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業致富帶頭人 人如其茶信為先

——記全國人大代表、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新

文/時秀敏

1989年,17歲的他隻身一人從鄉下來到幾十公里外的信陽市,從提籃小賣的“雞蛋郎”、“茶葉郎”逐步走上了規範經營,從“小店鋪”到河南省茶產業重點龍頭企業,從“地攤貨”到“河南省省長品質獎”,再到登上“上合組織”的高雅殿堂,劉文新和他的文新公司、文新品牌茶葉用誠信代言,填平了這天淵之別的距離。他曾說:“名字是商標,也是名片,如果自己人做不好,就是對企業和品牌的最大傷害;做企業,

就是做人,做人要誠信,做企業同樣如此。”人如其茶,茶如其人。如今文新的“國人好茶夢、茶農幸福夢、文新家人夢、名茶復興夢”正和中國夢一起,行進在小康之路上……2005年他榮獲第十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稱號,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茶農是他的根

春茶開採時節,信陽溮河區的茶農們最盼望的就是劉文新的到來。只要聽說他來收茶,十裡八鄉的茶農們便爭先恐後地趕來。為啥都爭著把茶葉賣給劉文新?“賣給文新,俺放心!”茶農回答得很乾脆。

“都是當場支付現金,以質論價,公平交易,他還把自己的手機號公佈於眾,便於茶農諮詢求助,及時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

”文新公司副總經理劉國鋒說:“有時候帶的現金用完了,茶農還堅持要賣給我們。他們說,文新欠錢俺不怕。但這麼多年,文新從沒欠過茶農一分錢!”

2003年,劉文新成立了文新茶葉合作社,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之路,無償為茶農提供技術服務,並實施訂金提前預付、原料優價收購、年終優者返利等惠農舉措,解決了茶農種茶賣茶難的問題。合作社輻射的8000多戶茶農的每畝茶園年均增收3000多元,

直接受益的2萬多茶農人均年增收20%以上。

“不是文新扶持,俺現在咋能發展這麼好!”溮河港鄉黑龍潭村53歲的種茶大戶劉永成最有感觸。文新不但拿錢支援他開發荒山,建設有機茶園,還讓他管理黑龍潭茶葉加工基地。就連妻子淋巴瘤住院,也是一個電話,文新就將五萬元的手術費打到了卡上。

劉文新說:“我是靠茶成長的,茶農就是我的根。茶農不說我好,

我的人生就沒有價值。我的企業如果不能帶領茶農致富,企業就沒有意義!”這就是他的價值觀。

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和茶農是魚水關係,對茶農要有一顆真心、公心、良心,要真正把茶農當兄弟,公平公正,優質優價。他公開向茶農承諾:有困難,找文新!

2013年,溮河港鄉郝家沖村。由於天氣炎熱,市場收購量壓縮,有個茶農足足200多斤優質鮮葉沒賣出去,若當天不出手,鮮葉就會“捂包”變紅。接到茶農的求助電話,劉文新毫不猶豫地讓收購人員按高端鮮葉的市場價買了下來,卻由於錯過了加工成高檔綠茶的最佳時機,只能做普通低檔綠茶處理。“寧可公司受損失,也不能讓茶農受損失!”這是他的做事法則。

2014年春節前夕,溮河港新灣村和郝家沖村的部分茶園租金到期,公司資金卻異常緊張。茶農說,緩一緩,過罷年給也一樣。但文新一諾千金,他想方設法壓縮其他費用開支,甚至把夫妻倆的工資全部拿出來,趕在臘月二十六把130多萬元租金支付到位。他說:“讓百姓安心過年,文新才能過個安心年。”

2014年春茶開採時節,董家河鄉的茶農打來電話:原本在此收購的另一家公司壓縮了收購量,部分茶農茶葉賣不出去。茶農的呼聲就是文新的需要!儘管這並不在文新的收購計畫之列,但劉文新還是堅持在這裡增設了收購點。

“興茶富農”“心系茶農,服務茶農”……這屬於文新的一面面錦旗,表達了茶農最真實的感謝和心聲。文新,正是他們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品牌是他的臉

從21年前註冊“文新”品牌的那一刻起,劉文新就把它當成自己的臉面一樣,精心呵護。他說,品牌是他的臉,一個人臉面不乾淨,就沒法見人。

為確保茶葉品質,劉文新設計了從茶園到茶杯的監控和檢測流程,引入了ISO9001國際品質管制體系、HACCP等國際認證標準。在產品品質出廠檢驗時,文新公司要求每一項產品品質指標必須嚴格高於國家標準,為消費者把好“每一道關口”。

“茶葉含不含農藥,重金屬超不超標,消費者分辨不出來,單靠肉眼、經驗也不行,得靠科學、靠技術。”2012年,劉文新斥資近2000萬元,建起了一流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所有文新茶葉批批自檢,自檢合格後,送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複檢。多年來,送檢中茶所複檢的文新茶沒有發現一批不合格產品。

在文新遍佈全國各大中城市的169家直營專賣店和318家加盟店裡,隨便選出任何一款“文新牌”茶葉,文新人就能告訴你它來自哪一塊茶園,哪一位茶農。這種近乎苛刻的產品品質可追溯體系,讓每一袋茶葉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1999年,文新茶葉被省政府命名為“重點保護產品”。

2015年12月30日,一封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的感謝信從省城鄭州飛到了信陽市市長的案頭。作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唯一指定用茶,文新公司提供的信陽毛尖、信陽紅茶葉受到了與會嘉賓和國內外媒體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這無疑是劉文新的驕傲,信陽的驕傲,河南的驕傲,也是中國品牌的驕傲!

誠信是通行證

劉文新成功的法寶是什麼?每每面對這樣的疑問,他總是給出一個答案:“誠信是通行證”。

文新公司公開承諾,所有公司的茶售出後,只要消費者不滿意,一律無條件免費退換。即便線上上的銷售也同樣如此,而且公司承擔退換貨的往返郵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公司內部還因此起過爭執,幾位副總態度堅決,言之有理:“無條件退換,管理者要承擔多大風險!企業會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

劉文新的態度更為堅決:“咱的目標是做百年老店。讓消費者滿意,說到做到,是咱的底線!”

這樣的底線的確需要付出代價。最初,線上的不少顧客因保存不當,開封飲用或購買一周後,甚至長達一個月,喝得所剩無幾的時候,提出了退換貨。“一律無條件免費退換”讓公司短期內蒙受了損失,但也最終贏得了客戶。線上線下,文新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消費者。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候,劉文新也絕不放棄誠信。

1992年首屆信陽茶葉節,不滿20歲的劉文新在幸福路茶葉市場租了個20多平方米的門店辦起茶莊,前途未蔔,困難重重。這時,他接到了第一個“大單”:有個大客戶要買150公斤大山毛尖,並當場預付了全部貨款。他跑了兩天,才收了一半的貨。送貨時,他向這位茶商道歉,並退還了餘款。茶商說:“你怎麼連送到手的錢都不知道賺,用小山茶充數不就得了?”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怎能以次充好糊弄您?”這位茶商看他真是個實在人,以後便常來他這兒進貨。

這件事在信陽茶葉市場不脛而走,文新茶莊的生意也日漸紅火。就連計程車司機也當起了義務宣傳員,遇到外地人到信陽買茶葉,他們都會推薦到文新茶莊。

和銀行打交道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必考題”。20多年來,劉文新次次都交出了滿分答卷:沒有一筆貸款欠息、逾期。他因此在多家銀行都享有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信用貸款的“特權”。在貸款審核愈加嚴格的當下,他的誠信就是暢通無阻的“通行證”。

有一年,一筆銀行貸款眼看就要到期,本息卻還有600萬元的缺口。他無奈之下就向一位信陽商界的大姐求助。大姐二話沒說,立即安排財務轉帳,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那可是600萬元的鉅款!面對財務人員的疑問,大姐說:“文新,我信得過!”

“文新,我信得過!”和他打過交道的人,大抵都會這麼認定。因為“信得過”,茶農都願意把茶賣給文新,在他的輻射帶動下,10多萬茶農增收致富;因為“信得過”,員工來了就很少有人選擇離開,公司裡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元老”比比皆是;因為“信得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定了文新。

2013年,溮河港鄉郝家沖村。由於天氣炎熱,市場收購量壓縮,有個茶農足足200多斤優質鮮葉沒賣出去,若當天不出手,鮮葉就會“捂包”變紅。接到茶農的求助電話,劉文新毫不猶豫地讓收購人員按高端鮮葉的市場價買了下來,卻由於錯過了加工成高檔綠茶的最佳時機,只能做普通低檔綠茶處理。“寧可公司受損失,也不能讓茶農受損失!”這是他的做事法則。

2014年春節前夕,溮河港新灣村和郝家沖村的部分茶園租金到期,公司資金卻異常緊張。茶農說,緩一緩,過罷年給也一樣。但文新一諾千金,他想方設法壓縮其他費用開支,甚至把夫妻倆的工資全部拿出來,趕在臘月二十六把130多萬元租金支付到位。他說:“讓百姓安心過年,文新才能過個安心年。”

2014年春茶開採時節,董家河鄉的茶農打來電話:原本在此收購的另一家公司壓縮了收購量,部分茶農茶葉賣不出去。茶農的呼聲就是文新的需要!儘管這並不在文新的收購計畫之列,但劉文新還是堅持在這裡增設了收購點。

“興茶富農”“心系茶農,服務茶農”……這屬於文新的一面面錦旗,表達了茶農最真實的感謝和心聲。文新,正是他們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品牌是他的臉

從21年前註冊“文新”品牌的那一刻起,劉文新就把它當成自己的臉面一樣,精心呵護。他說,品牌是他的臉,一個人臉面不乾淨,就沒法見人。

為確保茶葉品質,劉文新設計了從茶園到茶杯的監控和檢測流程,引入了ISO9001國際品質管制體系、HACCP等國際認證標準。在產品品質出廠檢驗時,文新公司要求每一項產品品質指標必須嚴格高於國家標準,為消費者把好“每一道關口”。

“茶葉含不含農藥,重金屬超不超標,消費者分辨不出來,單靠肉眼、經驗也不行,得靠科學、靠技術。”2012年,劉文新斥資近2000萬元,建起了一流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所有文新茶葉批批自檢,自檢合格後,送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複檢。多年來,送檢中茶所複檢的文新茶沒有發現一批不合格產品。

在文新遍佈全國各大中城市的169家直營專賣店和318家加盟店裡,隨便選出任何一款“文新牌”茶葉,文新人就能告訴你它來自哪一塊茶園,哪一位茶農。這種近乎苛刻的產品品質可追溯體系,讓每一袋茶葉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1999年,文新茶葉被省政府命名為“重點保護產品”。

2015年12月30日,一封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的感謝信從省城鄭州飛到了信陽市市長的案頭。作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唯一指定用茶,文新公司提供的信陽毛尖、信陽紅茶葉受到了與會嘉賓和國內外媒體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這無疑是劉文新的驕傲,信陽的驕傲,河南的驕傲,也是中國品牌的驕傲!

誠信是通行證

劉文新成功的法寶是什麼?每每面對這樣的疑問,他總是給出一個答案:“誠信是通行證”。

文新公司公開承諾,所有公司的茶售出後,只要消費者不滿意,一律無條件免費退換。即便線上上的銷售也同樣如此,而且公司承擔退換貨的往返郵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公司內部還因此起過爭執,幾位副總態度堅決,言之有理:“無條件退換,管理者要承擔多大風險!企業會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

劉文新的態度更為堅決:“咱的目標是做百年老店。讓消費者滿意,說到做到,是咱的底線!”

這樣的底線的確需要付出代價。最初,線上的不少顧客因保存不當,開封飲用或購買一周後,甚至長達一個月,喝得所剩無幾的時候,提出了退換貨。“一律無條件免費退換”讓公司短期內蒙受了損失,但也最終贏得了客戶。線上線下,文新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消費者。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候,劉文新也絕不放棄誠信。

1992年首屆信陽茶葉節,不滿20歲的劉文新在幸福路茶葉市場租了個20多平方米的門店辦起茶莊,前途未蔔,困難重重。這時,他接到了第一個“大單”:有個大客戶要買150公斤大山毛尖,並當場預付了全部貨款。他跑了兩天,才收了一半的貨。送貨時,他向這位茶商道歉,並退還了餘款。茶商說:“你怎麼連送到手的錢都不知道賺,用小山茶充數不就得了?”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怎能以次充好糊弄您?”這位茶商看他真是個實在人,以後便常來他這兒進貨。

這件事在信陽茶葉市場不脛而走,文新茶莊的生意也日漸紅火。就連計程車司機也當起了義務宣傳員,遇到外地人到信陽買茶葉,他們都會推薦到文新茶莊。

和銀行打交道是每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必考題”。20多年來,劉文新次次都交出了滿分答卷:沒有一筆貸款欠息、逾期。他因此在多家銀行都享有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信用貸款的“特權”。在貸款審核愈加嚴格的當下,他的誠信就是暢通無阻的“通行證”。

有一年,一筆銀行貸款眼看就要到期,本息卻還有600萬元的缺口。他無奈之下就向一位信陽商界的大姐求助。大姐二話沒說,立即安排財務轉帳,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那可是600萬元的鉅款!面對財務人員的疑問,大姐說:“文新,我信得過!”

“文新,我信得過!”和他打過交道的人,大抵都會這麼認定。因為“信得過”,茶農都願意把茶賣給文新,在他的輻射帶動下,10多萬茶農增收致富;因為“信得過”,員工來了就很少有人選擇離開,公司裡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元老”比比皆是;因為“信得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定了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