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仗的時候,為什麼投降要舉白旗?東西方不謀而合……

兩軍交戰,戰敗的一方若想投降,就向對方打出白旗,另一方就會停止武力接受投降。人們一般把白旗當作投降的標誌,為什麼投降的時候要舉白旗呢?

在一些資料上,我們可以發現在戰爭中舉白旗投降的歷史非常久遠。

在中國,舉白旗的歷史可能起源于秦漢,當時秦人以黑色為“國色”,秦末劉邦率軍直逼咸陽,秦子嬰投降,便以秦人的“國色”的反色--白色為服出降。在西方,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有舉物表示投降的記錄,後來也發展成為舉白旗投降。

為什麼東西方在各自的戰爭傳統中竟然不謀而合,投降的時候都要選擇舉白旗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色是一個禁忌顏色,辦喪事的時候叫白事,智商低下的人叫白癡,出力不討好叫白忙、白費力等。在中國五行學說中,西方為白虎,

是刑天殺神,主蕭殺之秋。白色代表了枯竭和生命消逝,象徵著死亡和凶兆。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的感性認識就是一無所有和徹底失敗。

這是從文化上理解的。

當然也有人從現實因素考慮,稱當時有色的布料出現很晚,而白色的布最為易得,

所以就地取材,就發展成舉白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