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們都知道“天一閣”,可在我家小鎮,曾有家書店也叫“天一”

在我家附近有一條商業街,現在想來,在那個年代裡,它被稱為“商業街”那還真是有些誇大其辭,——街道兩邊沒有一家像樣的商鋪和精品店,更沒有美食店和速食店,那些小而簡陋的門臉摳摳搜搜地團在一起,

更平添了一絲寒酸的氣質。

我說的那個年代距離現在並不遙遠,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如果我的記憶足夠準確,那麼,那爿小書店就應該是在1998年開起來的。

初與天一書店相遇,是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我騎著單車穿過商業街向著學校騎去,以一種散漫無度、揮霍時間的速度,這種速度恰好可以讓我在拐彎時看到一家狹小的店面上掛著

的大大的招牌:天一書店。

那時的我,讀的書並不多,尚不能理解這個“天一”所含的寓意。當時只覺得這書店的名字相當不俗啊。看看學校附近的那些書店們,不是“博知”,就是“勤讀”,這聽起來就像“彩霞”、“玉鳳”等等女生的名字那樣,雖然容易理解但畢竟略顯土氣且夠爛俗,而且也沒有什麼深度。所以,在我騎車轉彎的那當兒,偶然地瞥見“天一書店”這麼幾個字,心下還是挺激動的。

就在那天放學之後我便來到這小書店裡“尋寶”,

拿著不多的零用錢來選自己喜歡的書。進了店門,發現這門面不大的書店裡面可真是大有文章。在一進門處的書架上擺放著一排排書籍,再向店裡面看去,在這十分“袖珍”的書店裡緊貼著三面牆又矗了好幾個大書架,書架下面有許多紙箱子和幾個塑膠小板凳。那些書們就靜默地被人放置在半新不舊的書架上。我心中未免覺得寒酸:這書店裡既不見掛有模仿歷代文人所作的字畫等物,
也不見有一些造型奇特、藝術氣息強烈的工藝品。看看那些“博知”們,那些“勤讀”們,裡面掛的要麼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要麼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再看看這家“天一書店”,除了書就是書,既沒有藝術氛圍也沒有文化氣息,更誇張的是,這家店居然沒有收銀台,而且,我連店老闆在哪兒都沒瞧見!

既然無人,那我就姑且先看看書吧,

如果看到喜歡的書,就按價簽上所標,把書款放到書架上吧。我甚至想,要不要留個字條什麼的。但應該寫點什麼呢?“你家書店好有特色啊。”這樣寫會不會被店主誤以為是我在譏諷他家書店寒酸?反正當時想了很多,但一個字也沒寫,因為在我翻看那些書們的時候,有個低沉的男聲問:“你是要買啥?”

我被驚得抬起了頭,見是一個身量瘦小的男生,我便先愣了一愣,“這店……是你開的?”

“這是我爸的書店,我先幫忙照看一下。”

“哦,我想買書,這個……你們這裡打幾折?”

“今天我說了算,這排書架的書,十元一本。”他指了指緊挨著門口處的一個書架說。

我像撿了大便宜一般,一口氣選了三四本書,從張愛玲的合集到徐志摩的詩歌,雖說那書的品相如同老太太的一張臉又皺又黑,但只要不影響閱讀這也算值了啊,——我得為荷包考慮不是,總不能把它餓得唧唧叫吧?

當時我還很真誠地道了謝,後來與這家店和這一家人熟悉了之後,那男生才壞壞地說:”你知道那些書我爸多錢進的貨不?”

無商不奸啊無商不奸。

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知道原來還有盜版書這麼一種奇葩的存在。

怪道我買的幾本書裡錯別字那麼多呢。

更賤的是我竟然還一邊讀一邊改錯字,最後耐著性子把這些書給讀完後又跑去天一書店找那個瘦猴子,“喂,幫我這幾本二手書給處理了行不?”

第二次來到“天一書店”大概過了有半個月吧。那天在語文課上老師讀了一片餘秋雨的散文,我被驚豔到魂不附體,所以放學後便直奔“天一”,車都沒鎖(想來也不會有人盯上我那破車吧)進了書店就問:“有餘秋雨的書嗎?”

“我給你找找,昨天我還看到了呢!”蹲在一旁收拾書架的那個人“嗖”地站了起來。我看到那是個穿著大背心、大短褲的高個男人,可不知為什麼,我對他的這身行頭頗為不滿:穿成這個樣子,一點不像開書店的,倒與那街頭的盲流子倒有些相似。

“給你,十元,謝謝。”說完他又蹲在剛才那地方忙著整理他的書們。

“錢放哪兒?”

“你看著放吧。看哪兒順眼就放哪兒。”他連頭都不抬。

付帳走人,騎車回家。準備飯後趕緊先讀讀新買來的書。

那本書的名字說出來想必大家都知道,它叫《文化苦旅》,書中有篇文章就叫《風雨天一閣》,其中還講了“天一”的出處。雖然這仍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盜版書,但品質卻比之前的好了很多。讀完那篇《風雨天一閣》之後我開始對“天一書店”的老闆肅然起敬:想不到還是真人不露相啊!

過了幾天我又來到這小書店,進門之後又看到了那個既瘦且小的男生,“我說,你家書店的店名還挺有由來的嘛!”

“什麼由來?”他睜圓了一雙眼睛,滿臉寫的全是匪夷所思。

“你家書店這不叫‘天一書店’麼,可不就是源自于《易經》裡的‘天一生水’嘛。”

聽我說完,那小男孩的臉上開滿了哭笑不得的花朵,“我爸是用我的名字來給書店命名的,我叫王天一。”

在那之後,又來過幾次天一書店,每次都不會空手離開。然後,我高中畢業,去北京讀了大學,之後又去了西安讀研究生,再然後,我就留在了西安。

而小街上的這爿小書店也就如同漸行漸遠的初戀一般gone with the wind了。

在西安待了三年之後我又帶著全部家當投奔到在老家發展的某位師妹那裡。我在西安忙得熱火朝天時,她正一門心思地在某家教育培訓機構裡工作。當她聽聞我有了離開西安回到老家的想法後,便時不時地發來慰問短信,偶爾也勸我:“我們單位現在特別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你什麼時候回到老家,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繫我喲。”

於是,我就犯下了錯誤,我把別人“說說而已”的事情當了真。回到老家後,我不負當日承諾,第一時間聯繫了她。學妹在電話裡說,哦,你回來就好,我們現在不招人,但你可以先調整一下生活,然後再繼續考慮工作的事兒。當晚,我就把她的號碼從手機裡永久地抹掉了。

從外面漂了很久之後才發現,其實心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叫做“故鄉”。只是,回到家鄉之後,我並沒有招呼一幫舊友喝酒小聚,而是在休息兩天之後又來到了我家附近的那條商業街。

幾年不曾來過這裡,猛地踏進小街,還真能感受到迎面而來的驚喜:以前,這裡有花店、文具店、飾品店、小吃攤,當然,還有書店。現在,這裡要麼就是肯德基,要麼就是麥當勞,內衣店和成☆禁☆人☆禁☆用☆禁☆品店一家連著一家,大有一統天下之感。

街上的人並不多。他們在我身邊匆忙而過時,我看到的是一個個眼神空洞的冰冷身軀。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從前。那時候,人們走路沒這麼快,每一張臉上都帶著表情,喜怒哀樂都很真實,因了這種真實,便會覺得這些行人是帶著熱度在生活。從前小街上還有書店。我記得,那個地方叫“天一書店”。

只是,多年過去後,我再也找不到那個小書店了。記憶裡的天一書店已經褪色泛黃,而現實生活中的它,卻直接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太多的人和事,最終都會消逝得不留絲毫。只是我覺得,我們的軀體無可避免地逐漸變得蒼老,但我們的心靈總是需要一些什麼東西來供養。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使生命保持著鮮活而不至於最終成為一架只會行走而無生命的軀殼。

若不是被一個壯實的身體給撞了一下,我想我的思緒很可能從眼前的小街一直延伸到廣闊的人生以至於永恆的生命和無限的宇宙。

看來走路時就要安心走路,切不可胡思亂想,不然,不論是被人撞,還是碰到別人,那都會擾亂一天的情緒。

“哎,對不起了啊,剛才沒注意到。”一個高高大大的身影遮住了陽光。

但很令我暖心的是,他沒有像這個城市裡的絕大多數的男生那樣粗魯張狂,沒有半點兒紳士風度。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偏見,喜歡讀書的男生可能不會很富裕,但至少還比較講道理,會多多少少地給人一種妥貼舒適感。

“哦,沒什麼。我就在這裡隨便逛逛,順便找一家書店。”

“書店?這裡以前有過,但慢慢地,那些書店都死去了。撐到最後的那家書店,就在去年也關張了。”他用手推了一下鼻樑上的黑框眼鏡,語氣平淡,但這並沒有遮掩住他內心的波瀾。

這種說話時的表情和那語氣,在多年前我就已經見識過了。那個男孩說他叫王天一,他家的書店就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嗯,我就記得這裡有個天一書店。”我指著一家裝飾奇異而浮誇店面說。

那是一家情趣用品店。櫥窗上還貼了一個穿著暴露、身材火辣的美女招貼畫。

“你的記性很好啊。書店關張口,我就做起了新生意。”他又推了一下鏡框,“我就是王天一。”

禁不住“故人”的再三邀請,我還是踏進了這家散發著濃重荷爾蒙味道的店。

只是,以前這裡充滿的書香,空氣裡還湧動潮濕感。盜版書八元、十元的都有,當然也有正版書供顧客選擇,只看你的荷包能否滿足你對書的欲念。

原來,天一書店的老闆,也就是王天一的父親是有本職工作的,那時他是一位技術工,開書店只不過是人家的業餘愛好,而且還順帶著把自家的閒置書給處理掉了。“我媽就經常埋怨我爸,她說,家裡本來就窄巴,還弄來一堆一堆的書。我媽這個人,經常愛和我爸吵吵,但其實她也看書,不過看的都是通俗小說什麼的。”

聽王天一這樣一說,我腦海裡又浮現出當年那個身穿大背心、大短褲的男人。也就順帶記起了當年讀書時口袋裡的錢很是有限,買了磁帶可能就無法買書,於是少不得厚著臉皮找“熟人”賒帳。天一書店的老闆便是我唯一的“熟人”。不過,書店老闆確實也好說話,而且說話也耐人聽。“別急,什麼時候錢攢夠了,再順道送來就好”、“這兩本書你先拿去看,什麼時候給錢都好說”。

那時候,我總把書店老闆當成是世上少有的大好人之一。原因便在於此。他不會用話刺痛別人,雖然看起來有點兒凶,可談起和書有關的話題,那目光就變得特別柔和。這一點,在王天一身上也有所表現,就連喜歡讀書這種習慣,都精確無誤地在他身上得以延傳。那時我還曾偷偷地想,像王天一這種愛讀書的人,等他老去,一定不會淪為乾癟無趣的小老頭兒,而會成為一個內心豐富、生活有趣的人。

然而,此時熟人相逢,我卻好奇的是,這書店搖身一變,怎麼就變成了情趣用品店,我這老熟人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

“店面租金連年上漲,就算我爸媽和我都是有本職工作的,我們開書店不是為了賺錢,可也不能往裡倒貼吧。”王天一點起一顆煙,唇角流瀉出一些忿忿不平,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沒辦法,書店維持不下去,就只能幹點兒別的了。這店面,被他的一個朋友給租用了,今天他休息,純粹就是幫朋友照看小店來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現在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實在也沒什麼意思,就是個瞎混。“開店鋪的朋友羡慕我,說我現在的生活裡除了不太忙的工作,其餘時間就是看書,這小日子多麼地靜安安詳。可我總是覺得,這得三十出頭了,也沒什麼折騰生活的心勁兒了,實在是,活得夠窩囊,沒意思!”

說完,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煙,可能是由於用力太猛,以至於嘴角的皺紋都顯得更深了些。住在我記憶裡的那個瘦削少年,隨著那縷縷飄散的煙霧,徹底地去而無蹤了。

人們都說,讀書是一件孤獨的事兒,而開書店更是一件燒錢玩命的事兒。尤其是在我的家鄉,書成為了一件精巧耐看的裝飾品,而倘若有誰膽敢在書上寫寫畫畫、家中堆放著成捆成堆的書,便會被人視為異類。只是我覺得,總得用些什麼,來給自己那逐漸老去的心靈注入一些生機,總該找點兒什麼與賺錢無關的事情,來供養自己那顆向著僵死匆匆奔去的心。

軀體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也正因此,當我們看到那些駐顏有術的人時,總會發出陣陣驚歎。但其實,那些比實際年齡要顯得年輕,而且整個身體都充滿活力的人,他們的心靈都是靠著某些事物來供養的。這可以是讀書,可以是真誠的善意,也可以是保持多年的對生活的愛意。有了這些東西,不論身在哪裡,從事著什麼工作,每天要面對什麼樣的人,至少那顆心,不會生出諸如人生如此窩囊、生活很沒意思的這般感受。

人窮並沒有什麼,因為很多富有的人都曾經窮過,只要心不窮就好。然而,我們又該用些什麼,來供養自己那日漸老去的心靈呢?

整理自家書櫃時,我還在想著,其實,自己也曾有過開書店的白日夢。看著書架上的那些書們,總習慣在看到一些封面比較陌生的書時便要翻開,但那扉頁上卻工工整整地寫著 “某年月日,購於天一書店”,此時才知,這本書並不是沒有看過,而是看過之後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隔得太久了。

本文選自《在如水的時光裡,好好愛自己》,原標題《你該用什麼,滋養那日漸蒼老的心靈》

當時我還很真誠地道了謝,後來與這家店和這一家人熟悉了之後,那男生才壞壞地說:”你知道那些書我爸多錢進的貨不?”

無商不奸啊無商不奸。

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知道原來還有盜版書這麼一種奇葩的存在。

怪道我買的幾本書裡錯別字那麼多呢。

更賤的是我竟然還一邊讀一邊改錯字,最後耐著性子把這些書給讀完後又跑去天一書店找那個瘦猴子,“喂,幫我這幾本二手書給處理了行不?”

第二次來到“天一書店”大概過了有半個月吧。那天在語文課上老師讀了一片餘秋雨的散文,我被驚豔到魂不附體,所以放學後便直奔“天一”,車都沒鎖(想來也不會有人盯上我那破車吧)進了書店就問:“有餘秋雨的書嗎?”

“我給你找找,昨天我還看到了呢!”蹲在一旁收拾書架的那個人“嗖”地站了起來。我看到那是個穿著大背心、大短褲的高個男人,可不知為什麼,我對他的這身行頭頗為不滿:穿成這個樣子,一點不像開書店的,倒與那街頭的盲流子倒有些相似。

“給你,十元,謝謝。”說完他又蹲在剛才那地方忙著整理他的書們。

“錢放哪兒?”

“你看著放吧。看哪兒順眼就放哪兒。”他連頭都不抬。

付帳走人,騎車回家。準備飯後趕緊先讀讀新買來的書。

那本書的名字說出來想必大家都知道,它叫《文化苦旅》,書中有篇文章就叫《風雨天一閣》,其中還講了“天一”的出處。雖然這仍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盜版書,但品質卻比之前的好了很多。讀完那篇《風雨天一閣》之後我開始對“天一書店”的老闆肅然起敬:想不到還是真人不露相啊!

過了幾天我又來到這小書店,進門之後又看到了那個既瘦且小的男生,“我說,你家書店的店名還挺有由來的嘛!”

“什麼由來?”他睜圓了一雙眼睛,滿臉寫的全是匪夷所思。

“你家書店這不叫‘天一書店’麼,可不就是源自于《易經》裡的‘天一生水’嘛。”

聽我說完,那小男孩的臉上開滿了哭笑不得的花朵,“我爸是用我的名字來給書店命名的,我叫王天一。”

在那之後,又來過幾次天一書店,每次都不會空手離開。然後,我高中畢業,去北京讀了大學,之後又去了西安讀研究生,再然後,我就留在了西安。

而小街上的這爿小書店也就如同漸行漸遠的初戀一般gone with the wind了。

在西安待了三年之後我又帶著全部家當投奔到在老家發展的某位師妹那裡。我在西安忙得熱火朝天時,她正一門心思地在某家教育培訓機構裡工作。當她聽聞我有了離開西安回到老家的想法後,便時不時地發來慰問短信,偶爾也勸我:“我們單位現在特別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你什麼時候回到老家,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繫我喲。”

於是,我就犯下了錯誤,我把別人“說說而已”的事情當了真。回到老家後,我不負當日承諾,第一時間聯繫了她。學妹在電話裡說,哦,你回來就好,我們現在不招人,但你可以先調整一下生活,然後再繼續考慮工作的事兒。當晚,我就把她的號碼從手機裡永久地抹掉了。

從外面漂了很久之後才發現,其實心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叫做“故鄉”。只是,回到家鄉之後,我並沒有招呼一幫舊友喝酒小聚,而是在休息兩天之後又來到了我家附近的那條商業街。

幾年不曾來過這裡,猛地踏進小街,還真能感受到迎面而來的驚喜:以前,這裡有花店、文具店、飾品店、小吃攤,當然,還有書店。現在,這裡要麼就是肯德基,要麼就是麥當勞,內衣店和成☆禁☆人☆禁☆用☆禁☆品店一家連著一家,大有一統天下之感。

街上的人並不多。他們在我身邊匆忙而過時,我看到的是一個個眼神空洞的冰冷身軀。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從前。那時候,人們走路沒這麼快,每一張臉上都帶著表情,喜怒哀樂都很真實,因了這種真實,便會覺得這些行人是帶著熱度在生活。從前小街上還有書店。我記得,那個地方叫“天一書店”。

只是,多年過去後,我再也找不到那個小書店了。記憶裡的天一書店已經褪色泛黃,而現實生活中的它,卻直接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太多的人和事,最終都會消逝得不留絲毫。只是我覺得,我們的軀體無可避免地逐漸變得蒼老,但我們的心靈總是需要一些什麼東西來供養。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使生命保持著鮮活而不至於最終成為一架只會行走而無生命的軀殼。

若不是被一個壯實的身體給撞了一下,我想我的思緒很可能從眼前的小街一直延伸到廣闊的人生以至於永恆的生命和無限的宇宙。

看來走路時就要安心走路,切不可胡思亂想,不然,不論是被人撞,還是碰到別人,那都會擾亂一天的情緒。

“哎,對不起了啊,剛才沒注意到。”一個高高大大的身影遮住了陽光。

但很令我暖心的是,他沒有像這個城市裡的絕大多數的男生那樣粗魯張狂,沒有半點兒紳士風度。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偏見,喜歡讀書的男生可能不會很富裕,但至少還比較講道理,會多多少少地給人一種妥貼舒適感。

“哦,沒什麼。我就在這裡隨便逛逛,順便找一家書店。”

“書店?這裡以前有過,但慢慢地,那些書店都死去了。撐到最後的那家書店,就在去年也關張了。”他用手推了一下鼻樑上的黑框眼鏡,語氣平淡,但這並沒有遮掩住他內心的波瀾。

這種說話時的表情和那語氣,在多年前我就已經見識過了。那個男孩說他叫王天一,他家的書店就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嗯,我就記得這裡有個天一書店。”我指著一家裝飾奇異而浮誇店面說。

那是一家情趣用品店。櫥窗上還貼了一個穿著暴露、身材火辣的美女招貼畫。

“你的記性很好啊。書店關張口,我就做起了新生意。”他又推了一下鏡框,“我就是王天一。”

禁不住“故人”的再三邀請,我還是踏進了這家散發著濃重荷爾蒙味道的店。

只是,以前這裡充滿的書香,空氣裡還湧動潮濕感。盜版書八元、十元的都有,當然也有正版書供顧客選擇,只看你的荷包能否滿足你對書的欲念。

原來,天一書店的老闆,也就是王天一的父親是有本職工作的,那時他是一位技術工,開書店只不過是人家的業餘愛好,而且還順帶著把自家的閒置書給處理掉了。“我媽就經常埋怨我爸,她說,家裡本來就窄巴,還弄來一堆一堆的書。我媽這個人,經常愛和我爸吵吵,但其實她也看書,不過看的都是通俗小說什麼的。”

聽王天一這樣一說,我腦海裡又浮現出當年那個身穿大背心、大短褲的男人。也就順帶記起了當年讀書時口袋裡的錢很是有限,買了磁帶可能就無法買書,於是少不得厚著臉皮找“熟人”賒帳。天一書店的老闆便是我唯一的“熟人”。不過,書店老闆確實也好說話,而且說話也耐人聽。“別急,什麼時候錢攢夠了,再順道送來就好”、“這兩本書你先拿去看,什麼時候給錢都好說”。

那時候,我總把書店老闆當成是世上少有的大好人之一。原因便在於此。他不會用話刺痛別人,雖然看起來有點兒凶,可談起和書有關的話題,那目光就變得特別柔和。這一點,在王天一身上也有所表現,就連喜歡讀書這種習慣,都精確無誤地在他身上得以延傳。那時我還曾偷偷地想,像王天一這種愛讀書的人,等他老去,一定不會淪為乾癟無趣的小老頭兒,而會成為一個內心豐富、生活有趣的人。

然而,此時熟人相逢,我卻好奇的是,這書店搖身一變,怎麼就變成了情趣用品店,我這老熟人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

“店面租金連年上漲,就算我爸媽和我都是有本職工作的,我們開書店不是為了賺錢,可也不能往裡倒貼吧。”王天一點起一顆煙,唇角流瀉出一些忿忿不平,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沒辦法,書店維持不下去,就只能幹點兒別的了。這店面,被他的一個朋友給租用了,今天他休息,純粹就是幫朋友照看小店來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現在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實在也沒什麼意思,就是個瞎混。“開店鋪的朋友羡慕我,說我現在的生活裡除了不太忙的工作,其餘時間就是看書,這小日子多麼地靜安安詳。可我總是覺得,這得三十出頭了,也沒什麼折騰生活的心勁兒了,實在是,活得夠窩囊,沒意思!”

說完,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煙,可能是由於用力太猛,以至於嘴角的皺紋都顯得更深了些。住在我記憶裡的那個瘦削少年,隨著那縷縷飄散的煙霧,徹底地去而無蹤了。

人們都說,讀書是一件孤獨的事兒,而開書店更是一件燒錢玩命的事兒。尤其是在我的家鄉,書成為了一件精巧耐看的裝飾品,而倘若有誰膽敢在書上寫寫畫畫、家中堆放著成捆成堆的書,便會被人視為異類。只是我覺得,總得用些什麼,來給自己那逐漸老去的心靈注入一些生機,總該找點兒什麼與賺錢無關的事情,來供養自己那顆向著僵死匆匆奔去的心。

軀體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也正因此,當我們看到那些駐顏有術的人時,總會發出陣陣驚歎。但其實,那些比實際年齡要顯得年輕,而且整個身體都充滿活力的人,他們的心靈都是靠著某些事物來供養的。這可以是讀書,可以是真誠的善意,也可以是保持多年的對生活的愛意。有了這些東西,不論身在哪裡,從事著什麼工作,每天要面對什麼樣的人,至少那顆心,不會生出諸如人生如此窩囊、生活很沒意思的這般感受。

人窮並沒有什麼,因為很多富有的人都曾經窮過,只要心不窮就好。然而,我們又該用些什麼,來供養自己那日漸老去的心靈呢?

整理自家書櫃時,我還在想著,其實,自己也曾有過開書店的白日夢。看著書架上的那些書們,總習慣在看到一些封面比較陌生的書時便要翻開,但那扉頁上卻工工整整地寫著 “某年月日,購於天一書店”,此時才知,這本書並不是沒有看過,而是看過之後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隔得太久了。

本文選自《在如水的時光裡,好好愛自己》,原標題《你該用什麼,滋養那日漸蒼老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