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遊記》裡唐僧的母親同是被霸佔,為什麼別人沒死她死了?

之前,說到了《西遊記》裡曾經有兩個妖怪霸佔人妻,

一個是害了烏雞國國王的青獅精,一個是從朱紫國擄走金聖宮娘娘的賽太歲。( 《西遊記》裡被妖怪霸佔的人妻,為什麼都保住了貞節? )不過,結果還算圓滿,這兩個妖怪並沒有占到實際便宜,娘娘和國王最後也都幸福圓滿。

但是,說到這兒,我們又不得不提一下《西遊記》當中,同是被別人霸佔,結果卻完全不同的唐師父的親生母親。這部分內容是在“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裡寫到的。

雖然,我們之前曾經談到過,附錄這一回很有可能不是出自吳承恩之手,或許是後人覺得唐僧的身世不夠完整,而特意補充的。而且,在這一回的內容裡有諸多地方跟全書接不上,包括唐僧母親被占這件事。可是,從故事的內容上來看,和前面咱們說過的人妻被占大同小異:

西遊記(上下) 吳承恩 白話文 西遊記原著青少版世界名著中國四大名著小說書籍初高中生學生版 ¥39 購買

唐僧的親生父親陳光蕊高中狀元,跨馬遊街三日。在丞相殷開山的門前,遇上了正在拋繡球招親的丞相之女殷溫嬌。後來,新科狀元被繡球打中,迎狀元入相府成婚。接著,狀元被任命為江州州主,同妻子前赴江州赴任。赴任路上,

陳光蕊遭賊人劉洪所害,妻子殷溫嬌被霸佔。

不過,和那兩次人妻被占的結果不同的是,附錄裡處理的更嚴格。殷溫嬌被霸佔後,忍辱生下了丈夫的遺腹子陳玄奘,之後把孩子順流漂走,孩子被金山寺長老救下,當了和尚。後來,玄奘十八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見了生母,又赴京找外公求救。替父母洗白冤仇。

可是,洗白冤仇之後呢?殷開山去了江州府衙見自己的女兒:

小姐欲待要出,羞見父親,就要自縊。玄奘聞知,急急將母解救,雙膝跪下,對母道:“兒與外公,統兵至此,與父報仇。今日賊已擒捉,母親何故反要尋死?母親若死,孩兒豈能存乎?”丞相亦進衙勸解。小姐道:“吾聞婦人從一而終。痛夫已被賊人所殺,豈可面見顏從賊?止因遺腹在身,

只得忍恥偷生。今幸兒已長大,又見老父提兵報仇,為女兒者,有何面目相見!惟有一死以報丈夫耳!”丞相道:“此非我兒以盛衰改節,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為恥!”

儘管,殷開山都這麼勸解自己的女兒了,但是,結果卻依然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皆大歡喜。先是,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自來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陳光蕊處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將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

然後,這三人一哭,驚動了水府,龍王讓夜叉把光蕊身屍送出江口還魂。這邊正哭著祭奠的親人們,見水面上一個死屍浮上來,正是陳光蕊。殷小姐越發嚎啕大哭不已。可是,這陳光蕊舒拳伸腳,身子漸漸展動,忽地爬將起來坐下,活了。按光蕊自己的話說,這也算是苦盡甘來,莫大之喜!光蕊又同玄奘到劉家店尋回婆婆,看上去是闔家歡樂。

可是,轉折出現了:

唐王准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說好的皆大歡喜呢?殷小姐怎麼死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貞節這道坎,他們始終無法越過。一個女人被賊人所占,結果註定只有一個,就是為守節而死。殷小姐幸運的是有丈夫的遺腹子,這是那個時候女人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後來,殷小姐在眾人的苦勸之下,一次次自殺失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的丈夫陳光蕊已經死了。他們不用再一起面對現實問題,也不會有人詬病自己的丈夫。所以,殷小姐才一次次被勸了下了。然而,造化弄人,誰能想到死了的陳光蕊後來又能復活呢?他這一活,算是把殷小姐逼上了死路。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殷小姐多年來並沒有主動聯繫父親申冤,因為沉冤得雪那一天,必然是她的死期,而且是從容赴死。有幾個人面對生死的時候可以做到從容,這是不過是文人的臆想罷了。這樣看來,即使是痛恨當時的現實社會,吳承恩也好,補寫附錄的作者也好,誰也沒辦法跳出時代的牢籠。他們理解的皆大歡喜和闔家歡樂,和我們現代人想的終歸是不同。

至於同一時代的《金瓶梅》或《三言二拍》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關於男女之事的描寫和判斷標準,咱們改天再說。

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將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

然後,這三人一哭,驚動了水府,龍王讓夜叉把光蕊身屍送出江口還魂。這邊正哭著祭奠的親人們,見水面上一個死屍浮上來,正是陳光蕊。殷小姐越發嚎啕大哭不已。可是,這陳光蕊舒拳伸腳,身子漸漸展動,忽地爬將起來坐下,活了。按光蕊自己的話說,這也算是苦盡甘來,莫大之喜!光蕊又同玄奘到劉家店尋回婆婆,看上去是闔家歡樂。

可是,轉折出現了:

唐王准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說好的皆大歡喜呢?殷小姐怎麼死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貞節這道坎,他們始終無法越過。一個女人被賊人所占,結果註定只有一個,就是為守節而死。殷小姐幸運的是有丈夫的遺腹子,這是那個時候女人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後來,殷小姐在眾人的苦勸之下,一次次自殺失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的丈夫陳光蕊已經死了。他們不用再一起面對現實問題,也不會有人詬病自己的丈夫。所以,殷小姐才一次次被勸了下了。然而,造化弄人,誰能想到死了的陳光蕊後來又能復活呢?他這一活,算是把殷小姐逼上了死路。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殷小姐多年來並沒有主動聯繫父親申冤,因為沉冤得雪那一天,必然是她的死期,而且是從容赴死。有幾個人面對生死的時候可以做到從容,這是不過是文人的臆想罷了。這樣看來,即使是痛恨當時的現實社會,吳承恩也好,補寫附錄的作者也好,誰也沒辦法跳出時代的牢籠。他們理解的皆大歡喜和闔家歡樂,和我們現代人想的終歸是不同。

至於同一時代的《金瓶梅》或《三言二拍》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關於男女之事的描寫和判斷標準,咱們改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