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在故鄉在遠方

波蘭領事館在中東鐵路俱樂部舉行招待會慶祝領事館開館。

賓道爾在波蘭領事館會見波蘭在哈僑民。左一是葛瓦裡斯基。

1925年,菲德爾·巴爾尼茨基。

回到波蘭的“哈爾濱人”都對中國一往情深。

卡伊丹斯基回國後曾在波蘭駐華大使館工作。幾十年間,他筆耕不止,創作出大量關於中國的作品,如《工程師的回憶》《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69年經濟發展概述》《中國和外部世界貿易關係概述》《中國的建築》等。

在華沙大學東方語言系任教的謝克拉博夫斯基教授也出生于哈爾濱,從哈爾濱高中畢業後,他便回到波蘭。上世紀末,他曾在波蘭駐華大使館工作,任高級翻譯。

現在波蘭的什切青,依然存在一個“哈爾濱人”俱樂部,每年都會組織一兩次聚會,成員經常回憶當年在哈爾濱時的工作、生活、中國朋友以及哈爾濱的風土人情。俱樂部裡現在在世的成員中,年紀最大的已經90多歲,最小的也超過了70歲,這些老人及他們的後代聚在一起很不容易。

現在真正的波蘭“哈爾濱人”已不多了,但他們的後代只要一提哈爾濱,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之情。

幾乎每年都有不少“波二代”“波三代”來到哈爾濱尋根,尋訪祖輩的足跡。

波蘭人在哈爾濱的過去已經成為歷史,在今天的城市中,他們工作生活過的遺址遺跡還在向人們無言地述說著往日的故事。阿城糖廠、松江膠合板廠、哈爾濱捲煙廠的舊址,波蘭之家、波蘭教堂等遺跡還在講述著逝去的歲月,成為中波人民友誼的見證。

因為這些歷史淵源,近年,哈爾濱與波蘭民間交流更加頻繁。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黑龍江省高度重視同波蘭,尤其是瓦爾米亞·馬祖爾省的友誼與合作,雙方在經貿、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富有成效,為雙方的友好關係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互利合作賦予了新內涵。雙方的友誼與合作必將在中波兩國不斷深化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格局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