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手在民間 威海七旬老人自製樂器上百件

威海網訊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竹島街道竹島路社區77歲的李世慶就是這樣的高手。他擅長嗩呐、二胡、墜琴等樂器,還是一位製作樂器的高手。

每把樂器他都精雕細琢。

李世慶用自己做的二胡演奏。

12年製作上百把樂器

4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李世慶家。一進門,他便熱情地把我們領到客廳東側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屋。

屋內靠牆豎著一排架子,上面掛著墜琴、二胡、京胡等樂器。

李世慶說,這都是他做的,不過這只是他做的樂器中的一部分,大部分送了人或是被人買走了。“粗算了一下,從2005年到現在,我做的墜琴、二胡、京胡有百十來把。”

說起樂器,李世慶興致盎然。他順手從架上摘下二胡、墜琴、京胡,然後坐在凳子上,一一演奏起來,技法純熟,一看就是行家裡手。李世慶說,在眾多樂器中,

他最擅長的是吹嗩呐。

研究兩年自創箍琴器

李世慶製作樂器是自學成才。退休前,李世慶經常參加各種文藝匯演,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因此開啟了樂器製作之路。

一次,一位喜好墜琴的朋友向李世慶訴苦,說剛買的墜琴琴皮總是壞,每次都要去文登找人換,真麻煩。這位朋友知道李世慶心靈手巧,便勸李世慶學學箍琴皮,以後有事也方便。

李世慶年輕時做過幾年木匠,

擅長做木工活,還擅長樂器演奏,於是他接下了這個活兒。剛開始,他覺得這活兒不算難。沒想到,在實際製作過程中他卻碰了壁。因為掌握不好琴皮的鬆緊度,箍破了好幾塊皮,才把朋友的墜琴給箍好了。

事後,李世慶就琢磨,到底是什麼原因把皮給箍破了。研究來研究去,他覺得除了力度沒有掌握好外,傳統箍琴工具也存在弊端。於是,他朝箍琴器這個方向研究,花了兩年時間,

自創出非常實用的箍琴器。

這兩年裡,他還學會了做墜琴,做二胡,漸漸地,製作樂器這件事讓他越來越著迷。

李世慶領著記者來到樓下兩間被打通的小地下室,這也是他的工作室,裡面擺有工具、木材和各種原料,站兩個人,轉身就不方便。工作臺上,兩台鐵架模樣的東西就是李世慶自創的箍琴器。

“這是我找人焊的,上面這個口徑的大小正好對上琴筒,下面是個千斤頂。

用它來箍皮,箍得緊而且皮還不易碎。”李世慶說,在琴的整個製作環節中,箍琴皮是最難的一步。為研究這台箍琴器,他在這裡潛心研究了兩年。

“以前箍琴皮,十個要箍壞兩個,現在用箍琴器,很少有壞的。”李世慶說。

製作樂器成了他的愛好

製作樂器是件燒錢的事。琴皮是由蟒皮製作的,一張上好的蟒皮要八九千元,好的琴杆材料也很珍貴,黑檀木或紫檀木為最佳。為尋找上好的原材料,李世慶四處打聽,最終確定從臨沂一家樂器廠進貨。“這些年,陸續往這裡面投入了近十萬元。”

得知李世慶能做這些樂器,不少認識他的人上門來買,李世慶基本上只收成本費。因為選用的材料經過精挑細選,手藝也是有口皆碑,一些不認識他的人也托人來這裡買。

“剛開始做樂器就是為了方便朋友需要,現在做樂器成了我晚年的愛好,希望我的樂器能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帶來快樂。”李世慶說。

李世慶四處打聽,最終確定從臨沂一家樂器廠進貨。“這些年,陸續往這裡面投入了近十萬元。”

得知李世慶能做這些樂器,不少認識他的人上門來買,李世慶基本上只收成本費。因為選用的材料經過精挑細選,手藝也是有口皆碑,一些不認識他的人也托人來這裡買。

“剛開始做樂器就是為了方便朋友需要,現在做樂器成了我晚年的愛好,希望我的樂器能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帶來快樂。”李世慶說。