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十九大代表這樣選 充分體現黨內民主制度優越性

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要想從8800多萬名黨員中選出2300名十九大代表,可以說是“萬里挑一”。在最初的推薦提名環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代表人選的標準問題。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目前,黨的十九大代表的選舉工作正在進行,那麼,一名黨的十九大代表是怎麼選出來的呢?

党的十九大代表的產生,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走的程式很多,並且處處體現了黨內民主。根據黨中央的要求,十九大代表在採取自下而上,

上下結合,反復醞釀,逐級遴選的辦法選出,需經過五個環節,即推薦提名、組織考察、確定代表侯選人初步人選名單、確定代表候選人預備人選和會議選舉。

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要想從8800多萬名黨員中選出2300名十九大代表,可以說是“萬里挑一”。因此,在最初的推薦提名環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代表人選的標準問題。中央要求,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

突出考察人選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道德修養。為體現代表的廣泛性,更充分地發揮黨內民主,中央還提出要適當提高生產和工作一線代表的比例。

在組織考察階段,中央要求,所有考察物件的有關檔案,包括幹部人事檔案和黨員檔案必審;所有考察物件必須聽取紀檢機關的意見;所有反映考察物件違紀違法線索具體、具有可查性的信訪舉報必查;考察物件是黨員領導幹部的,

個人有關報告事項必核准。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選出來的代表是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在考察中,還將認真聽取考察物件的分管領導和所在單位其他領導班子成員、黨組織負責人、下屬單位負責同志的意見。對所有考察物件徵求所在單位黨組織以及紀檢機關的意見。同時,對在選舉中發現的違規違紀行為“零容忍”,嚴肅選舉紀律,防止拉票賄選,
接受每一名黨員的監督,確保選舉工作風清氣正。

從中可以看出,黨內民主已經貫穿到了十九大選舉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名代表的產生,要經過基層黨員的投票選舉;組織部門和紀檢部門的審查;接受違紀違法線索的舉報,防止“帶病提名”;徵求上級黨組織負責人和下屬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以及同級領導班子成員的意見。可以說,經過層層遴選,選舉出來的黨的十九大代表能夠代表廣大共產黨員的利益,

而這種選舉制度也充分體現了黨內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作者:李寧 中央黨校科研部科研協作處副處長、研究員、博士

欄目:觀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