動後,明顯疲勞感在20~30分鐘內消失,次日沒有或僅有輕度疲勞感,說明運動強度合適。

不同的活動強度的自我判斷

(3)餐後體力活動尤其重要

正餐結束後立即進行20~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對控制餐後血糖效果更好。還有研究說,變速運動,即快快慢慢、快慢結合的運動對降低餐後血糖效果更好,比如跳舞、快慢走等。

即使不能做到每餐後都開展體力活動,也要儘量頻繁活動,只要條件允許,應每天運動。不得連續2天不運動(體力活動)。說到底,進行體力活動的關鍵可能並不是運動形式或技能,而是觀念。動則有益!糖尿病患者應該把體力活動或體力勞動視為治療手段,儘量減少靜坐時間。

(4)運動治療重要性

建議以下情況不適宜運動(指專門的運動療法,不包括日常活動或家務活動等):

①血糖>14~16毫摩爾/升。

②血糖發作或血糖波動較大。

③糖尿病急性代謝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等。

④有各種心臟、腎臟併發症且比較嚴重。

最穩妥的策略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治療。

(5)防範低血糖

運動時要注意防範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症狀主要有頭痛、昏睡、饑餓感明顯、視物模糊、出虛汗、口唇麻木、面色蒼白等。

出行或運動時,糖尿病患者應隨身攜帶糖類食品(如甜飲料、糖果、餅乾等),以便在出現低血糖時及時自救。運動量很大時,應提前增加糖類攝入。

當低血糖發生時,應立即吃“糖”,如甜飲料(1杯)、糖果(數塊)、糖水(1杯)、蜂蜜(1~4茶匙)、巧克力(1塊)或葡萄糖片(數片)等。5分鐘內症狀仍無改善,應再吃更多的糖,10分鐘後仍無改善,必須去醫院治療。

低血糖糾正後,還應在下一餐前吃一點兒主食、水果等,防止低血糖再次發生。

定時定量進餐,有可能誤餐時提前做好準備。少量多餐,在兩餐之間加餐(如少量水果)也會有效。對頻繁發生低血糖的患者,應在控制每日總能量的前提下,加餐1~2次。

堅果、肉類、蛋類、奶類對低血糖幾乎無效。

(6)把握體重、進食量和體力活動量之間的關係

根據體重和體力活動情況調整進食量

體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進食量和體力活動量之間的平衡,三者之間構成了並不複雜的辯證關係。體重是由進食量和體力活動量決定的。也可以說,進食量是由體重和體力活動量共同決定的。體力活動量不但影響體重和血糖,也影響進食量(如增加食欲)。

首先要保證體重是適宜的或體重變化是趨向適宜的,其次要保證每天的體力活動量,最後決定了一個人的進食量,在此基礎上通過合理搭配降低血糖水準。常見的錯誤是僅僅由血糖水準決定進食量,血糖高就少吃,血糖低就多吃。

不同的活動強度的自我判斷

(3)餐後體力活動尤其重要

正餐結束後立即進行20~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對控制餐後血糖效果更好。還有研究說,變速運動,即快快慢慢、快慢結合的運動對降低餐後血糖效果更好,比如跳舞、快慢走等。

即使不能做到每餐後都開展體力活動,也要儘量頻繁活動,只要條件允許,應每天運動。不得連續2天不運動(體力活動)。說到底,進行體力活動的關鍵可能並不是運動形式或技能,而是觀念。動則有益!糖尿病患者應該把體力活動或體力勞動視為治療手段,儘量減少靜坐時間。

(4)運動治療重要性

建議以下情況不適宜運動(指專門的運動療法,不包括日常活動或家務活動等):

①血糖>14~16毫摩爾/升。

②血糖發作或血糖波動較大。

③糖尿病急性代謝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等。

④有各種心臟、腎臟併發症且比較嚴重。

最穩妥的策略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治療。

(5)防範低血糖

運動時要注意防範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症狀主要有頭痛、昏睡、饑餓感明顯、視物模糊、出虛汗、口唇麻木、面色蒼白等。

出行或運動時,糖尿病患者應隨身攜帶糖類食品(如甜飲料、糖果、餅乾等),以便在出現低血糖時及時自救。運動量很大時,應提前增加糖類攝入。

當低血糖發生時,應立即吃“糖”,如甜飲料(1杯)、糖果(數塊)、糖水(1杯)、蜂蜜(1~4茶匙)、巧克力(1塊)或葡萄糖片(數片)等。5分鐘內症狀仍無改善,應再吃更多的糖,10分鐘後仍無改善,必須去醫院治療。

低血糖糾正後,還應在下一餐前吃一點兒主食、水果等,防止低血糖再次發生。

定時定量進餐,有可能誤餐時提前做好準備。少量多餐,在兩餐之間加餐(如少量水果)也會有效。對頻繁發生低血糖的患者,應在控制每日總能量的前提下,加餐1~2次。

堅果、肉類、蛋類、奶類對低血糖幾乎無效。

(6)把握體重、進食量和體力活動量之間的關係

根據體重和體力活動情況調整進食量

體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進食量和體力活動量之間的平衡,三者之間構成了並不複雜的辯證關係。體重是由進食量和體力活動量決定的。也可以說,進食量是由體重和體力活動量共同決定的。體力活動量不但影響體重和血糖,也影響進食量(如增加食欲)。

首先要保證體重是適宜的或體重變化是趨向適宜的,其次要保證每天的體力活動量,最後決定了一個人的進食量,在此基礎上通過合理搭配降低血糖水準。常見的錯誤是僅僅由血糖水準決定進食量,血糖高就少吃,血糖低就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