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解決朝鮮問題此人提出一驚人計畫 如實施朝鮮半島將是中國一省

1882 年,朝鮮半島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清廷在朝鮮方面的請求下,出兵平亂,領兵的人叫吳長慶。吳長慶是淮軍將領,他到了朝鮮半島後,當機立斷,佔領王宮,

使得日本人趁亂干預的陰謀破產,平息了事態。

然而,雖然“壬午兵變”平息了,可日本人試圖染指朝鮮半島的野心依然存在。吳長慶率部駐紮朝鮮期間,就這個問題向清廷作了報告。

如何長久解決朝鮮問題呢?一位吳長慶軍中的年輕人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計畫。

這個年輕人叫張謇,對,就是那位後來因為興辦實業而被世人矚目的張謇。張謇生於1853年7月1日,江蘇海門人。他本是書香子弟,

後因惹上訴訟,家道陷於困頓。張謇便投筆從戎,應淮軍將領吳長慶的邀請,到他部隊裡做了一名文書。

順便說一句,鼎鼎有名的袁世凱,也投奔而來。兩人在吳長慶賬下,一文一武,參與各項機要、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成為吳長慶的左臂右膀。

張謇在朝鮮期間,

提出了《朝鮮善後六策》。

具體來說,有六條。

一、按照漢朝的方式,建置玄菟、樂浪郡;

二、按照後周的方式,設置監國;

三、駐紮重兵於各海口,改革內政;

四、讓其自行改革,為其訓練新軍,增強其防衛能力;

五、與東三省聯為一氣,互相聲援;

六、分路出兵、歸複琉球,迫使日本不敢對朝鮮輕舉妄動。

這是一個驚世駭俗的建議,其中,最為震撼的主張就是第一條,即廢除朝鮮王國,在朝鮮半島設置郡縣,

納入中國版圖。如果這一計畫得到實施,朝鮮半島就會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那麼,這是張謇等人的一廂情願嗎?並不。其實當時朝鮮方面也有這樣的想法。李鴻章曾報告清廷:“昨朝王內戚閔泳翊來津面謁,謂朝京事勢不成體統,請由中朝擇本邦藎臣有民望者,

付之以政府之事。”

顯然,閔泳翊這是在建議中國加強對朝鮮的控制。

不僅如此,當時朝鮮的實權人物、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提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方案:效仿元朝時的做法,朝鮮回歸中國,設立行省。

閔泳翊、李昰應等人的想法,與張謇的建議不謀而合

遺憾的是, 吳長慶將《朝鮮善後六策》報告給李鴻章後,李鴻章“擱置不議”,於是,張謇提出的這個建議,最終成為泡影。

對於這一點,張謇也感到非常可惜。他在多年以後還抱怨說:“當時即不歸複流虯(琉球),而于中朝創業之大計,稍稍措意;於朝鮮行我之第三四策而因以經營東三省,安有日俄之爭,安有立韓覆韓之事,安有東三省今日之危。”

我們無從知道李鴻章當年為何“擱置不議”,也許是清廷力不從心,也許是不想再生枝節,也許是缺乏戰略眼光,誰知道呢?【資料擴展:當妻子和小妾發生矛盾 山西王閻錫山一招處理得妥妥當當】

但從此朝鮮半島局勢成一片亂麻,直到今天。【資料擴展:北京有一塊地 過去是埋葬太監的荒地 如今房價高得買不起】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

也許是清廷力不從心,也許是不想再生枝節,也許是缺乏戰略眼光,誰知道呢?【資料擴展:當妻子和小妾發生矛盾 山西王閻錫山一招處理得妥妥當當】

但從此朝鮮半島局勢成一片亂麻,直到今天。【資料擴展:北京有一塊地 過去是埋葬太監的荒地 如今房價高得買不起】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