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隱藏在大山深處的一座古鎮,白牆黑瓦似江南水鄉

一座因鹽起鹽落而興衰的古鎮,一斷擱淺心間的諾言,這是屬於我的黑井之旅。

只是一個遺落在龍川江河谷的千年小鎮,在眾多名鎮中默默無聞,卻存在著。一次與父親的爭辯誤解,讓我想要出逃。想去清淨又能承擔的地方,偏愛古鎮的我,看到了黑井,有著雲南四大古鎮之一的稱號,卻沒有相應的名頭。

清晨早起坐上一天只有一班的列車,我看到了霧氣,朦朧的美,像我的期待。一路穿山越嶺,看到深切的峭壁峽谷,奔騰的急流和淺灘。淒涼中,只有小麥綠油油的,顯出活力。

古鎮在河谷之中,一江穿過,一橋相連。小鎮只有一條街,古香古色,很短,我獨自徘徊四次也不覺得倦。

買點特色小吃,黃豆米線,滾燙的湯,透著黃豆的醇香。稀豆粉和油條,混搭出最難忘的味道。

在客棧老闆娘指引下找到重頭戲武家大院,

清代當地首富的私宅。簡單的外表,複雜的內構。方圓相結,人和其間。

旅遊淡季,即使是週末也不見幾個人。不熱鬧,但多了不少清淨,山腰上盤大龍祠,是舊時當地名流聚會之地,層層石階上能欣賞到古鎮全貌,白牆黑瓦似江南水鄉,

只是流水不膩,沒有那分秀氣,卻多了幾分野氣。

石階之下是黑井廣場,讓黑井興盛的井鹽始見地,也是其名字之源。黑牛的舌頭發現了井鹽,這鹽也曾相伴滇中人民多年。乘上馬車沿著石板路悠悠遊到燒制鹽的地方,紅色的土坯房,有曬鹽的水台,

烤鹽的鍋臺。

還有漂亮的明信片,滿山翠色,淡淡煙雲,清透朦朧,壯闊婉約。傍晚趁著夕陽,漫步江邊,走過元朝始建的五馬橋,聽江水濤濤,歎世事無返。

走過貞孝總坊,仿佛穿越明清,紅色的燈籠,濕滑的石板路,半掩的木門,不知在等何方的歸人。入夜清冷,小巷只我一人行,有幾分淒涼,幾分慌亂,卻被調皮的孩童驅散。飛來寺間,晨鐘暮鼓;龍川江畔,鹽起鹽滅,陪伴其間的,是辛勤耕耘,守護樂土的淳樸人民。難忘此行,更難忘我言。 來日定返,昔人勿遷。

走過貞孝總坊,仿佛穿越明清,紅色的燈籠,濕滑的石板路,半掩的木門,不知在等何方的歸人。入夜清冷,小巷只我一人行,有幾分淒涼,幾分慌亂,卻被調皮的孩童驅散。飛來寺間,晨鐘暮鼓;龍川江畔,鹽起鹽滅,陪伴其間的,是辛勤耕耘,守護樂土的淳樸人民。難忘此行,更難忘我言。 來日定返,昔人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