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吉仁”:在脫貧中播撒吉祥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烏蘭縣茶卡鎮草場,隨處可見吉仁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的牲畜在草叢裡覓食。

說起吉仁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作用,烏蘭縣許多曾經的貧困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

“吉仁公司改變了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也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從十幾歲就放羊,最多時家裡的羊有幾百隻,可就是這樣,碰上個小溝小坎,家裡就頂不住,日子就難過。同樣是養羊,羊和草場到了吉仁生態養殖基地裡,立馬繁榮起來,

不但錢能穩當揣進口袋,就算碰到災害,也有基地當後盾……”基地聘來的茶卡鎮牧民建國說。

前些年建國被外債壓得喘不過氣來,就連自家靠著吃飯的草場也抵押了出去,要牛羊沒牛羊,要本錢沒本錢,只有幾張等著吃飯的嘴。這時公司上門找到建國,出錢替他還了欠帳,拿回的草場在公司入了股,又把建國聘到公司每月有一份穩當的薪水。草場入股的年底分紅加上工資,

建國每年有了數萬元收入。這個數字在三年的滾動中,把建國一家托進了建在茶卡鎮上的一幢樓房裡,從此遠離了“難心”的日子。

在烏蘭縣和建國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靠著“吉仁”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什麼吉仁公司可以如此深得民心,公司總經理張國輝說,走“公司+合作社+牧戶”產業發展之路,打造“茶卡羊”品牌,使新產品“身價”倍增,並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特色農牧優勢產品,

在公司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讓周邊500多戶牧民在這種特色脫貧中嘗到了甜頭兒,平均每戶增收1萬元,茶卡鎮巴里河灘村的牧民最高增收7萬多元。

除此之外,吉仁公司向烏蘭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支付扶貧資金資產收益分紅金240萬元,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908人,人均達到2643元。

吉仁公司通過發展茶卡羊生態養殖業,加大草場流轉規模,

吸引更多的貧困戶走進“吉仁”的大門,通過“茶卡鹽湖”羊肉品牌打造,提高附加值,完成品質效益型轉變,從而帶動貧困戶通過特色產業脫貧致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經濟。

市場上秋冬季牛羊出欄時,價格一般會壓得比較低,春夏季價格又比較高,這也是讓很多牧民不能擺脫窮根的重要原因。對此,吉仁公司也出謀劃策,在市場收購價最低的時候,公司讓全縣所有貧困戶和牧戶的牛羊肉免費存放在冷庫當中,

等市場價格回升時再行銷售,為貧困戶增收保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建國說,“這種方法確實很奏效,我們的牛羊肉基本都賣出了好價錢,讓大家賺到了錢”。拔掉了窮根,貧困戶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從“供血”轉為幫助“造血”,把准需求導向的脈搏,創新脫貧發展方式,確保穩定脫貧、長效脫貧,烏蘭縣將三個脫貧村的扶貧資金與扶貧產業園項目捆綁使用,推動當地群眾從“被脫貧”到“想脫貧”轉化,群眾的自發性、創造性被激發出來,無疑收到的是思想觀念轉變和經濟發展的雙重成效。(青海日報)

推動當地群眾從“被脫貧”到“想脫貧”轉化,群眾的自發性、創造性被激發出來,無疑收到的是思想觀念轉變和經濟發展的雙重成效。(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