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類文明的起源是什麼 看神話裡怎麼說

從神話中探索人類文明起源

作者:張傑 張清俐

近年來,神話學研究呈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為學術研究中的顯學。在學者看來,神話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神話學研究的重要價值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從精神角度理解神話的真實性

在神話學研究領域,很多學者秉持把神話當作文學虛構作品的研究立場。那麼,應該如何看待神話學的學科定位?

“神話當然是文學,但神話又不僅僅是文學。從文學的角度認識神話很重要,但只有這一個角度,就低估了神話的價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利慧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神話深深地鐫刻著人類群體的思維、情感和社會生活的烙印,

為我們瞭解人類的精神、智慧、思維以及社會發展的歷程,提供了一個重要視窗。

神話是原始人類最早的心智創造形式之一,包含著宗教信仰、哲學、文學、藝術、科學、政治思想等的萌芽。在楊利慧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上述學科逐漸從神話中分離出去,但依然與神話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提起神話,很多學者依然把神話當作文學虛構作品,

或者把神話當作‘想像’或者‘幻想’的代名詞。甚至直接將‘神話’與‘歷史’對立,形成‘假’與‘真’的二元對立。”中央民族大學學者于玉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神話學”這一概念在中國學界出現僅有百年歷史,對其學科定位一直比較模糊或者說邊緣,其獨立的學科屬性以及所具備的學術價值還未得到更公允的評估和挖掘。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田兆元認為,

一般來說,神話是虛構的,否則就不是神話而是事實和歷史。神話具有浪漫屬性,是理想主義的。神話講述的故事多數是不真實的,但神話中蘊含的理想是真實的、信仰是真實的、願望是真實的。我們要從精神的角度來理解神話的真實性。

重視民間口承神話研究

“神話怎樣歷經千年的時光、經由一個個具體的人而傳承至今?在當代社會,神話在人們的生活中有何作用?人們怎樣傳承傳統,

又怎樣變更和創造新的傳統?”楊利慧表示,這些問題只有通過深入、細緻的田野調查才能回答。近年來,民間口頭傳承的神話日益引起學者關注。

長期以來,漢語文獻中記錄的古代神話一直是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們關注的核心。依賴古代文獻資料,或者輔之以考古學發現,中外學者們對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軌跡等進行了大量考據性的溯源研究。

但對“現代民間口承神話”,即那些主要以口頭語言為傳承媒介、以口耳相傳為傳播方式在現代中國的時間和空間場域中鮮活地傳承著的神話,則一直缺乏充分的考察和研究。楊利慧認為,民間口承神話不僅可以與古代記錄相結合,相互印證,更可以以此認識、理解神話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功能和傳承規律。

田兆元認為,神話呈現的方式多元而豐富。比如端午節,包含著屈原的神話語言敘事、龍舟競渡的儀式敘事以及屈原雕像等物象與景觀,構建了豐富多彩的神話講述方式,神話與生活融為一體。從本質上說,當代民間社會的神話與古代社會神話的存在形式並沒有本質區別,依然活在人們的心中、口頭中、行為中以及環境中。

“神話應該是活態的。從當代民間社會採集神話,是神話學研究的民俗學路徑。”田兆元告訴記者,當前,有關伏羲女媧、黃帝炎帝、龍鳳的神話依然富有活力。在田兆元看來,神話的民俗學研究不僅要補充文獻記載不足,還要考察神話流變。民間神話的形式考察大大拓展了神話學研究的空間。

洞悉人類遠古文化史

神話同遠古的生活和歷史密切關聯。在受訪學者看來,神話研究對於探索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神話常被考古學家用來考證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思維和心智。”楊利慧告訴記者,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威策爾力圖把神話研究、語言歷史研究、基因理論結合起來,探索人類的起源以及遷徙的路線。其研究使比較神話學在一定程度上為遺傳學、語文學、考古學和人種學提供佐證,為揭秘人類文明的起源與傳播歷程提供助力,為洞悉人類遠古文化史提供鑰匙。

在田兆元看來,神話是上古社會的縮影,剝掉神話中一些神靈的神怪特性,就是古人的生活屬性、古代的社會結構。

於玉蓉表示,近年來,神話學對於文明探源的重要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李學勤先生曾總結到:“無論如何,神話學研究對探討古代文化很是重要,這或許是在前面提到的‘五條門徑’之外的又一條‘康衢大道’罷?要搞‘通業’,要對古代文化與社會作整體性的討論,這條途徑是必須走的。”

神話學代表學者葉舒憲曾發起並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專案“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學者認為,隨著該專案成果的陸續發佈,神話學對於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價值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未來應該如何推進神話學研究?在田兆元看來,一是回溯文明大潮,繼續探索中華文化進程;二是以當下為基礎,面向未來。神話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將神話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大潮中去。

包含著屈原的神話語言敘事、龍舟競渡的儀式敘事以及屈原雕像等物象與景觀,構建了豐富多彩的神話講述方式,神話與生活融為一體。從本質上說,當代民間社會的神話與古代社會神話的存在形式並沒有本質區別,依然活在人們的心中、口頭中、行為中以及環境中。

“神話應該是活態的。從當代民間社會採集神話,是神話學研究的民俗學路徑。”田兆元告訴記者,當前,有關伏羲女媧、黃帝炎帝、龍鳳的神話依然富有活力。在田兆元看來,神話的民俗學研究不僅要補充文獻記載不足,還要考察神話流變。民間神話的形式考察大大拓展了神話學研究的空間。

洞悉人類遠古文化史

神話同遠古的生活和歷史密切關聯。在受訪學者看來,神話研究對於探索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神話常被考古學家用來考證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思維和心智。”楊利慧告訴記者,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威策爾力圖把神話研究、語言歷史研究、基因理論結合起來,探索人類的起源以及遷徙的路線。其研究使比較神話學在一定程度上為遺傳學、語文學、考古學和人種學提供佐證,為揭秘人類文明的起源與傳播歷程提供助力,為洞悉人類遠古文化史提供鑰匙。

在田兆元看來,神話是上古社會的縮影,剝掉神話中一些神靈的神怪特性,就是古人的生活屬性、古代的社會結構。

於玉蓉表示,近年來,神話學對於文明探源的重要作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李學勤先生曾總結到:“無論如何,神話學研究對探討古代文化很是重要,這或許是在前面提到的‘五條門徑’之外的又一條‘康衢大道’罷?要搞‘通業’,要對古代文化與社會作整體性的討論,這條途徑是必須走的。”

神話學代表學者葉舒憲曾發起並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專案“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學者認為,隨著該專案成果的陸續發佈,神話學對於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價值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未來應該如何推進神話學研究?在田兆元看來,一是回溯文明大潮,繼續探索中華文化進程;二是以當下為基礎,面向未來。神話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將神話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大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