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趙匡胤手下大將強娶民女,民女前來告狀,趙匡胤簡直神處理

在‘杯酒釋兵權’之事的結果來看,趙匡胤的政治手腕日漸爐火純青。釋兵權要循序漸進,先罷去親信掌禁軍的權,這是件迫在眉睫的事,禍在肘腋之間。所以必須在第一時間內著手解決。

藩鎮方面,需要安撫的仍要多加以安撫。

乾德元年(963),趙匡胤在進行削平南方諸國戰爭的同時,對北方的北漢與契丹積極調整部署,調兵遣將屯防邊關。大將李漢超屯關南(今河北雄縣一帶)、馬仁瑀守瀛州(治今河北河間市)、韓令坤鎮守常山(今河北正定縣)、賀惟忠守易州(今河北易縣)……養精蓄銳以備遼人。

乾德四年正月,雄、霸、瀛、莫、等州宋軍校獵於幽州境上,對遼人誇示赫赫武功。

北宋初年,趙匡胤在世時的宋軍戰鬥力極為強悍,與後世趙光義兒孫怯戰畏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北宋初年宋軍作戰力強悍

為確保邊關安寧,趙匡胤對幾位帶兵諸將,都予以特殊待遇。不但對他們任之不疑,而且對其在京家屬也是撫之甚厚。

郡中管榷之利可任他們取用,恣其貿易而國家免征各種稅費。這也是見於史料的北宋初年部隊經商之事,也是一種暫行手段。所有軍務都許以自專處置,不必奏知朝廷。

邊將每次回京述職,趙匡胤都要賜以飲食、珍奇珠寶,同時授以謀略——來則掩殺,去則勿追。

遼人膽敢犯邊者予以迎頭痛擊,對於逃跑的卻是歸師勿遏、窮寇莫追。

同時命令這些邊將大量召募邊民為間諜,

以方便窺測敵情。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邊將都不差錢,專心邊防事業。契丹人犯邊,甫一出兵,宋人早已做好了準備。

以有備之堂堂之師,擊犯邊之遼人,焉有不勝之理?

賀惟忠守易州,所向無敵,威震邊關;李漢超鎮守關南,卻因強娶民女、借債不還,被“秋菊”告到了趙匡胤御前。

有小民告官,後世就留下了北宋初年太祖朝令人稱道的“以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趙匡胤和聲細雨地問:“李漢超未到關南地方,

契丹人表現如何?”

那小民據實回答:“一年不知來打多少次的草穀。”(打草穀一事,詳見金庸先生《天龍八部》一書)

天子:“那現在又如何?”

小民:“近年再沒有見到遼人。”

天子:“如果在從前,你家姑娘可嫁何人?”

契丹鐵騎

小民:“嫁個種田漢”!

天子:“莫非李漢超身為朝廷命官,

竟不如一個河北種田漢不成?”

小民:無語中...


李漢超浴血疆場

——手下人行事不檢點,趙官家只得親自打圓場了。一面命使人前往關南曉諭李漢超——錢不夠花,盡可開口討要;想“那個”最好“兔子不吃窩邊草”。時代不同了,做為臣子也要與時俱進,不要兩眼只盯著百姓人家的“柴禾妞”。

臣債君還,當“秋菊”拿了皇帝的錢回到家中不久,女兒也被李漢超送回了家。雖然已經不是“完璧”,但總算是無恙歸來,一家人喜極而泣。

李漢超感泣之下,從此知恥而後勇,益修邊政。史載,契丹不敢窺關南尺寸之地!

不要兩眼只盯著百姓人家的“柴禾妞”。

臣債君還,當“秋菊”拿了皇帝的錢回到家中不久,女兒也被李漢超送回了家。雖然已經不是“完璧”,但總算是無恙歸來,一家人喜極而泣。

李漢超感泣之下,從此知恥而後勇,益修邊政。史載,契丹不敢窺關南尺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