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統與當代的筆墨交會|“青春心印——2017第四屆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開幕

4月26日,“青春心印——2017第四屆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由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主辦,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3 18藝術網承辦,廣西美術出版社、惠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天聖達集團協辦,共展出130多幅當代工筆劃作品。

開幕式現場

2014年,首屆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舉行,

並獲得美術界的良好回饋,今年已是第四屆。與往屆不同,本次組委會和策展團隊在操作方式上採取名家特邀、學科專家提名和投稿評審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由著名工筆畫家何家英、陳湘波共提名10位活躍於當代畫壇的工筆劃名家,以及79位經徵稿評審的青年工筆畫家聯合參展。另外,本屆展覽還特別邀請到資深工筆畫家胡博綜參與展事。

陳湘波在開幕式上致辭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在開幕式上說:“就這次徵集的作品,將第一次開設‘關山月美術獎’,並在評獎的基礎上進行收藏。這一方面是為了推動工筆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把關山月美術館的學術理念和影響力傳播開去。”他還提到,“今天的展覽邀請到著名的老藝術家胡博綜先生參與特邀專題展,

是非常難得的。胡博綜先生作為一個老藝術家,參與過從第6屆到第12屆的全國美展。”

策展人朱小鈞在開幕式上致辭

藝術家代表張見在開幕式上致辭

“作為學科帶頭人,陳湘波與何家英先生各提名5位藝術家,其中張見、金沙、于理、方政和先生,這些名字已經成為中國當今工筆界的旗幟和榜樣,把他們的作品和入選的79位元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對於年輕藝術家們也是一個交流和競技的機會,這次展覽是一個交流的、也是交鋒的平臺。

”策展人朱小鈞說。

策展人陳俊宇在開幕式上致辭

關山月美術館研究收藏部副主任、本次展覽策展人陳俊宇還談到:“我們想達到的目的,一個是‘傳’,就是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中國當代工筆劃的現狀,這個現狀不只是青年的現狀,因為老畫家還在畫,已經成名的畫家也在畫。第二個是促進兩代藝術家,甚至三代藝術家的對話和提升,老藝術家帶年輕藝術家,年輕藝術家在老藝術家的作品裡獲得感悟,形成一種互相映襯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時代的工筆劃的追求和特色。”

開幕式現場人氣滿滿

展覽現場

珠三角藝術視頻檔案組採訪學科專家陳湘波

珠三角藝術視頻檔案組採訪藝術家張見

在中國視覺藝術中,工筆劃作為具有深厚歷史傳統的藝術門類,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繪畫語言和技法之一,發展到今天,在風格樣式、技術手法和表現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拓展和創新。

現場交流

現場嘉賓合影

“工筆劃是一個傳統的畫種,它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一路走來,經過了一個傳統形態的流變。工筆劃在不同的時代吸收不同的人文意趣,不同的審美,以此形成它不同階段的面貌。現在我們處在21世紀資訊互聯網的時代,它面臨的選擇更多,挑戰也更多。當代工筆劃要在新的語境下處理與傳統的關係,以往工筆劃更傾向寫實,而當下我們不滿足於寫實性的、細膩地描摹,反而需要一種更加解放了的、創造性的想法的植入,這也給工筆劃,這一古老的畫種打開了新的可能性,也會有更多的空間承載我們的思想狀態、新時代的審美意趣。”獨立策展人、藝術批評家孫欣在接受採訪時說。

展覽現場

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術界呼籲工筆劃藝術的振興。近20年來,工筆劃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畫發展最快、最見成效的學科,工筆劃以題材多樣、造型嚴謹、語言豐富、表達面廣等優勢獲得廣大青年美術家的青睞。

開幕式剪綵

開幕式嘉賓合影

本屆青年工筆畫展參展畫家以“70、80後”的青年工筆畫家為主,他們的作品無論是技法還是主題,相對傳統工筆劃都有了新的創造和探索,其中展現的新價值追求與新藝術趣味,呈現出獨特的時代面貌。策展人陳俊宇如此評價:“他們在傳承方面加入了當代藝術的特色,另外,他們很完整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世界。它不像原來工筆劃很注重繪畫的程式,當下的年輕人能夠通過工筆劃的形式完整地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感以及自己的情感世界,這跟前幾代的工筆畫家有很明顯的不同。”展覽創新性地採用“特邀、提名和評選”的辦展方式多角度地呈現了新時期工筆劃藝術群體的創作成果。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7日。

展覽部分作品欣賞

陳湘波 《一步一回眸》55x93cm 2015年

胡博綜 《飛鳥》2014年 50x50cm

何家英 《日本女孩》 65x50cm 2014年

方政和 《幽響安知》 138X70cm 2016年

金沙 《向大師致敬—阿爾布萊希特_丟勒》 絹本設色 64cmx45cmx1 2014年

于理《笑顏》 34cmx34cm 2017

張見 《藍色假期之一》 70x50cm 絹本 2013年

羅寒蕾 《藍精靈》 2012年 紙本 168X97cm

孫震生 《收穫金秋》2008年 180.200cm 皮紙礦物色箔

吳榮光-《春江》絹本工筆劃 120x180cm 2011年

黃禕天 《雨林》 235x78cm 紙本彩墨 2014年

鄭慶餘 《忘·逍遙》

李百鳴 《故園往事之鄉晨顧》 68×137.5cm 紙本設色

苗瀚文 《浮誇背後系列-15》 85×48cm 紙本設色

皮理文《相影》 95×65cm 絹本設色

蘇穎 《新晴》 187×77cm 紙本設色

王君 《花步小築》 60×88cm 紙本設色

王雪樹《“落空”水墨系列之9》 45×136cm 紙本水墨

徐大明 《憩》 34×140cm 紙本水墨

鄭博文 《秋風棲禽圖》 180×96cm 紙本設色

宗曉麗 《三伏天兒》 190×130cm 絹本設色

圖片 / 趙青 小芬

編輯整理 / 成娣

- END -

粵生活 | 粵藝術

瞭解藝術資訊 關注大粵藝術

享有更多福利

已經成名的畫家也在畫。第二個是促進兩代藝術家,甚至三代藝術家的對話和提升,老藝術家帶年輕藝術家,年輕藝術家在老藝術家的作品裡獲得感悟,形成一種互相映襯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時代的工筆劃的追求和特色。”

開幕式現場人氣滿滿

展覽現場

珠三角藝術視頻檔案組採訪學科專家陳湘波

珠三角藝術視頻檔案組採訪藝術家張見

在中國視覺藝術中,工筆劃作為具有深厚歷史傳統的藝術門類,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繪畫語言和技法之一,發展到今天,在風格樣式、技術手法和表現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拓展和創新。

現場交流

現場嘉賓合影

“工筆劃是一個傳統的畫種,它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一路走來,經過了一個傳統形態的流變。工筆劃在不同的時代吸收不同的人文意趣,不同的審美,以此形成它不同階段的面貌。現在我們處在21世紀資訊互聯網的時代,它面臨的選擇更多,挑戰也更多。當代工筆劃要在新的語境下處理與傳統的關係,以往工筆劃更傾向寫實,而當下我們不滿足於寫實性的、細膩地描摹,反而需要一種更加解放了的、創造性的想法的植入,這也給工筆劃,這一古老的畫種打開了新的可能性,也會有更多的空間承載我們的思想狀態、新時代的審美意趣。”獨立策展人、藝術批評家孫欣在接受採訪時說。

展覽現場

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術界呼籲工筆劃藝術的振興。近20年來,工筆劃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畫發展最快、最見成效的學科,工筆劃以題材多樣、造型嚴謹、語言豐富、表達面廣等優勢獲得廣大青年美術家的青睞。

開幕式剪綵

開幕式嘉賓合影

本屆青年工筆畫展參展畫家以“70、80後”的青年工筆畫家為主,他們的作品無論是技法還是主題,相對傳統工筆劃都有了新的創造和探索,其中展現的新價值追求與新藝術趣味,呈現出獨特的時代面貌。策展人陳俊宇如此評價:“他們在傳承方面加入了當代藝術的特色,另外,他們很完整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世界。它不像原來工筆劃很注重繪畫的程式,當下的年輕人能夠通過工筆劃的形式完整地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感以及自己的情感世界,這跟前幾代的工筆畫家有很明顯的不同。”展覽創新性地採用“特邀、提名和評選”的辦展方式多角度地呈現了新時期工筆劃藝術群體的創作成果。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7日。

展覽部分作品欣賞

陳湘波 《一步一回眸》55x93cm 2015年

胡博綜 《飛鳥》2014年 50x50cm

何家英 《日本女孩》 65x50cm 2014年

方政和 《幽響安知》 138X70cm 2016年

金沙 《向大師致敬—阿爾布萊希特_丟勒》 絹本設色 64cmx45cmx1 2014年

于理《笑顏》 34cmx34cm 2017

張見 《藍色假期之一》 70x50cm 絹本 2013年

羅寒蕾 《藍精靈》 2012年 紙本 168X97cm

孫震生 《收穫金秋》2008年 180.200cm 皮紙礦物色箔

吳榮光-《春江》絹本工筆劃 120x180cm 2011年

黃禕天 《雨林》 235x78cm 紙本彩墨 2014年

鄭慶餘 《忘·逍遙》

李百鳴 《故園往事之鄉晨顧》 68×137.5cm 紙本設色

苗瀚文 《浮誇背後系列-15》 85×48cm 紙本設色

皮理文《相影》 95×65cm 絹本設色

蘇穎 《新晴》 187×77cm 紙本設色

王君 《花步小築》 60×88cm 紙本設色

王雪樹《“落空”水墨系列之9》 45×136cm 紙本水墨

徐大明 《憩》 34×140cm 紙本水墨

鄭博文 《秋風棲禽圖》 180×96cm 紙本設色

宗曉麗 《三伏天兒》 190×130cm 絹本設色

圖片 / 趙青 小芬

編輯整理 / 成娣

- END -

粵生活 | 粵藝術

瞭解藝術資訊 關注大粵藝術

享有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