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圖書推薦 在那座曾經的城裡

《老城裡》

作者:楊惠全,劉茂國,鄭偉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定價:128.00元

提起老城,你會想到什麼呢?斜陽草樹,尋常巷陌?還是煙柳華僑,風簾翠幕?時尚的老城千千萬萬,但唯有一座有著別樣的韻味。想起老城,記憶就像遊子歸家的旅程一樣長。

記憶中的老城,最是那長長短短、寬寬窄窄的胡同。這裡是小夥伴追逐、嬉戲的場所,也是幾代人學習、成長的搖籃。她們連結著學校、影院,連結著最好的朋友,更連結著我們各自溫暖的家。

兒時的老城,有初春時節北大關外的乍暖還寒,有盛夏夜晚城廂禮堂的人聲鼎沸,有金秋十月中營小學的落葉翩翩,更有臘月年根兒官銀號市場的繁華熱鬧,還有那空氣中永遠飄蕩著的北方特有的腔調和韻味……這裡充滿了老城特有的精氣神兒、人情味兒和恰到好處的熱鬧勁兒。這座略顯局促的天津老城是普通百姓的“城堡”,是他們生兒育女、繁衍生息的樂園,

見證了民族的苦難,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但終究敵不過時代的變遷,倏然之間,消失了大半,難尋曾經的容顏。

彈指之間,2016年7月,天津古籍出版社推出了承載著一代人記憶的《老城裡》。書中以豐富的圖片和翔實的文字講述了天津老城六百餘年的滄桑巨變,為所有曾經生活在老城的人們以及所有和老城有交集的人們喚起了一段回憶,凝聚了一份深情。翻開這本《老城裡》,面前便是一篇猶如散文詩般優美的前言。

那深刻的思想、厚重的情感、雋雅的文筆無不令讀者深思而動容。字裡行間若隱若現的情懷喚起了人們無盡的思念,慢慢沁入心脾,也隱隱痛在心間……

《老城裡》將為幾代人留下曾經溫馨的記憶:童年、青年、壯年、老年。所有和老城有過交集的人都不會忘記,老城的情懷讓我們心守一事,相伴一生!

春寒料峭的夜晚,讓我們翻開《老城裡》,重新和老城面對面。

相顧無言,總是回憶暖心間。

鳥過留痕

——悅讀《楊炯集箋注》

《楊炯集箋注》

作者:楊炯,祝尚書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定價:168.00元

楊炯,唐代文學家、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四傑中王勃、駱賓王,早有清人為之作注,盧集也有新整理本行世,

惟楊集以其箋注之難,長期以來未見有疏解文典、便於閱讀的整理本。祝尚書先生集數年之力,撰成了這本《楊炯集箋注》,注釋詳密,徵引豐富,對楊炯詩文所用典故深加考索,多有發明。又搜集楊炯殘文斷句、傳記逸事等附載於後。

《楊炯集箋注》的優點首先體現在校勘精審上。現存楊集乃明人重輯本,由於時代久遠,屢經散聚,文字錯訛甚多,聊勝於無,實難稱善。此次整理,雖仍以童佩本為底本,沒有採用打亂編次重輯的方式,但實際上所做工作同於重輯,不僅對校了明代張燮《初唐四子集》本、張遜業輯《唐十二家詩》本、銅活字《唐五十家詩集》本、清項家達本等,而且參校《文苑英華》《唐文粹》以及宋人類書等等,充分利用《英華》所保留的宋人校勘成果,參綜各書,熔校勘與考證於一爐,盡力追索底本的原始出處。

《楊炯集箋注》的另一優勝之處,是箋注詳密、徵引豐富。楊集的閱讀障礙,除來自文字錯訛外,尚有大量用典。祝先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即有志於斯役,他日日孜孜,廣搜細考,一一疏解,在引證考求之外,又每每以簡明的語言點明文意,擺脫了此類注釋的常見之弊。

前人注書有“注古典易,注今典難”的說法,意思是查找所用古書中的典故相對容易,而準確解讀詩文中所涉當時的人與事(即“今典”)則很難。楊炯是初唐作家,其詩文涉及大量唐初高宗、武后兩朝的政治、軍事,以及職官、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對此,祝先生皆一一精心稽考,準確地予以箋釋,大大縮短了今人與楊炯之間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時空距離。

這本《楊炯集箋注》可謂是祝尚書先生的心血之作,書中所注典故近萬條,句讀之中無不體現出先生的揣摩。祝尚書先生積多年之力,日日盡心於此,終成這部一百二十余萬字的巨著,可謂是善莫大焉。

大時代下小人物的一生

《檀香刑》

作者:莫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定價:38.00元

《檀香刑》,一部莫言潛心五年完成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結構精巧,帶有濃濃的時代色彩。作者真實地再現了清末山東半島發生的一起民間反殖民的鬥爭事件。帶頭領導這起反殖民鬥爭的民間藝人孫丙最終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為主線,展示了中國王朝政治沒落中的諸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小說圍繞著檀香刑的實施,將封建王權和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檀香刑》的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膠東半島,一個人命無比廉價的時代。莫言以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德國殖民山東等這些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事件作為故事背景,以孫丙抗德為線索,以貓腔小戲為配樂,以六場大刑為情節,以狂歡語言為節奏,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愛恨交織的精彩故事。

《檀香刑》故事並不複雜,以賣驢肉的女主人公眉娘為軸心,描繪了她的親爹、乾爹、公爹之間的恩怨情仇,生死較量。小說主要人物形象有:殺人不眨眼的老趙甲,瘋瘋癲癲的傻瓜趙小甲,冠冕堂皇為民請命的父母官錢丁錢大老爺,風情萬種的浪蕩孝女孫眉娘,鐵杆英雄真漢子孫丙。他們五個主要的人物形象相互交織,穿插于全文,使全文內容飽滿而生動,讓整個高密東北鄉間的民間人物形象全盤躍然紙上。

《檀香刑》的功力無疑是爐火純青的,在別的中國當代作家手裡很容易流於形式的多視角交替敘述、打亂時間順序重組敘述等等手法,在莫言手裡變得圓融而不露痕跡。

在《檀香刑》中,除了陰森可怖的廟堂生命以外,還描繪了另一個生機勃勃的民間生命形態。民間是與廟堂相對立的另一個生存空間。民間生命形態是獨立於廟堂主流生命形態外的另一種生命意識形式,它植根于民間文化形態土壤中。民間文化形態“在國家權力控制相對薄弱的領域產生,保存了相對自由活潑的形式,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出民間社會生活的面貌和下層人民的情緒世界,體現出一種自然、悲壯、強悍的生命美學。”

我的一生,就是這樣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作者:[日]村上春樹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定價:45.00元

每個人都一本書,文字是他的骨,標點是他的血。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埋首寫作35年,寫下了13部長篇小說,在世界上留下了超過50種語言的譯本。世界上,有這樣的一本書,村上春樹歷時6年,完完全全為自己而寫,書中的12章肺腑之言,滿載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人生故事。這本書就是《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職業作家內心的大門,讓我們知曉那些扣人心弦的文字是怎麼從他的筆下流出,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是怎麼從他的頭腦裡冒出的。

自從1979年發表處☆禁☆女作《且聽風吟》以來,村上春樹筆耕不輟地創作了37年,這位世界級的暢銷小說家——正如他的名字那樣——真可謂文壇的常青樹了。回顧來路,攬鏡自照,村上春樹系統地談論身為職業小說家的自己,並集為一冊《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公之於世,自其出道以來,倒還是頭一遭。

要成為職業小說家需要某種類似於“第一推動”的機遇。村上所蒙受的機遇有如神啟。29歲那年(1978年),四月一個晴朗的午後,村上春樹到神宮球場去看棒球賽,他支持的養樂多燕子隊外援揮出一記漂亮的二壘安打,球棒擊球的清脆聲響使他忽然起念:“對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小說。”球賽一結束,他便搭電車到新宿的紀伊國屋書店買了紙筆,當晚就趴在廚房桌上開始寫小說,半年後完成了《且聽風吟》的初稿。資質是先天的,機遇可遇不可求,那麼對於想當小說家的文藝青年,還需要怎樣的後天訓練呢?在本書第五章(《那麼,寫什麼好呢》),村上給出了兩條建議。第一條建議是多多讀書。第二條建議是“養成對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現象仔細觀察的習慣”。

有道是“功夫在詩外”。除了分享小說創作的種種方法和經驗,村上還談到了小說之外的種種話題,比如早年開爵士樂酒吧的經歷、翻譯、出版、跑步、音樂、學校教育制度、亞洲社會變革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閱讀這部“自傳性隨筆”,我們領略到一個小說家的深厚修養與卓越識見。村上春樹使我們相信小說不死,小說家也不會死。

此次整理,雖仍以童佩本為底本,沒有採用打亂編次重輯的方式,但實際上所做工作同於重輯,不僅對校了明代張燮《初唐四子集》本、張遜業輯《唐十二家詩》本、銅活字《唐五十家詩集》本、清項家達本等,而且參校《文苑英華》《唐文粹》以及宋人類書等等,充分利用《英華》所保留的宋人校勘成果,參綜各書,熔校勘與考證於一爐,盡力追索底本的原始出處。

《楊炯集箋注》的另一優勝之處,是箋注詳密、徵引豐富。楊集的閱讀障礙,除來自文字錯訛外,尚有大量用典。祝先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即有志於斯役,他日日孜孜,廣搜細考,一一疏解,在引證考求之外,又每每以簡明的語言點明文意,擺脫了此類注釋的常見之弊。

前人注書有“注古典易,注今典難”的說法,意思是查找所用古書中的典故相對容易,而準確解讀詩文中所涉當時的人與事(即“今典”)則很難。楊炯是初唐作家,其詩文涉及大量唐初高宗、武后兩朝的政治、軍事,以及職官、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對此,祝先生皆一一精心稽考,準確地予以箋釋,大大縮短了今人與楊炯之間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時空距離。

這本《楊炯集箋注》可謂是祝尚書先生的心血之作,書中所注典故近萬條,句讀之中無不體現出先生的揣摩。祝尚書先生積多年之力,日日盡心於此,終成這部一百二十余萬字的巨著,可謂是善莫大焉。

大時代下小人物的一生

《檀香刑》

作者:莫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定價:38.00元

《檀香刑》,一部莫言潛心五年完成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結構精巧,帶有濃濃的時代色彩。作者真實地再現了清末山東半島發生的一起民間反殖民的鬥爭事件。帶頭領導這起反殖民鬥爭的民間藝人孫丙最終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為主線,展示了中國王朝政治沒落中的諸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小說圍繞著檀香刑的實施,將封建王權和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檀香刑》的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膠東半島,一個人命無比廉價的時代。莫言以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德國殖民山東等這些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事件作為故事背景,以孫丙抗德為線索,以貓腔小戲為配樂,以六場大刑為情節,以狂歡語言為節奏,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愛恨交織的精彩故事。

《檀香刑》故事並不複雜,以賣驢肉的女主人公眉娘為軸心,描繪了她的親爹、乾爹、公爹之間的恩怨情仇,生死較量。小說主要人物形象有:殺人不眨眼的老趙甲,瘋瘋癲癲的傻瓜趙小甲,冠冕堂皇為民請命的父母官錢丁錢大老爺,風情萬種的浪蕩孝女孫眉娘,鐵杆英雄真漢子孫丙。他們五個主要的人物形象相互交織,穿插于全文,使全文內容飽滿而生動,讓整個高密東北鄉間的民間人物形象全盤躍然紙上。

《檀香刑》的功力無疑是爐火純青的,在別的中國當代作家手裡很容易流於形式的多視角交替敘述、打亂時間順序重組敘述等等手法,在莫言手裡變得圓融而不露痕跡。

在《檀香刑》中,除了陰森可怖的廟堂生命以外,還描繪了另一個生機勃勃的民間生命形態。民間是與廟堂相對立的另一個生存空間。民間生命形態是獨立於廟堂主流生命形態外的另一種生命意識形式,它植根于民間文化形態土壤中。民間文化形態“在國家權力控制相對薄弱的領域產生,保存了相對自由活潑的形式,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出民間社會生活的面貌和下層人民的情緒世界,體現出一種自然、悲壯、強悍的生命美學。”

我的一生,就是這樣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作者:[日]村上春樹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定價:45.00元

每個人都一本書,文字是他的骨,標點是他的血。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埋首寫作35年,寫下了13部長篇小說,在世界上留下了超過50種語言的譯本。世界上,有這樣的一本書,村上春樹歷時6年,完完全全為自己而寫,書中的12章肺腑之言,滿載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人生故事。這本書就是《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職業作家內心的大門,讓我們知曉那些扣人心弦的文字是怎麼從他的筆下流出,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是怎麼從他的頭腦裡冒出的。

自從1979年發表處☆禁☆女作《且聽風吟》以來,村上春樹筆耕不輟地創作了37年,這位世界級的暢銷小說家——正如他的名字那樣——真可謂文壇的常青樹了。回顧來路,攬鏡自照,村上春樹系統地談論身為職業小說家的自己,並集為一冊《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公之於世,自其出道以來,倒還是頭一遭。

要成為職業小說家需要某種類似於“第一推動”的機遇。村上所蒙受的機遇有如神啟。29歲那年(1978年),四月一個晴朗的午後,村上春樹到神宮球場去看棒球賽,他支持的養樂多燕子隊外援揮出一記漂亮的二壘安打,球棒擊球的清脆聲響使他忽然起念:“對了,說不定我也可以寫小說。”球賽一結束,他便搭電車到新宿的紀伊國屋書店買了紙筆,當晚就趴在廚房桌上開始寫小說,半年後完成了《且聽風吟》的初稿。資質是先天的,機遇可遇不可求,那麼對於想當小說家的文藝青年,還需要怎樣的後天訓練呢?在本書第五章(《那麼,寫什麼好呢》),村上給出了兩條建議。第一條建議是多多讀書。第二條建議是“養成對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現象仔細觀察的習慣”。

有道是“功夫在詩外”。除了分享小說創作的種種方法和經驗,村上還談到了小說之外的種種話題,比如早年開爵士樂酒吧的經歷、翻譯、出版、跑步、音樂、學校教育制度、亞洲社會變革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閱讀這部“自傳性隨筆”,我們領略到一個小說家的深厚修養與卓越識見。村上春樹使我們相信小說不死,小說家也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