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藍色國土的忠誠“哨兵”——記“全國工人先鋒號”珊瑚島氣象站

編者按:4月27日,2017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海南省三沙市氣象局珊瑚島氣象站榮獲2017年“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義軍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氣象報將對獲得榮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報導,講述其為國家建設和事業發展奉獻力量的故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紀仁華

珊瑚島氣象站這支由9人組成的隊伍並不龐大,卻傳遞著堅韌的力量;他們很平凡,卻履行著崇高的職責。懷著如士兵一樣的家國使命,他們以氣象“哨兵”的名義忠誠守衛在祖國南端的邊遠小島。

珊瑚島。

使命代代傳承

珊瑚島位於我國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永樂環礁西北部,瀕臨南海主航道。1974年4月,我國在西沙永樂群島自衛反擊戰中乘勝收復珊瑚島,並在次年1月1日成立珊瑚島氣象站。自此,一支氣象“哨兵”隊伍便擔起祖國南海氣象觀測和氣象服務的重任。

建站後,我國在南海小島的氣象資料不再是空白,南海海域的中國漁民也可以順利接收氣象資訊。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海前線的指揮、佈防及戰術反應,以及海監、漁政等地方職能單位,都有了寶貴的氣象資料。

南海還是颱風走廊,珊瑚島氣象站作為前哨陣地,可以更好地探測南海各海域的颱風動態,為防颱風部署、海上避險等工作提供更準確有效的資訊。

然而,做到這些絕非易事。珊瑚島地理位置較南海其他島嶼更偏遠,沒有固定時間的運輸船,交通極為不便,島上除了氣象站的工作人員以外就是駐島部隊,沒有常住人口。早期,工作人員上下班只能乘坐漁船,跟隨漁民在海上漂半個多月才能到達珊瑚島,每一次換班都艱辛之極。

自2012年三沙設市後,交通條件有了改善。從文昌清瀾港出發,乘坐補給船“三沙1號”經過15小時航行可抵達永興島,

然後換乘漁船或部隊炮艇,9個多小時即可抵達珊瑚島。

時光流傳,船換了,乘船的人也變了模樣,從青年到老年,從一代換成下一代。可是面對困難,島上的每一代氣象工作者都有一個如一的信念:這是工作,環境再惡劣,也得有人幹,誰讓我們是氣象人呢。

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無常住人口,沒有人經商,有錢也買不到食物。這就是島上氣象工作者長期面臨的環境。

“物資只能靠每個月或更長時間一趟的漁船補給,站裡只能存放南瓜、土豆、洋蔥、凍豬肉等耐放的食物,根本吃不到新鮮蔬菜。”珊瑚島氣象站站長林正揚說。這樣的環境中,島上很多職工營養不良,平時在島上工作的3位同志不得不在保證完成值班任務的情況下,輪流下海捕魚、拾一些海產品,以保障生活。

以前,在珊瑚島上做飯用的都是收集來的雨水,導致每個人都患有腸胃炎和膽結石;洗漱用的水都是打井抽的地下水,由於含鹽量高且礦物質超標,好多年輕小夥子年紀輕輕便頭髮稀疏。“老了估計個個都是禿頂。”大家私底下都打趣說。

“在島上不敢生病,平時我們都要學會一些自救技能,但遇上急性病情真是不敢想像。”珊瑚島氣象站副站長黎鈞說,“2007年站裡有一位同事得了急性闌尾炎,島上根本沒有醫療設施,部隊醫務室也只是配備一些簡單的藥物,幸好地方政府和部隊及時救援,用直升機將人送往三亞地方醫院做了手術,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直到2011年底,島上的環境大為改善。當年,海南省氣象局排除困難,在珊瑚島氣象站新建了辦公樓和職工宿舍,並安裝了空調、電視等設備。員工們終於告別了四處漏水、鋼筋暴露的危房。

當然,最難克服的還是與家人的分離之苦。站上大多數職工都是單身,三個成家的也是與家人聚少離多。“說句實話,我也想家。”黎鈞每每提起,眼神裡都透著幾許憂傷。記得妻子要臨產的時候,由於島際換班船極少,趕到家時,孩子都快一個月大了,他心裡滿滿都是對妻兒的虧欠。

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甚至連父母生病也不能床前盡孝。由於海上交通不便,站上的蔡杏富已記不清有多少個節日沒有和家人團聚了,唯有電話可以傳遞思念。“一開始我不敢告訴家裡人要來這裡工作,怕他們擔心。後來聽我爸說,媽媽因為我來這邊哭了好幾回。不過還好爸媽現在都挺支援,每天我都會給他們打個電話,報個平安……”說到這些,蔡杏富聲音哽咽,但家人的支持對於氣象工作者來說就是無形的力量。

業務是不能斷的生命線

在珊瑚島,氣象工作者必須每天為南海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預警資訊,向全球傳遞準確資料。

然而,這裡是颱風多發區,一旦颱風來臨,站上受到的挑戰就是空前的。

2013年,第21號颱風“蝴蝶”影響我國。9月29日,“蝴蝶”以每秒55米的風速正面襲擊珊瑚島,降水量達到334毫米。在這個建築物稀少、樹木匱乏的小島上,暴雨滂沱,狂風肆虐,玻璃破碎,雜物紛飛,氣象觀測設備也停止了工作。

為了保障業務恢復運行,大家開闢出了前往觀測場的道路,解下身上的雨衣,將設備包起來送到臨時值班室,徹夜搶救原始氣象資料,用身體烘乾的衣服擦拭儀器設備上的水分,用僅剩的一台筆記型電腦手工發報。在33個小時的奮戰中,3名值班觀測員都沒騰出時間喝上一口水;由於斷電時間過長,冰箱裡的食物已經變質,最後一個罐頭、一包完整的泡面,成了3人僅有的晚餐。

“當時也沒想太多,就知道要保護設備,按時發報。”事後,珊瑚島氣象站觀測員夏佳偉說。

作為國家基準氣候站,珊瑚島氣象站時刻保持著它的準確性和及時性。2015年,珊瑚島氣象站的及時率、資料可用率、運行保障率全部達到100%,業務排名全省第一。

面對艱苦的環境,珊瑚島氣象站的幹部職工竭盡所能、積極奮進。近三年,有2人次被授予“全國品質優秀測報員”稱號;4人次參加省氣象行業技能競賽並獲獎,2人次代表省氣象局參加全國氣象行業技能競賽;2014年,珊瑚島氣象站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這就是珊瑚島氣象站的職工,他們勇於吃苦、甘於奉獻、團結努力、積極奮進。未來,他們將繼續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工人先鋒號”帶頭作用,為保衛祖國南大門和人民安康站好崗。

導致每個人都患有腸胃炎和膽結石;洗漱用的水都是打井抽的地下水,由於含鹽量高且礦物質超標,好多年輕小夥子年紀輕輕便頭髮稀疏。“老了估計個個都是禿頂。”大家私底下都打趣說。

“在島上不敢生病,平時我們都要學會一些自救技能,但遇上急性病情真是不敢想像。”珊瑚島氣象站副站長黎鈞說,“2007年站裡有一位同事得了急性闌尾炎,島上根本沒有醫療設施,部隊醫務室也只是配備一些簡單的藥物,幸好地方政府和部隊及時救援,用直升機將人送往三亞地方醫院做了手術,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直到2011年底,島上的環境大為改善。當年,海南省氣象局排除困難,在珊瑚島氣象站新建了辦公樓和職工宿舍,並安裝了空調、電視等設備。員工們終於告別了四處漏水、鋼筋暴露的危房。

當然,最難克服的還是與家人的分離之苦。站上大多數職工都是單身,三個成家的也是與家人聚少離多。“說句實話,我也想家。”黎鈞每每提起,眼神裡都透著幾許憂傷。記得妻子要臨產的時候,由於島際換班船極少,趕到家時,孩子都快一個月大了,他心裡滿滿都是對妻兒的虧欠。

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甚至連父母生病也不能床前盡孝。由於海上交通不便,站上的蔡杏富已記不清有多少個節日沒有和家人團聚了,唯有電話可以傳遞思念。“一開始我不敢告訴家裡人要來這裡工作,怕他們擔心。後來聽我爸說,媽媽因為我來這邊哭了好幾回。不過還好爸媽現在都挺支援,每天我都會給他們打個電話,報個平安……”說到這些,蔡杏富聲音哽咽,但家人的支持對於氣象工作者來說就是無形的力量。

業務是不能斷的生命線

在珊瑚島,氣象工作者必須每天為南海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預警資訊,向全球傳遞準確資料。

然而,這裡是颱風多發區,一旦颱風來臨,站上受到的挑戰就是空前的。

2013年,第21號颱風“蝴蝶”影響我國。9月29日,“蝴蝶”以每秒55米的風速正面襲擊珊瑚島,降水量達到334毫米。在這個建築物稀少、樹木匱乏的小島上,暴雨滂沱,狂風肆虐,玻璃破碎,雜物紛飛,氣象觀測設備也停止了工作。

為了保障業務恢復運行,大家開闢出了前往觀測場的道路,解下身上的雨衣,將設備包起來送到臨時值班室,徹夜搶救原始氣象資料,用身體烘乾的衣服擦拭儀器設備上的水分,用僅剩的一台筆記型電腦手工發報。在33個小時的奮戰中,3名值班觀測員都沒騰出時間喝上一口水;由於斷電時間過長,冰箱裡的食物已經變質,最後一個罐頭、一包完整的泡面,成了3人僅有的晚餐。

“當時也沒想太多,就知道要保護設備,按時發報。”事後,珊瑚島氣象站觀測員夏佳偉說。

作為國家基準氣候站,珊瑚島氣象站時刻保持著它的準確性和及時性。2015年,珊瑚島氣象站的及時率、資料可用率、運行保障率全部達到100%,業務排名全省第一。

面對艱苦的環境,珊瑚島氣象站的幹部職工竭盡所能、積極奮進。近三年,有2人次被授予“全國品質優秀測報員”稱號;4人次參加省氣象行業技能競賽並獲獎,2人次代表省氣象局參加全國氣象行業技能競賽;2014年,珊瑚島氣象站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這就是珊瑚島氣象站的職工,他們勇於吃苦、甘於奉獻、團結努力、積極奮進。未來,他們將繼續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工人先鋒號”帶頭作用,為保衛祖國南大門和人民安康站好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